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芨芨草
如果人生總是處在青春時期,那該多好!
但這隻是幻想,隻是一種美好的憧憬。
人生哪有不老的青春?人生哪有不變的歲月?仿佛隻是一瞬間,青春就已經一去不返了。
七0之後的人群,已經走向半百的人生,沒有誰願意,沒有誰喜歡,但沒有辦法,也無可違逆。
人到中年,經曆過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的。從青年,到中年,人不是奔波在生存的界線,就是奔波在學習進取的路上。
之是以這麼累,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技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但人走着走着,往往就會忘了自己,忘了該怎麼樣去在這複雜的時局中安放自己的身心。
人生在世,身心的健康與安放,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環。若是身心不歸位,人生便容易失去方向。
什麼是身心的歸位?那是人在走向生命盡頭的路上正确地擺正自己的位置,順從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讓自己的身心達到最想要的那個層次,這就是身心的歸位。
人的一生,總在不停地學習各種技能,就如有句話說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
但人卻總是忘了,其實有一項技能是人最需要去學會的,特别是人到中年的時候。這項技能,就是人的獨處能力。
越是能夠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他的人生,其實更能夠達到比較高的境界。
能夠獨處,習慣獨處,甚至喜歡獨處的人,他的心靈越能夠平靜。而平靜,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很多的成就,往往就在平靜中産生。
善于獨處的人,也比較善于思考。他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分離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界限。不管這個世界風雲如何變幻,他始終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所能達到的界限。
學會獨處,也是人到中年需要的認識能力。或者,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可能安靜。這都不是缺點,但這與個人的獨處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熱鬧可以是表面的,安靜也可能是淺層次的,但真正能夠有獨處的能力,是人不管身在哪裡,他的心靈,他的靈魂,都會有自己清靜而潔淨的一個角落。
人世繁華,人世也複雜。人如何在這繁雜的世上獨善其身,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但不管世界多麼複雜,若是人能學會獨處,便能夠為自己赢得一席安身之地。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得去看淡看開,很多的人際關系,很多的身外之物,都應該學會去放下。
學會獨處,其實也就是學會割舍。
人是有欲望的,欲望的大小,也代表着人最終的修行能到什麼樣的程度。
欲望太大的人,即使得到越多,他所失去的,也會越多。
人的割舍,其實也就是減少自己的欲望,讓自己的人生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身外物。
獨處,需要一份平靜和甯靜;獨處,也需要一種割舍。
但往往,說起來容易,想要真正去做到,卻是很難的一件事。
人總有一個習慣,對于生活的習慣,對于感情的習慣。欲望,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是很難改變的,若真的想要去改變,就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和魄力。
學會獨處的能力,同樣也是。并不是說你想獨處,就會立刻擁有這種能力。能力,除了天生的,更多的是學習而來的。
而這種能力,不在書本當中,而在于繁雜的社會環境裡,在于個人的德行修養裡。
越是能掌握這種能力的人,他的人生,就越能得到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