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思始覺海非深

相思始覺海非深

01

誓言

“你得在春晖園墓地旁靜靜地等我,可不許再毀約了。”

相思始覺海非深

圖注:我們這段“火車為媒,月光見證”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火車上的情緣,同甘共苦、相依相偎,相伴了五十多年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相戀的人們常說的誓言,也是很多人理想的愛情模樣。“待霜染白發,看細水長流”,相伴一生,何其難得,又何其珍貴。

何淑珍和蘇慶彬的愛情,從六十年代青澀的愛意走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三代同堂,在《珍收百味集》中,她寫下了兒時的趣味、學生時代的情懷以及那相攜到老的愛情。

我們相愛一生,但一生還是太短。

2016年,當所愛遽然離世,80歲的她悄悄在窗前花園樹下為亡夫設立衣冠冢。窗前孤燈下,遙遙相對,哀傷、孤獨、寂寞,涓流不息的思念之情湧動,她憑書信以寄意,寫下42封情書,道出53年形影相随的愛情和無盡的思念。

往事最堪回味,60年的夫妻相處,一幕幕回憶,是生活,也是愛情。

02

情詩

“把我思念你的心情寫成信,一封一封焚燒傳送給你。”

相思始覺海非深
相思始覺海非深

圖注:這封信可說是一封很特别的長信,是我一九八五年在英國陪伴美璐的時候寫給你的,也真佩服自己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一封信

在古典文學史上,自《詩經》以來,就出現過悼亡詩。比如《詩經·葛生》中對逝者的愛和無盡的哀思: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主人公一邊悼念死者,想象對方在荒野荊榛之下獨眠,一邊想着自己從此将獨自面對長日寒夜的悲慘歲月,惟有死後與對方同穴才是歸屬。

“我愛你”三個字多麼簡單,但結婚數十年,這三個字卻從未從他們口中說出。何淑珍一直認為,“愛”是不需要經常說出口,是藏于心底,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表達的。

當夫妻離去,這份深藏心底的愛意卻再難壓抑,在翻看管道升的《我侬詞》時,她會反思自己過去是否太過不解風情、一本正經 ,會想“當妻子的偶爾向丈夫撒撒嬌,那又何妨?”,甚至會遺憾那未曾說出的“我愛你”。

從日常的想念、曾經的誓言到四季的更疊,無需驚濤駭浪的虛飾,一封封探索深藏時間長河中的書信,就是她寫的最美的情詩。

03

我想你

“房中一角、廳中一角、書室中任何一個角落,處處都有着他的影子,有着他的一切一切。”

大衛·伊格曼曾說過,“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複存在,你從人際關系網絡裡消逝,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關。”

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何淑珍害怕失憶,害怕會忘記,她整理蘇慶彬留下的淩亂而類别繁多的遺稿,小心翼翼地謄抄“雪泥鴻爪”,她日思夜想,盼望着與他夢中相見,在無數個無眠的夜晚,想着、念着那個曾伴在身旁的人。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因前往春晖園的不便,在複活者那天,她瞞着兒女,偷偷在花園裡的兩株大樹中間為他設立衣冠冢,在那樹影婆娑、清風徐來、搖曳生姿的園林下,與之相伴。

相思始覺海非深

圖注:我揀選了一個漂亮小木箱,裡面放着你在冬天經常戴着的帽子、手套及我親手編織的頸巾,也有數張你最喜歡的照片及一封我寫的信。簡單地在木箱蓋面貼上你的名字,這就是你的棺椁了

年少夫妻老來伴,一路互相扶持,與世無争,即使平淡,但卻不負此生相愛的時光。

“無論歲月再老,他都愛你如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這樣的愛情。

相思始覺海非深
相思始覺海非深

圖注:無論你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角落,雖是陰陽相隔,或是天上人間,你都不會感到寂寞、孤獨、凄涼的。我的心,永遠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