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對“自我審視、主動控制”這句話不以為然,認為自己随時可以自我審視,可以輕易控制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言談舉止。如果你持有這種想法,那你可能隻是簡單地了解了字面意思。
下以下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早上醒來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不假思索地去拿手機,這種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的習慣性反應,就來自潛意識的左右。

實際上,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起床、穿衣服、洗漱,等一切收拾妥當了,再來檢視資訊。否則,很可能受各種資訊的牽引去看這個、看那個,最後,幾十分鐘過去了,人還在被窩裡。
在這一刻,我們有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的能力嗎?好像沒有。
很多人經常會在一天臨近結束的時候發出靈魂拷問:我這一天都幹了什麼?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沒做多少,亂七八糟的瑣事卻做了一大堆!
當下幡然醒悟、痛下決心,提醒自己從明天開始一定要先做最重要的事,但是第二天又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這種怪圈。這個時候,我們似乎依舊被潛意識支配,無法自控。
很多人為了獲得美好的人生,常常給自己立下早起、跑步、閱讀、寫作等目标,但是沒過幾天就放棄了,因為那些目标大多是受大環境影響而跟風設定的。
别人說好,自己也想要,但實際上,自己并不需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仍然是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潛意識在左右我們,我們并沒有真正進行。
如果我們擺脫潛意識的左右,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早上醒來時,如果能有幾秒的時間用來思考,我們就可能在起床和看手機之間做出更好的選擇
看到微信有未讀消息提示時,如果能先停留幾秒,我們就可能決定先去做重要的事,而不是點選那個小紅點……
總之,每當遇到需要選擇的情況時,我們要是能先停留幾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大腦,來審視目前的思維,然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們習慣不動腦子、直接行動,喜歡用飽和的行動來感動自己,甚至連一丁點兒深入思考的時間都不願意花,任由本能欲望讓自己迷失在自我滿足的行動裡。
被“自動駕駛”确實輕松,但這樣,我們隻能看着路邊的風景從眼前飛馳而過,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最終又會到哪裡。如果一直處于這種不可控的人生狀态,那就悲哀了。
綜上所述,自我審視、主動控制,擺脫潛意識的左右,成為思維舵手有3種方法:
針對當下的時間,保持覺知,審視第一反應是否正确,然後産生明确的主張;
針對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堅持要事為先原則,時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針對長遠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長遠的意義和内在動機,一旦确定就毫不動搖地堅持。
無論是當下的注意力、當天的日程安排,還是長期的人生目标,他們都力求想清楚意義、進行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當我們開始自我觀察審視自己的思考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進一步糾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
缺乏自我觀察意識的人,隻能無意識地順着感覺和喜好行事,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會不自覺地追求眼前的舒适和簡單,覺察不到自己目前的思維和行為有什麼不妥,直到碰壁。
而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不同選擇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