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浩浩的離世,成了壓倒方一諾理性的最後一根稻草。
看着前幾天,還跟禾禾一起玩耍的孩子,如今卻被一塊白布,蒙住了小小的身軀。
她害怕極了。

從知道如果跟肖路再生一個孩子,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幾率救禾禾,方一諾便一直徘徊在生與不生之間。
生,是目前除了等待骨髓捐獻之外,唯一一條可能走通的路。
可代價是毀了兩個家庭,而且并非百分百能成功。
不生,就等于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渺茫的骨髓庫配型上,萬一禾禾等不到那一天,她會後悔莫及。
當隔壁病房的浩浩,在她眼前被推走,看着浩浩父母絕望地哀嚎,方一諾心中的天平徹底傾斜向了“生”的那一邊。
至于需要面對什麼,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她心知肚明。
一直在做選擇題的方一諾
從醫院回家的路上,方一諾一直在思考,如何跟謝天華開口。雖然她已經下定決心與肖路再生個孩子,可是,有些話并不是那麼容易說得出來的。
她知道,攤牌意味着什麼。
她更知道,謝天華為了她與禾禾付出了多少。
為了救禾禾,她可以放棄一切,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的選擇。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她是個鐵石心腸的人。除了母親,她還是一個妻子,一個備受丈夫疼愛,婆婆照顧的妻子。
或許她不那麼愛謝天華,但是,她并不想傷害他。
回家之後的方一諾,依舊沒有想好該怎麼開口。直到得知謝天華準備賣掉辛苦多年才買下的新房去救禾禾時,她再也忍不住了。
畢淑敏曾說:“該說出真相的時候沉默,是一種卑鄙。”
從人性的惡的角度來說,方一諾如果想要利用謝天華對她的愛,來盡可能地擷取到經濟上的支援,孩子繼續生,婚也可以不離,這并非不可能。
畢竟,以她作為老師的收入,是很難承受禾禾高額的治療費的。況且,謝天華很愛她,愛到可以包容一切,隻要她開口,甚至不需要她開口,謝天華也會傾盡所有去幫助她。
人都是有感情的,即便在方一諾的心中,禾禾大于一切,但是她也無法接受自己,利用謝天華的愛,榨幹他。
于是,她提出了離婚。
她對謝天華說:
“要救禾禾,我就剩這一條路了。大夫說了,我跟他做人工的就行。對不起了,謝天華。不拖累你了。我得走這條路。”
她知道自己的話,會給謝天華帶去怎樣的傷害。可是,她不能不說。在她看來,自己的選擇勢必會傷害謝天華,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那麼離婚,是現階段對她對謝天華都是最好的選擇。
她可以不必再拖累謝天華與謝家,這樣她的内疚便不會因為對方的付出而無止境地加重。
謝天華也可以及時止損,不會面臨人财兩空的境地。
當然,這僅是方一諾一個人的想法,也是她能想到的将傷害降到最低的辦法了。
隻不過,她還是低估了謝天華對她的愛。
謝天華整整愛了方一諾十多年。從她上大學開始,到如今她37歲(劇中體檢報告裡顯示的),謝天華對她的愛一直如初。就像劇中,方一諾都忘了自己宿舍的窗戶位置,而謝天華卻記得清清楚楚:
“從右邊數過去,是第五間。從左邊數過來是第八個窗戶。”
如果不是愛到了骨子裡,又有誰能時隔多年依舊記得如此清晰。
可越是這樣,方一諾的内心越是愧疚。無論是出于什麼原因,她終究還是負了他。
為了逼謝天華放手,她對他說:
“跟你結婚,是為了禾禾。想讓她有個爸爸。”
她想告訴謝天華,她從來沒有愛過他。與他在一起是為了禾禾,如今要離婚,也是為了禾禾,自始至終,她方一諾的心中,從來沒有你謝天華的位置。
可是,當方一諾真的與肖路去開房的時候,她又退縮了。
從飯店出來,她坐在馬路邊給母親打電話。她問母親,如果當年她小的時候生病了,母親會不會為她做任何事。
那時的方一諾,需要勇氣支撐她走下去,她想要的答案,是作為一個母親是否應該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踐踏道德與底線。
隻不過,還沒等她克服心理的障礙與顧慮,她又意外發現自己懷了謝天華的孩子。
縱觀全劇,方一諾仿佛一直在做選擇題。
從該不該原諒肖路出軌,到該不該接受謝天華,再到如今的該不該為了救禾禾而不顧一切。
如果說,前兩個選擇她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角度去考慮,進而做出決定,那麼最後一個選擇,便成了最難的一道題。
事實上,當這個選擇題出現的時候,本身就帶有傷害的屬性,無論方一諾怎麼選,她都是錯的。
如果為了救禾禾,而毀了兩個家庭,傷害了無辜的謝天華與董帆,是錯。
如果放棄眼前的機會,不救躺在病床上的禾禾,也是錯。
無論怎麼選,她都會良心不安;無論怎麼選,都會有人是以受到傷害。
這個問題,就像是哲學界的電車問題。不管怎麼選,都不能完美地、合乎道德地解決這個問題。
基于生命至上的角度,基于為人的道德底線與良心的角度,基于不同角色需要承擔不同責任的角度,以及基于事件中的每一個人的立場,如何選擇都是對的,也都是錯的。
這道選擇題,永遠不會有最優答案。
最冤的謝天華
謝天華因為愛,娶了方一諾。
從方一諾嫁進謝家的那天起,他便把禾禾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這是他對方一諾的承諾。即便後來禾禾生病,面臨随時可能掏空家底的巨額治療費,謝天華都沒有過任何猶豫。
對他來說,為了方一諾與禾禾,他傾盡所有也在所不惜。
可是,當得知隻有方一諾和肖路再生一個孩子,才可能救禾禾的時候,他慌了。
他知道,以方一諾的性格,在救禾禾這件事上,她不會放棄任何機會。他一直等着方一諾做決定,對他來說,接受是痛,但不接受便意味着會失去方一諾,那樣更痛。
短暫猶豫過後,他還是選擇了接受:
“一諾,别多想了,禾禾是我的女兒。如果你再生一個,也是我的孩子。一切都是為了禾禾,我了解的……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隻要,隻要别離婚就行。”
那一刻,謝天華卑微到了極點。
接受方一諾再生一個孩子,便意味着他很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有自己的孩子了。兩個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需要承擔怎樣的經濟壓力與精力,他心知肚明,是以再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說方一諾為了禾禾,把自尊都碾到了土裡,那麼謝天華為了方一諾,同樣放棄了作為一個男人與丈夫的尊嚴。
可是,在謝天華剛剛接受,方一諾以人工受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時,事情又發生了轉變。
方一諾由于子宮異位,無法進行人工受孕。她瞞着謝天華,準備與肖路來真的。
那一天,董帆的匿名資訊發到了謝天華的手機上,看着那條資訊,他呆坐了一下午。他沒有質問方一諾,也沒有趕去資訊中的地點去阻止這件事,即便董帆找到他,哭着求他一起想想辦法,他也拒絕了。
他之是以如此,不是因為他可以接受,或是不想去阻止,而是他無法面對“捉奸在床”的場面,更不想連唯一的幻想都打碎。
那樣的結果隻有一個,就是他會徹底失去方一諾。
當天晚上,他照舊去醫院照顧禾禾。面對回來的方一諾,他什麼都沒說,也不敢直視方一諾的眼睛,就連方一諾想要告訴他實情,都被他故意打斷了。
那一刻,他在逃避,他害怕方一諾口中的真相。他甯願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直到方一諾在手機上告訴他,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時候,他笑着哭了……
縱觀全劇,謝天華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個好丈夫、好父親,甚至作為兄弟,他也是無可挑剔的。
可是,這些“好”的背後,謝天華承受了太多太多。
他不顧家裡人的反對,娶了離婚帶着孩子的方一諾,對方一諾處處維護,對待禾禾,比親生的還要用心;禾禾生病,他頂着壓力,準備賣房子籌醫療費;為了救禾禾,他放棄作為男人的尊嚴,放棄有個自己的孩子的機會,接受妻子懷上别人的孩子;面對肖路想要看孩子的願望,他承受着尴尬,幫助肖路隐瞞,甚至試圖說服方一諾接受;……
他的世界裡,仿佛隻有方一諾。
任何涉及到方一諾的事,他都習慣地忍讓與包容。他獨自吞下所有的委屈與痛苦,隻為成全方一諾做個“好媽媽”的心願。
直到他得知方一諾懷了他的孩子。
那一刻,他的喜悅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得到,他終于與自己心愛的女人,有了隻屬于他們兩個人的孩子。
可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眼前。
如果方一諾留下這個孩子,等于變相放棄了救禾禾。謝天華不忍,方一諾更是無法接受。但即便如此,謝天華依舊期待着方一諾可以親口告訴他這個消息,哪怕真的不能留,至少也能證明方一諾在意他,在意他們的孩子。
他滿心歡喜還是沒能等到方一諾的攤牌。
他隻能小心翼翼地主動詢問方一諾的決定。如果不是謝丹的那一跪,謝天華很可能繼續默默接受方一諾的一切選擇。
看着跪在地上的姐姐,看着滿臉憂愁的母親,看着方一諾離開的背影,一個“罪惡”的種子在謝天華的心裡發了芽——他去舉報了方一諾與肖路不合法的人工受孕申請。
謝天華錯了嗎?
我不知道,也無法下定論。
畢竟,基于一個父親與兒子的角度,他沒有錯,他隻想保住自己的孩子。可是,他卻真的傷了一心救禾禾的方一諾。
看到這一幕我在想,謝天華真的太難,也太冤了。
幫妻子養前夫的孩子,傾家蕩産給孩子治病,咬着後牙槽接受妻子與前夫再生一個孩子,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不能被留下。
即便他再愛方一諾,可是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放棄,他做不到。
他已經快四十了,這或許真的是他唯一擁有自己骨肉的機會了。而這隻不過是作為一個丈夫與父親最基本的權利,他卻要通過舉報、懇求的方式來維護。
方一諾作為媽媽,為何禾禾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而此時的謝天華,也隻是一個想要保住自己孩子的普通父親而已。
卡勒德·胡賽尼在《追風筝的人》中寫道:
“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如果方一諾沒有懷上謝天華的孩子,他或許會一如既往地接受,繼續無底線地容忍。可是,命運就是如此戲谑,在他已經做好接受一切不公的時候,賜給了他一個孩子。
這是幸,也是不幸。
最無辜的董帆
除了謝天華,董帆應該是劇中最無辜的存在了。
自從與肖路結婚,她便備受同僚的非議。就連她真心支援肖路多看看生病的禾禾,在一些人眼中也成了别有用心:
“她老公最近跟前妻走得又近了,是以我說嘛,也許以前真是個小三,後來上位扯證洗白了呗。怪不得她那麼大愛無疆,後媽賽親媽啊。為了撮合人家父女相認,那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可流言蜚語的傷害力再大,也比不過心愛的人的緻命一擊。
自禾禾生病以後,肖路整個心都撲在了禾禾的身上。對董帆的關注越來越少。生性善良的董帆,内心雖然有些失落,但是她予以了肖路最大程度的了解。
她愛肖路,一心想與肖路好好過日子,是以即便生活中出現了小插曲,她依舊要求自己做個好妻子,成全肖路的慈父之心。
直到肖路把與方一諾再生一個孩子的打算告訴她時,她徹底崩潰了。
她哭訴自己從不介意肖路之前的婚姻,也從不介意肖路愛禾禾多一些。但是她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血有肉,有私心有痛感的普通人。
說實話,換作是誰,也難以接受自己的丈夫,與前妻再生一個孩子。即便是為了救人,可了解并不等于可以接受:
“我們的婚姻,一直都在為禾禾讓步。現在因為你和方一諾的女兒,我不能跟你生孩子,你還要讓我接受你們生第二個。肖路,你太自私了,你太欺負人了。”
事實上,對于董帆來說,她可以接受肖路為了禾禾,爽約計劃已久的旅行,可以接受肖路退了早已訂好的新房,可以接受肖路将家裡的錢給禾禾治病……
這些在她看來,是一個父親的責任,她願意成全。
可是,再生一個孩子,她實在難以接受。對她來說,這是肖路對她和他們的婚姻的背叛。她對肖路說:
“肖路,孩子和我你隻能二選一。”
又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又是一道無論怎麼選都錯的題。
當董帆将選擇權交給肖路的時候,她已經輸得一敗塗地了。如果肖路選她,那麼一旦禾禾出現任何不好的結果,董帆都要承受是以而來的負罪感以及肖路的埋怨,那時婚姻能否繼續,也是個問題。
如果肖路選擇禾禾,那麼她能走的路,要麼是忍痛離開,婚姻破裂;要麼是忍痛接受,那麼這樁婚姻注定要浴劫殘喘,罹禍不愈。
為了肖路,董帆承受了太多原本不該由她承受的東西。她沒有做錯什麼,她也從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她隻是一個對愛情與婚姻充滿期待的女孩。
她與禾禾沒有過多的交集,更不像謝天華擁有禾禾父親的身份。她是事件中的局外人,卻承受了不比當事人少的傷害,何其無辜。
寫在最後:
死亡有大于一切的魔法,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可以讓不應該變得能了解。
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對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錯的。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在這個世上所扮演的角色而拼盡全力。
方一諾也好,謝天華與董帆也好,他們在努力做一個好媽媽、好丈夫、好妻子的時候,注定要有所取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無常的命運面前,人是那麼的渺小。一場為了孩子而做的壯烈鬥争,沒有一個人能全身而退。
我們不必糾結身在其中的人,誰對誰錯。作為觀衆,我們隻要從中檢視自己的人生,汲取對自己有益的感受與思考,這就夠了。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