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設立初衷是為了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媒介日新月異的變化,似乎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擷取資訊的方式。人們從閱讀實體書籍的方式,漸漸分散為更多元和碎片化的選擇,“效率至上”成了人人追求的準則,但是仍有很多人選擇在“二倍速”時代慢下來,選擇走進書海,從閱讀中感受生活的真、社會的雜、邏輯的美、心靈的純和思辨的力量。
讀一本書,就如同與作者面對面;讀一本書,就是以最簡單的方式去體驗書中所描述的生活。
今天我們與少況進行了一場關于書的對話,透過訪談,我們将看到閱讀在他們生活中的意義。

少況,詩人,譯者。出版了詩集《次要的雪》和《Cy Twombly的郵戳》,翻譯出版了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布勞提根的《在西瓜糖裡》以及阿什貝利的詩歌。
1、赫爾曼·黑塞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您認為該如何了解這句話?
少況:書籍不是彩票,讀書也不是買彩票。況且,中獎的是極少數。書籍和一個人喜歡其他東西一樣,都會潛移默化地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就如同從一個人聽的音樂和吃的東西,可以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
2、您最近在讀什麼書?為什麼選擇它?
少況:我讀書沒有計劃。最近在讀馮尼格的Slaughterhouse-Five(《第五号屠宰場》)和重讀斯捷潘諾娃《記憶記憶》的一些片段。前一本是朋友和我說起馮尼格的《頂呱呱的早餐》,我沒讀過,然後發現他的原版書不貴,就買了幾本。後一本是正好在床邊,睡前又複習了一些片段。
3、您的書房是什麼樣的,您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書房讀書?一年大概會買多少書?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您為什麼喜歡讀書嗎?
少況:我有一間書房,但家裡人少,我一般在客廳和卧室看書、寫作和翻譯。買的書太多沒看,又斷不掉買書的念頭。平均一年一兩百本。為什麼喜歡讀書?可能和為什麼喜歡吃肉和喝酒是同樣的問題。
少況。莫非 攝
4、如果有機會與書中的人物交朋友,您最期待和誰認識?
少況:博爾赫斯書中的另一個博爾赫斯。
5、“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書籍好壞與否,通常并沒有分明的界限,選擇讀什麼書的關鍵在于對自我的認知和判斷。日常生活中您更喜歡讀什麼樣的書呢?
少況:有些書确實是資訊型的,也有必要,但我現在更喜歡慢慢讀,有些書還需要反複讀,有時還停留在一些詞句上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
6、現在不少人都意識到看書的重要性,但卻感歎老是看不進去,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少況:老讀不進去,可能是沒讀對書,也可能是當時情緒不對,換個時間讀。
7、提高閱讀量很重要,但閱讀内容更值得關注。而書籍數量巨大,我們該如何從中選擇适合自己的書籍呢?
少況:相對于内容,我更看重文字。
8、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着人們的閱讀習慣,很多人更傾向于閱讀電子書,而淡化對紙質書的閱讀需求,對于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少況:我個人還是喜歡紙質書,但越來越習慣在螢幕上閱讀。
9、世界讀書日到來,能給我們推薦幾本書嗎?
少況:我沒有資格推薦書。自己喜歡的作家和書很多,近來一直在譯約翰·阿什貝利的詩,他是美國二戰以後最好的詩人之一,如果不是最好的。去年還集中讀了塞爾巴德的《奧斯特利茨》 《土星之環》 《移民》和《暈眩》。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劉昕婷、胡雅瀾、蔡千岚 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