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娴曾說:
“愛情總是想象比現實美麗,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們以為愛得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
紮心吧?确實紮心!現實吧?也的确現實!
當你以為,隻要彼此相愛就能天長地久,隻要在一起就能夠一世不離的時候。
可是最終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所有的一切不過隻是你自己天真的一廂情願而已。
相遇總伴随着離别。
比起一味地執迷于一段錯誤的感情,其實灑脫轉身,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溫柔。
人這一生,永遠不要一味地委屈自己。
兩個人交往中,如果對方頻繁有下面這三種行為,那麼他已經注定不是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你要做的是及時結束重頭再來。
控制欲極強
《羅丹的情人》中有一句話:
“我隻是無法明白,到底是愛艱難些,還是承受愛艱難些。”
愛的本質是包容、了解、尊重,而不是控制、操控、占有。
愛别人太滿會受傷,被别人愛得太滿,也是一種災難。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對情侶,其中,男人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
他的控制欲強到什麼程度呢?
兩個人在一起之後,男人不允許女人有自己的圈子,不允許女人有自己的異性朋友。
甚至女人外出穿什麼衣服都要征求他的同意,一天去了什麼地方都要事無巨細地和他報備。
起初的時候,女人覺得對方這樣做隻是太愛自己了,是以就算不怎麼舒服,也一再忍讓。
然而,後來有一次同僚聚會,女人喝了點酒,就因為一個男同僚送她回家被男友看到,男人就對女人一陣呵斥指責,甚至還動了手。
最終女人徹底無法忍受,兩個人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
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中說:
“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糾纏、不要占用。”
一段好的關系,從來都不是把彼此綁縛在身邊,而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倘若,在一段關系中,一個男人對你控制欲太強,甚至一點空間都不留給你。
那麼這樣的“愛”終有一天會讓你身心俱疲,分開也不過隻是時間問題。
感情不專一
錢鐘書對楊绛說:
“遇見你之前,我從未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這件事我從沒想過和别人。”
愛情從來都不是可以分享的。
真正懂得珍惜你的男人,和你在一起後,會拒絕和其他異性暧昧不清,進而給你滿滿的安全感。
相反地,倘若一個男人對世界還蠢蠢欲動,總是朝三暮四,左右逢源,那麼這樣的男人帶給你的隻會是焦慮和傷心。
電視劇《愛我就别想太多》中,布國強和沈文文是一對情侶。
起初沈文文對布國強可以說是一片癡心,全心全意地照顧布國強,并且想着布國強可以娶她。
可是布國強對沈文文卻一直不冷不熱,他不僅對外界的新鮮感滿是熱衷,甚至還背着沈文文參加相親節目。
就算被沈文文發現後,他還是不知收斂,甚至義正言辭地說要檢驗兩個人的感情是否經得住考驗。
因為布國強一再讓沈文文失望,傷心,最終沈文文提出了分手。
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
“我确實認認真真選擇了你,但是,如果你遲遲不給我一個結果,我就不會等你了,因為我知道你根本經不起誘惑,太容易迷失也太容易放棄。”
真正愛你的男人,一定會自動忽略一切誘惑,隻是把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愛意,全部放到你的身上。
可是如果,一個男人說愛你,卻從來都是來者不拒,那麼這樣的愛無法經受考驗。
你要做的是及早認清,及早遠離,避免被更深的傷害。
花錢太吝啬
感情裡,或許談錢,真的挺俗的。
也會有人覺得,錢,就是對純粹感情的亵渎。
可是我們應該知道,生在俗世,錢,是無法忽略的。
你現在空想就覺得,自己的愛情比錢更偉大,但是社會上這麼多人不能免俗,你未必就能免俗。
一味地隻圖真心,到最後往往隻會潰不成軍。
朋友小欣,和前任在一起四年,四年時間裡,他對小欣花的錢,絕對超不過四位數。
每次吃飯AA,看電影AA,就算是紀念日送個禮物也會是挑最便宜的,甚至有時候會隻是發個祝福的資訊,連個紅包都沒有。
起初的時候,小欣感覺,兩個人在一起隻要有愛就好,錢不錢的沒有多麼重要。
可是直到兩個人分手後,小欣看到他朋友圈中分享的他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和現任一塊過生日的圖檔後。
她才感覺自己真的太好笑。
原來,他不是不懂得付出,也不是骨子裡吝啬,而隻是對她吝啬而已。
錢,或許真的是身外之物,并不是愛情的全部,但是它卻可以測量彼此之間感情的深厚。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
“談錢傷感情,但是不談錢沒感情。”
如果一個男人嘴上說愛你勝過一切,卻在錢上锱铢必較,那他一定給不了你安全感,更給不了你一個踏實的未來。
陸琪在《愛情需要止損》中說:
“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東西,就要及時丢棄,否則就會越錯越厲害。”
兩個人談戀愛,在一起,一定是比一個人要快樂的。
倘若在這段感情中,男人不能讓你愉悅,隻會讓你糾結、心傷,痛苦,那麼及時止損,揮刀斬情絲才是正解。
無論任何時候,你都要明白,你很珍貴,值得更好的人。
是以啊,遠離那個不值得的人,去擁抱能讓你喜上眉梢的人吧。
人生難度,當不負時光,不負己。
END
作者:離雨微涼,一個能理性,能感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去心靈治愈,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90後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