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作者:小艾身邊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曆史人物,同時也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大謀士之一。放眼到整個中國古代曆史當中,軍師裡諸葛亮的名氣也可以算是最大的那一個了。在他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高光時刻,最著名的還是諸葛亮的算人術,他可以預先想到你要做的,然後趕在你的前面想好另一種對策,這就會讓人措手不及。然而除了在這個方面,諸葛亮也有一個小缺點,那就是他太穩了,從不冒險,導緻他很少有出奇制勝的決策。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葛亮效仿聖人避世不出,後來因為感激劉備的三顧茅廬終于出山。在學識方面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并沒有讓劉備失望,在許多劣勢的戰局中,他都以少勝多,力挖狂瀾。精妙的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等政策都讓他香茗天下。

不過,在戰局人員的選擇上,諸葛亮卻稱不上是完美的。在一些重要的戰局中,諸葛亮更是因為啟用了錯誤的将領而與将領失之交臂。而且諸葛亮還經常錯殺大将,蜀國兩名非常關鍵的大将都是諸葛亮下令殺死的,而隻要這兩位将領中有一個存在,到了後期,蜀國還是有與魏國一争短長的實力。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首先就是劉封,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此人武功高強,能力十分出色,是劉備許多兒子中能力最強的一個。但是劉封并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而且性子有些太直了。建安二十三年,劉封進攻漢中,曹操與之對罵,援救還沒到他就撤軍了。次年,劉封跟孟達一同進攻上庸立下戰功,升副軍将軍,後關羽被敵軍所困向劉備和孟達求援,但兩人都沒有出手相救,最後導緻戰局失敗。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也許是看到了劉封這種做事肆無忌憚的性子,諸葛亮怕劉備去世後就沒人再能壓制得住他了,是以找了個借口,讓劉封自裁了。但實際上,因為這個決定,蜀漢失去了一位能夠上戰場領兵的大将,這對于後期無人的蜀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決定。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第二個人是馬谡,馬谡這個人出場次數不多,但也算得上是一個天才了。馬谡是馬良的弟弟,劉備在世時也一直兢兢業業的跟随劉備。不過在劉備臨終前,他曾經對諸葛亮交待過,馬谡這個人喜歡誇誇其談,意思就是說的比做得好,是以讓諸葛亮不要讓馬谡擔當大任。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但是諸葛亮沒有聽,而是依照自己看人的眼光繼續啟用馬谡,最終在街亭一戰中,馬谡倉皇落敗,連鎖反應導緻蜀漢整個中後期力量嚴重受損。因為馬谡犯了軍規,是以諸葛亮最後隻能揮淚斬殺了馬谡。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馬谡死的時候才三十九歲,可以說還是一個可造之材,畢竟他缺少的并不是理論,而是實際作戰經驗。到了後期,如果馬谡在,留給劉禅做一個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也是很好的。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将,隻要有一個在,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是以說諸葛亮殺了這兩人,等于自廢了雙臂,兩人一個能打仗,一個能謀劃,如果兩人都在,蜀漢後期也不至于到無人可用的境地。到那時,絕對是還有實力能夠跟曹魏掰掰手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