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作者:飛天陽光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印度被英國人殖民的日子,非常悲慘,堪稱“天高三尺”“雁過拔毛”。

英國人在印度:巧立名目的搜刮

英國對印度是如何進行搜刮的呢?早在18世紀,英國人對印度開啟了系統性壓榨。作為早期殖民者,英國人的搜刮方式相當簡單粗暴——明搶。比如,英國在征服印度的決定性勝利普拉西之戰後,沖進了孟加拉首府摩歇達巴德,将裡面所有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單是從摩歇達巴德宮廷的寶庫就搜出價值近6000萬英鎊的金銀珠寶。這批财寶,有3700萬英鎊進了英國政府的口袋,另外2100萬則落入英國東印度公司腰包。

當然,明搶太低級了。等英國人成功控制了印度地區後,作為英帝國主義的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開始了對印度的統治。在這一時期,東印度公司可以說壟斷了當地所有賺錢的行業牟取暴利。更為重要的是,東印度公司推廣了柴明達爾(包稅人)制度,簡單來說,這種方式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扶植各種當地代理人,對他們轄區内的土地以包稅的方式進行搜刮。這些包稅人除了從包稅額中抽取百分之十的傭金,還在包稅區的二十分之一的土地上享有征收田賦的權利。更過分的是,這些人還可以把自己的轄區變成世襲領地,對土地上的農民進行世代剝削。也就是說,英國人從這些傀儡們身上吸血,傀儡們從當地百姓身上吸血。這種層層壓榨下,當地老百姓過的什麼日子,可想而知。

東印度公司到底從印度搜刮了多少财富呢?根據當時一份呈報英國議會的表報記錄證明,從1757年到1766年這十年間,東印度公司及其職員從印度足足搜刮了600萬英鎊。注意,英國在印度的搜刮程度是逐年上漲的,手段也越來越殘酷。在1769年到1770年,為了擷取更高的利潤,東印度公司甚至還故意囤積糧食高價出售,導緻單是孟加拉地區餓死的人數就高達1000多萬,平均每3個人就有一個被活活餓死。這裡的人間慘劇連英國記者和遊客都吓呆了,他們的記載是——“這裡的平原都快被屍骨染白了”。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1858年孟買軍營婦女和兒童死亡率報告。來源/HCPP

不過,對英國殖民者來說,類似的事情他們已經對愛爾蘭做過一次了。

1757-1815年期間,英國從印度掠奪了高達十億英鎊的财富,平均每年1000萬兩白銀進入了英國人的腰包。

名為改革,實為更好地榨取

長期的殖民統治,讓印度人苦不堪言,他們自己是無力改變什麼的,但是,後來英國人自己開始做出一些改革。這并不是他們突然良心發現,擔心印度餓死了多少人,主要是美國獨立戰争讓英國人思考應改變他們對殖民地的态度。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的橫征暴斂,最終引發了當地人民反抗,并導緻了美國獨立。這次挫敗讓英國檢討了自己在殖民地的行為,為了防止第二個美國的出現,英國人不得不開始在自己的殖民地進行了改革。除此之外,東印度公司的種種行為讓英國政府再也無法忍受,因為大量的貪腐行為直接造成了英國财政的損失,尤其是考慮到要維持英國全球霸權所帶來的财政高額支出問題,這種财政損失更是讓英國政府忍無可忍。在種種原因的驅使下,1783年美國獨立之後,英國政府終于對其他殖民地進行改革,這自然包括印度。

1784年,著名的《印度法案》得以通過,按照這一法案,東印度公司必須由英國國王任命的議會監督局來控制。同時,英國人也一改之前橫征暴斂的強盜作風,改成了比較“文明”的方式來對印度進行剝削。

“文明”的第一種表現,首先是不再用軍事方式單純的搶錢。英國殖民者改變了這一方式,而是利用工業革命後的産業優勢,進行資本主義的傾銷。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正是英國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一大特征就是英國生産出來的商品,急需一個可靠的市場進行傾銷,當時,人口衆多的殖民地印度自然成了英國人的首選目标。

以1794-1813年為例,英國輸往印度的紡織品從156磅,一直增長到了108824磅,足足增長了700倍之多。這些物美價廉的商品,徹底摧毀了印度本土的紡織業,讓大量的印度紡織勞工失業挨餓,但是英國卻在此期間賺到了驚人的财富,具體數額有多少呢?十九世紀末,英國在英屬印度地區的年淨收入已經高達4400萬英鎊,有1600萬英鎊以稅款形式彙回英國,成為英國的主要财政來源之一,剩下的是巨大的市場收益。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從東印度公司章程範圍内進口的絲織制品賬目。來源/HCPP

這些财富到底價值多少呢?以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銀兩來計算。晚清最大的賠款是《辛醜條約》中的“庚子賠款”。當時,一兩銀子的價值可以折合成0.15英鎊,可以計算當時英國在印度的淨收入合計為29333萬兩白銀,即有10666萬兩白銀彙入英國本土,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助力。這4400萬英鎊的收益,并非英國在印度的總收入,隻是刨除成本外的淨收入。如果計算總收入的話,英國政府在英屬印度一年半的财政盈餘差不多相當于一個庚子賠款。

在1837至1838年度,英屬印度财政總收入達2086萬鎊,支出卻隻有1755萬鎊。按鴉片戰争前的匯率計算,英屬印度年收入是同期大清的兩到三倍。須知,大清的人口和經濟規模無疑比英屬印度更大。對比一下,十八世紀後期孟加拉的統治者,每年征收田賦不過80萬英鎊。可是,英國人接手後三十年裡,每年征收則達到268萬英鎊。這是原有統治者稅率的3倍多,足見英國人搜刮水準之高強,當地人民之苦難。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殖民時期的印度街道。來源/紀錄片《大英帝國實錄》截圖

以夷制夷,讓印度為英所用

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統治》中這樣說:“不列颠人侵略印度斯坦帶來的災難,與印度斯坦過去的一切災難比較起來,毫無疑問在本質上屬于另一種,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

但有人感到奇怪,英國人如此瘋狂的搜刮印度,為什麼印度人不反抗呢?即使是著名的印度“土兵起義”,也是因為宗教問題。有謠言說在派發的子彈上塗了牛脂和豬油,極大刺激了“土兵”的神經,這才引發起義。

印度人民為什麼如此逆來順受?這還是源于老牌殖民國家的統治術。經曆了幾次大規模殖民地起義暴動後,英國殖民者悟出一個道理——武力鎮壓不是長久之計。

如何能讓殖民地人民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英國殖民者培植了一批本土的親英派間接統治當地人。從1813年開始,英國人每年支出超過10萬盧比對印度人進行教育,努力培養出“進階印度人”階層。靠着收買這一階層的印度人,英國人成功把印度置于自己牢固的統治之下。時至今日,這些印度精英依然是印度社會的支柱力量。而英國人在印度的教育和基建,看似對印度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本質上還是在為英國服務。

更重要的是,英國人用印度的錢養活印度的兵,再把這些傀儡投到新的殖民戰争中。比如,英國入侵阿富汗時,大部分英軍士兵都是印度人。八國聯軍侵華時,印度士兵大量參與。在著名的八裡橋之戰中,擊潰蒙古騎兵的英國騎兵部隊正是印度錫克騎兵。

可以這麼說,英國不但從印度搜刮了足夠的錢,更搜刮了足夠的炮灰,為他們南征北戰起到巨大作用。當時,英國人自己都說,印度是英國王冠上最明亮的寶石。

十九世紀後期,很多英國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一個事實:“隻要我們統治印度,我們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們失去印度,我們将成為三流國家。”

走在鋼絲上的英國殖民者

英國人是如何失去印度的?畢竟,英國人口是印度的二十分之一,他們的殖民統治是長期走鋼絲,一切技巧都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印度人總有一天會醒來。是以,正是英國人自己給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英國人教育出一批印度知識分子,這些人成了最早一批印度民族主義覺醒者。或許剛剛開始時,印度知識分子還對英國人的培養心存感激,但這些人終歸會發現,自己是印度人,不是英國人,無論他們怎麼努力,在英國人眼裡,他們始終不是自己人。

二戰時期,英國人有一句玩笑話:“打光最後一個印度人,不然英國決不投降。”這句話實實在在地傷害了印度人的自尊心。此時,在英軍隊伍中的印度軍人蠢蠢欲動了。二戰期間,印度出現大饑荒,英國人依舊肆無忌憚地從印度搜刮财富,導緻大批印度人餓死。對此,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還大言不慚地說:“既然甘地還沒餓死,印度就不存在饑荒。”這種态度讓英軍中服役的印度人意識到,自己賣命支援的宗主國對他們毫無感情可言。在印度軍人越來越強烈的離心力時,英國政府開始感到自己對印度的統治開始崩潰。

與此同時,甘地上司下的印度獨立運動已經風起雲湧了。此時的“日不落帝國”已經失去了在全球呼風喚雨的實力。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讓大英帝國實力大損,已經是千瘡百孔。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甘地與群眾。來源/電影《甘地傳》截圖

後來,無論美國還是蘇聯,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都很反感。在美國政壇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愛爾蘭裔美國人,正是當年受英國迫害而逃去美國的那批愛爾蘭人的後裔。這些人對英國有切齒的痛恨,他們希望英國人徹底跌倒。另一方的蘇聯,更對英國的反動殖民統治痛恨至極。在美蘇共同壓力下,1944年,英國改“日不落帝國”為“英聯邦”,結束了帝國國祚。

1946年,印度獨立。“英國王冠上最明亮的寶石”徹底從英國殖民者的殘酷壓榨中解脫,維持大英帝國實力的東方魔力就此消失。

回望曆史,英國的殘酷統治讓印度遭到極為慘重的損失。據印度經濟學家烏特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研究,1765年至1938年間,英國從印度拿走近45萬億美元,如此高昂的财富轉移,為大英帝國崛起提供了巨大支撐,也讓印度人遭受了巨大的悲劇。

參考資料:

(印度)恩·克·辛哈,N.K.,(印度)阿·克·班納濟,A.C.著. 印度通史[M]. 商務印書館, 1973.

(英)布賴恩·拉平(Brian Lapping)著;錢乘旦等譯. 帝國斜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04.

李文業著. 印度史-從莫卧兒帝國到印度獨立[M]. 沈陽:遼甯大學出版社, 1998.07.

(德)卡爾.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統治[A],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英)丘吉爾(Churchill,W.S.)著;薛力敏,林林譯. 英語國家史略[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85.02.

“日不落”緻富經:英國從印度刮走的錢,多得你都想不到

END

作者 | 郭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