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結婚18年的二婚夫妻,他們的結局,讓我感覺,二婚夫妻很多時候沖突的關鍵點落在了“如何對待對方孩子”的問題上,其實,在二婚家庭中,無論男女,面對親子和繼子,最忌“一碗水”端不平。

01
朱慧怎麼也想不通,結婚18年,一直對自己疼愛有加的老公為什麼突然就跟自己鬧起了離婚,她覺得特别的難過和煩惱,這是她的第二段婚姻,她很珍惜,也不想重蹈覆轍。
朱慧是通過朋友介紹和老公認識的,那個時候的他們彼此欣賞,老公雖然事業不怎麼好,但是成熟穩重,溫柔體貼,朱慧有自己的事業,而且做得還不錯,是以,她對老公的經濟能力沒有什麼要求。
那個時候,朱慧已經離婚三年,兒子跟着前夫,一個人孤單地過着日子,遇到現任老公,雖然他帶着一個兒子,但是他對朱慧真的體貼入微,讓她感覺到了他的情深義重,她覺得他就是那個自己下半生可以托付的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們的感情越來越好,後來,就順理成章地領了結婚證,成了一家人。
朱慧的幸福生活就此開始,結婚沒多久,為了更好地照顧她,還有他自己的孩子,他辭職了,心甘情願在家當起了全職“煮夫”,朱慧在外忙了一天,回到家,老公的關懷照顧讓她倍感溫暖。他們就這樣女主外,男主内相安無事,幸福地過了15年。
本以為可以就這麼一直幸福過下去,但是,平靜的生活随着朱慧兒子的到來,被打破了。朱慧的兒子來了,原來的一家三口變成了一家四口,大大小小的沖突時而發生。
02
再婚之後,朱慧一直是把老公的兒子當成親生的一樣對待,因為自己的兒子不在身邊,她幾乎把全部的母愛都傾注在了一起生活的這個繼子身上。她一直覺得對自己的兒子有虧欠,是以,在兒子回到自己身邊生活後,不經意就把更多的愛給了兒子。她越來越多的行為引起了老公和繼子的不滿。
作為父母,自然有着天生的愛子情節,大家都愛自己的孩子,這一點是改變不了的。是以,隻要兩個孩子一有沖突和沖突,朱慧夫妻所表現出來的結果就非常明顯。他們都明裡暗裡地責備對方沒有将自己的孩子當成親生的一樣對待,特别是朱慧的老公,因為自己沒有經濟收入,在家裡地位一直處于弱勢,他總是覺得自己對朱慧母子的付出大過于妻子對他們父子的付出。日子久了,他對朱慧的積怨越來越深。
終于,因為朱慧拒絕給繼子買車一事,她老公爆發了,說妻子“一碗水”總是端不平,自己的兒子要買車,二話不說就給買,輪到他的兒子,明明事先承諾了的,到最後又想不了了之,枉費了自己這麼多年對他們母子的苦心付出。他吵着要離婚,提出平分家産。
朱慧自覺自己沒有做錯什麼,當初給自己兒子買車,是因為業務需要,而且是說明了兩個兒子一起用,怕老公和繼子多想,她甚至提出把車放在繼子名下,但遭到繼子拒絕。她當時是答應以後繼子需要再給他買,但沒想到生意難做,手頭上實在缺錢,是以無法兌現。而現在老公小題大做,一定要離婚平分家産的做法實在令她無法接受。
03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二婚夫妻之是以過得不好,或走不下去,都是因為孩子,孩子對于婚姻而言的确非常重要。如果再婚夫妻擁有共同的孩子,那麼婚姻會變得更加牢固;如果兩個人隻有各自的孩子,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朱慧對繼子一直不錯,隻不過由于她的精力都在生意上,在生活上都是老公在承擔,是以,朱慧對繼子的好也都是展現在經濟上,基本上繼子想要什麼,她都盡力滿足。自己的兒子過來後,她也是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沒想到還是讓老公和繼子有了誤會。朱慧着實體會了什麼叫做再婚夫妻難過,後母更難做。
對于朱慧的老公來說,他覺得自己對妻子和繼子萬般讨好,忍辱負重,無非就是要讓妻子能夠對自己的兒子好。結果,朱慧讓他感覺到她對兩個孩子有不公平的對待,一時無法忍受,完全不顧及妻子說的實際情況和所面臨的經濟壓力,一味對她怪罪起來,更是覺得自己這麼多年都是錯付。
04
二婚夫妻跟原配夫妻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在孩子這方面,原配夫妻感情不好,但他們有着共同的孩子,有時候即便發生争吵也會看在孩子的份上,各自謙讓。
可對于二婚夫妻而言,就完全不是這樣了,二婚夫妻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孩子,他們心裡多多少少是存在一點私心的,畢竟每個人最愛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面對兩個孩子,即使對方平時做得再好,但隻要有一點點偏失,就會産生很深的隔閡。
夫妻間一旦有了私心,感情就很難和睦,時間長了兩個人自然就會同床異夢的生活,而這樣的結果就會導緻婚姻的破裂,大部分二婚夫妻之是以過得不好,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是以,再婚夫妻,面對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一定要正視一碗水端平的問題,否則,感情再好的夫妻也會出現裂痕,最後鬧得一拍兩散的結局。
過去在看《家有兒女》的時候,特别感慨一個二婚家庭,一對再婚夫妻,三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居然能夠相處得那麼和諧快樂。我想,那大概隻有影視劇的橋段,現實中,真的是太少見,或根本見不到。但是,無論如何,還是祝願天下的二婚家庭都能如《家有兒女》一樣,生活得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