天天看點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抓起

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于大學之道 ;三十歲能夠自立于道;四十歲能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實體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确實,二三十歲的人要達到非常高的境界、非常全面的水準,不可能。孔子是很了不起的人,都要經曆這麼長的修煉過程。他都要有實踐,有積累,有成功,有失敗,有喜悅,有眼淚,才能慢慢成長,更别說我們了。兵書讀得好,就能打勝仗?看了一本醫書,就能當外科醫生?哪有那麼容易。教育也一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抓起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從小抓起。教育孩子第一是做人的教育,這是一輩子的事。分數高低,會不會彈琴,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做人,會做人才能成才。一個孩子将來能不能成才,他的智慧影響是有限的,心靈、品格,胸懷、膽量才是關鍵,這跟父母的教育非常有關。對孩子的教育,環境要寬松,要引導,讓他覺得學習是發自内心的活力。現在的孩子不願意與大人交流,因為他的世界與你的不同。給孩子講故事是很有趣的過程,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其實,家庭教育的力量很強大,問題是你會不會教育。不要強迫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

有一個父親,他有個十幾歲的女兒,特别喜歡籃球,認為籃球是一門藝術,還練跆拳道,但是學習并沒有受到影響,成績總是前幾名。父親就告訴女兒幾句話,上課一定要專心,聽懂,下課再複習,有時間提前看看有什麼難點.他女兒看電視,總是喜歡看自然的、曆史的、科學的,父親從不限制她。她喜歡去書店,喜歡買世界名著,她最喜歡書了。父親和女兒聊天,就像朋友一樣,什麼都說,平等的交流,不居高臨下。有時同學之間有些沖突,女兒也心煩,生氣,父親告訴女兒這在人際交流中是很正常的。要讓她感到,這些沖突都是小事,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太往心裡去,要學會大度。遇到事情,就告訴她大概一個方法,具體事情讓她自己處理。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抓起

如果父母很看重小事,孩子也會重視小事。父母總培育孩子小心眼,孩子就總小心眼,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現在有很多家庭的父母對孩子說話惡生惡氣的,這不對,還是要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讓孩子在一個非常寬松的環境中成長。

你的一句話也許會決定一個孩子的一生。有個孩子,畫畫很棒,總是得第一。人家問:“你爸爸媽媽不懂畫畫,你的畫怎麼這樣好?”他爸爸沒什麼文化,但很會教育孩子。剛開始看到孩子瞎畫,畫的貓不像貓,狗不像狗,他爸爸說:“孩子,畫得太好了,我就喜歡看你畫的畫。”孩子想,爸爸說我畫得不錯,第二天又畫。“哎呀,今天比昨天畫得還要好,畫得更像了,我還畫不出來呢!”這就是鼓勵,盡管孩子畫得亂七八糟。就這樣,孩子越發喜歡畫畫,也就越畫越好了。另一個女孩,愛唱歌。本來唱得不錯,一次她唱歌的時候,媽媽在旁邊說了一句:“什麼呀,别唱了,你這個破嗓子還想唱歌呀。”從此,小女孩發誓,一輩子不唱歌了。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抓起

你們看,一句話毀了孩子的一輩子,他的父母都沒意識到。這不光是培養孩子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培育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态的問題,培養孩子要有堅定的信念、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問題。做人是最重要的,一個孩子将來能不能成才,人的智慧相差是有限的,關鍵是心靈、品格、胸懷和肚量,這跟父母自身的素質很有關。有些父母隻重視智商,不重視情商,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聲明:圖檔來源于免費正版圖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