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作者:尋迹追心

前言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大陸志願軍面對的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志願軍将士們在武器裝備極端落後、生活環境艱難的條件下,仍然英勇抗戰,發揮着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當地的北韓老百姓也在背後做出了努力,在休整期間,老百姓們把志願軍戰士的火炕燒得暖呼呼的。就算是這樣,志願軍們也不脫掉棉衣,甚至不敢安心睡覺。雖然是大冬天,但棉衣裡也會長虱子。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有時候,戰士們會被虱子咬到發癢,難受的時候大家會下意識地用手抓一把。滿手都是虱子,一捏就是一手的血!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彭德懷總司令也拿戰士們沒辦法。

那麼,志願軍将士們為什麼不脫掉棉衣好好休息呢?戰士們的這種現象,是從長津湖戰役結束後才出現的。不過,對于這種情況,彭總也沒轍。一直到1952年,陳赓大将前往北韓前線,直接藥到病除。

彭總開心得合不攏嘴,彭德懷對陳赓贊不絕口,還誇道:“陳赓真有一套!”那麼,陳赓究竟是用了什麼辦法,消除了北韓戰場上的緊張氣氛?直到今天,世界軍事專家還感歎:仍想不出破解的好辦法!

長津湖戰役後,中國志願軍戰士們為何時刻緊張?

1950年6月26日,美國調動了自己原本駐守在日本的空軍和海軍的相關部隊侵入北韓,随即就對北韓的多個城市進行狂轟濫炸。第二天,美國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決議,向南韓政府提供援助。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争中,“聯合國軍”由16個國家的士兵組成。其中,美國軍隊占90%以上。同年10月,我志願軍入朝參戰,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戰争。在彭總的指揮下,将戰線一直推到了三八線附近。

我們很快就完成了戰略目标,成功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嚣張氣焰。然而,抗美援朝戰争就是一場現代化的戰争,美軍在這場戰争中出動了坦克、飛機、軍艦等重武器。

然而,在這場戰争中,大陸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全方位落後,靠的就是戰士們的意志力。然而,在長津湖戰役之後,志願軍中的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長津湖戰役是北韓戰争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

這場戰役足足持續了将近一個月之久,長津湖地區是北韓北部環境最為艱苦且寒冷的地區,夜間最低溫度接近零下40攝氏度,1950年,恰好是50年不遇的嚴冬。這些被凍得瑟瑟發抖的部隊,依舊士氣高昂。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在第一天行軍中,就有700多人被凍傷了。志願軍每個班隻有1到2床棉被,士兵在休息的時候,就把棉被墊在雪地上。然後大家一起擠到被子上,為的是不被凍僵,而不是取暖。

由于美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是以,為了保險起見,我軍隻能選擇夜間行動。彭德懷說道,“敵人離開了飛機大炮,做不到攻,也做不到守。是以說,隻要我們充分利用夜間,實行大膽地穿插作戰,是可以殲滅敵人的!”

為對付大陸志願軍近戰,美軍不斷向附近發射照明彈。當時,整個戰場被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大陸志願軍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頂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反而越挫越勇,沒有絲毫退縮。

長津湖天氣非常寒冷,一些美軍的機槍由于整夜都在連續射擊,在零下40度的氣溫裡也打得滾燙而出現了卡殼的現象。連續十個小時的戰鬥,美軍的武器也達到了使用的極限,黎明時分,很多機槍都出現了卡殼的情況。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美軍攜帶的彈藥也即将耗盡,志願軍的攻勢卻仿佛沒完沒了。隻要美軍火力稍弱,四處就響起志願軍的沖鋒号和哨聲、喇叭聲,周圍便冒出了兇猛進攻的中國人和橫飛的手榴彈。就這樣,曆時近一個月的長津湖戰役,終于落下帷幕。

戰争結束後,我軍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時期,然而,大陸志願軍戰士因長期受美軍飛機轟炸的影響,時刻都在緊張的狀态中,根本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休息。從那場戰役之後,上至師長、團長,下至普通戰士,都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

甚至在睡覺的時候都不敢脫掉棉衣,就算有虱子,也将棉衣裹得緊緊的,生怕美軍的飛機前來轟炸,自己來不及應對。不過,一直到1952年陳赓來到北韓戰場,才将這一問題解決。

北韓戰争爆發,陳赓為何沒有赴往前線?

自從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陳赓就一直關注戰事的情況和進展。抗美援朝爆發之際,陳赓并沒有在第一時間跟随第一批志願軍前往北韓戰場。當時,陳赓在越南,一直到1950年11月,陳赓才啟程回國。

在回國的途中他曾向上級請纓:要參加抗美援朝戰争。組織同意了陳赓的請求,傳回北京做完彙報工作後,很快,陳赓便奔赴北韓戰場。抵達北韓後,陳赓不顧危險,親自去前線視察了幾天,而後又因為要事回國。

然而,陳赓回國後不久,志願軍就在北韓發起了第四次戰役,戰場上的整體情況不是很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彭總甚至還親自趕往北京求援,希望能夠盡快讓陳赓組建的三兵團入朝,壯大隊伍力量。

毛主席同意了彭總的請求,随即便任命陳赓為第三兵團司令員。不過,陳赓當時的身體情況卻不是很理想。陳赓在越南期間,因為操勞過度導緻小腿脹痛,甚至無法下地走路。

經過醫生診斷,發現他患上了腳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才能好轉,是以一直耽擱着沒有前往北韓。一直到北韓戰場上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陳赓的狀況依舊沒有一絲絲好轉,此刻的他心急如焚。尤其是知道三兵團出戰不利的消息後,陳赓更着急了。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1951年8月22日,陳赓出現在三兵團司令部,他當時的狀态僅僅是稍微可以慢慢行走而已。來到北韓後便召開了會議,他開始了解北韓戰場上的相關情況。陳赓耐心地聽着大家關于這場戰役的分析,然後做了一系列總結。

會上,大家主要針對60軍180師被敵方包圍而戰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敏銳地察覺到,不論是敵人還是我方,都吃過幾場敗仗,但完全可以看得出敵方的戰意絲毫沒有減退。

陳赓甚至認為,敵人有可能趁着停戰談判的時候會發動新的攻勢。是以,我軍最需要做的事情應該是采取戰略防禦,北韓戰場非常有可能變成長期的持久戰。不論形勢如何,志願軍都需要鞏固現有的地盤。

然而,1952年2月下旬陳赓短暫回國。一直到3月份,陳赓又重新傳回北韓,這一次,是第三次入朝。這一次,他發現更加嚴重的問題。在這場戰争中,美方的軍事武器裝備非常先進。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陳赓第三次入朝,開始建起了地下長城

敵方的彈藥也很充足,不斷對我方陣地傾瀉大量炸藥和炮彈。在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我軍傷亡很大,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陳赓也為此發愁,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此前在淮海戰役中,采用迫近作業的方式接近敵軍。如果在前沿陣地上挖出“貓耳洞”,然後再把兩個相鄰的“貓耳洞”在内部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小坑道。

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開敵人的炸藥和炮彈,大大減少我軍的傷亡。當敵人炮轟陣地的時候,志願軍戰士們可以全部進入坑道内。那麼,當敵人逼近的時候,志願軍戰士們就趕緊從坑道一躍而起。

抓住時機和敵人搏鬥近戰,這樣可以減少志願軍戰士的人員傷亡,二來也可以增加我軍作戰的效率。接下來,志願軍戰士們的任務就是挖交通壕,陳赓有了這個想法後,第一時間就向上級打報告。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同時,還特意請求調坑道專家王耀南來北韓助戰。1952年3月,志願軍各師團陣地已經初步形成了坑道、交通溝和塹壕等,有機結合的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當志願軍戰士們看到後,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陳赓還親自前往上甘嶺陣地進行視察,結果,一線陣地的坑道進攻防禦工事還處于未完成的狀态。陳赓趕緊從其他部隊調來了一些有經驗的人,同15軍的戰士們在上甘嶺陣地上,足足修了3個月才完成這“地下長城”。

不過說實話,這種“坑道”政策是否能起到作用,隻有試過才知道。需要一場實戰來證明,直到打響上甘嶺戰役。當時,從天而降的美國炮彈如同雨下,好在上甘嶺陣地上的坑道工事非常堅固,很好地抵擋了美軍猛烈的炮火攻擊。

最終,憑借堅固的坑道工事守住了上甘嶺。不得不說,這在戰争曆史上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奇迹。不得不說,志願軍戰士們修建的坑道,為志願軍躲避美軍空中轟炸,消減敵地面炮擊威力,儲存自身有生力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此時,彭德懷在北京養傷,當他知道坑道發揮出巨大作用的時候,他很是興奮。他笑得合不攏嘴,還感慨地說道:“陳赓是真的有一套!”就連美軍指揮官都無奈,自己的炮彈、炸藥都将耗盡,但仍然無濟于事。

美軍都被坑道給打服了,甚至還沮喪地表示:“中國志願軍恐怕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修建地下長城!”這一戰略得到顯著成效後,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修建的坑道越來越多。

據相關資料統計得知,志願軍構築的大小坑道總長1290 餘公裡,戰壕和交通壕共長6240公裡。不少軍職專家說道:“這是戰争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迹,或許這是隻有中國人才能完成的奇迹。”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争最慘烈的戰役

上甘嶺戰役不是抗美援朝中最大的戰役,但确實最為慘烈的戰役。有相關資料統計得知,進入防禦戰之後,利用坑道戰的政策,志願軍共殲敵53.3萬人,傷亡比減少到2.7∶1。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軍開展的坑道戰中,美軍傷亡非常嚴重,彈藥耗費量也尤其驚人。有資料記載,在上甘嶺戰役中,敵方向志願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一共傾瀉炮彈190餘萬發,曾經在一天中就傾斜炮彈30餘萬發。

共計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餘枚,最多一天出動過250架次,投彈500餘枚。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都堆成了一個一個的小山。

由此可見這場戰争的激烈程度,最為罕見的還是炮兵火力的密度。有相關軍事專家分析認為,已經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準。有資料統計得知,平均每秒鐘打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

然而,這些資料并不能展現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這場戰役中,最艱難的就是坑道鬥争階段。毫不誇張地說,坑道戰比陣地戰更加艱難。在敵人得知,我方采用坑道戰術時,便開始利用有利地形對志願軍發起攻擊。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敵方對15軍坑道采取了築壘封鎖、石土堵塞、轟炸爆破、斷絕水源、施放毒劑和煙熏等毒辣手段,妄圖消滅坑道中的志願軍。不得不說,不論是哪種方式,對志願軍來說,都是非常緻命的。

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15軍45師攝影員回憶說道:“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坑道内一直在掉土,本來建設的坑道就比較簡陋,是以這裡沒有任何亮光。慢慢地空氣也越發混濁。”

他含淚說道:“坑道裡空間狹小,不僅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而且烈士的遺體也不能及時掩埋。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敵人施放的毒劑和煙熏,坑道中到處彌漫着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簡直讓人窒息。”

不論是什麼時候,水對戰士們非常重要。然而,在坑道中最缺的是水,沒有水的話,就算是再餓,壓縮餅幹是一點都咽不下去。有一個坑道内,十多名戰士盡管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還端着沖鋒槍死守在坑道口,直到活活被餓死。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不得不說,上甘嶺戰役就是“小山頭上打大仗”。從1952年10月23日開始,上甘嶺戰役就成為北韓戰場的聚焦之處。當時,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也開始報道關于這場戰役的情況,足足連續兩個月對該戰役進行了集中報道。一瞬間,上甘嶺便成為北韓、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關注的戰場。

然而,中國的志願軍戰士們并沒有讓我們失望,志願軍第134團第8連堅守在597.9高地1号坑道,在敵人猛烈的攻擊下,與敵方反複争奪14個晝夜。8連同敵人進行大大小小的反擊80多次,成功殲滅敵人1000多人。

在這期間,大陸志願軍戰士們繳獲機槍50多挺,此外,還成功繳獲自動步槍、卡賓槍606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消耗,當然,對此後戰争中的反擊作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陳赓的這一政策,讓不少外國專家都無可奈何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的10月14日到11月25日,整整持續了43天的時間,美軍扔下的190多萬發炮彈足足削平了一尺的山頭。而志願軍憑借着這龐大的坑道工事和堅定、頑強的意志,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的“金化攻勢”。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戰争期間,大陸志願軍修築出了上萬條坑道。對此,衆軍事專家分析認為,就目前而言,要破解坑道戰,這似乎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甚至還是以被譽為“打不垮,炸不爛的地下鋼鐵長城”。

陳赓大将的這一政策也讓外國人歎為觀止,甚至感歎直到今天都無可奈何。在代替彭總的日子裡,陳赓更加忙碌。他每天不僅要看報紙,要開會,還要聽彙報,作總結……不得不說,他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在北韓戰場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是以他平時除了需要制定正常的戰略外,還需要制定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其他攻擊手段的政策。對敵方來說,中國志願軍确實勢單力薄。

1952年陳赓前往北韓戰場,“地下長城”扭轉戰局,彭總:真有一套

要知道,當時美軍駕駛的飛機不斷向中國志願軍發起攻擊,是以,陳赓要針對這種情況制定防空措施,甚至還要考慮如何應對美軍施放的生化武器。關于北韓戰場上的後勤,也是他在負責。

1953年7月26日,中國和北韓與“聯合國軍”的代表,在闆門店簽署《北韓停戰協定》,屆時,抗美援朝取得勝利并結束。如今,上甘嶺戰役已經過去69年,但志願軍戰士們的精神,将永遠地被大家銘記于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