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靈公篇》15.18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作者:莫遠憂
《衛靈公篇》15.18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釋】

▲質:本質、根本。

▲孫:通“遜”。

【譯文】

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自己的根本,用禮來規範自己的行為,用謙遜的态度表達,用誠信來獲得成功。這就是君子啊!”

【學而思】

君子以仁義為本質,禮的作用是文飾君子的行為,沒有仁義作為根本,禮就沒有了意義。同理,以義為本,自然能做到謙遜和誠信。

參讀:

《八佾篇》3.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甯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八佾篇》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雍也篇》6.1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顔淵篇》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知識擴充】

朱熹《論語集注》:程子曰:“義以為質,如質幹然。禮行此,孫出此,信成此。此四句隻是一事,以義為本。

錢穆《論語新解》:“質,實質。君子以義為其行事之實質。下三之字指義,亦指事。行之須有節文,出之須以遜讓,成之則在誠信。”

錢遜《論語讀本》:“義通過禮而落實于行;禮的精神在恭敬、辭讓,須通過謙遜的态度而表現;最後的完成,則在于誠信。四句說的是一件事,以義為本,後三項都是為了義的落實和完成。”

《資治通鑒·唐紀五十七·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朝廷議興兵讨王弁,恐青、郓相扇繼變,乃除弁開州刺史,遣中使賜以告身。:“開州計已有人迎侯道路,留後宜速發。”弁即日發沂州,導從尚百餘人,入徐州境,所在減之,其衆亦稍逃散。遂加以杻[chǒu]械,乘驢入關。九月戊寅,腰斬東市。

【譯文】朝廷商議發兵讨伐王弁,但又恐怕青州和郓州互相煽動,繼而也發生兵變。于是,任命王弁為開州刺史,派宦官把任命書授予王弁。:“開州已經預先派人在路旁迎接您,您接到任命書後,應當盡快出發上任。”王弁當天就從沂州出發,這時,他的前導和随從人員還有一百多人。進入徐州境内後,當地官吏命他減少随從人員,跟随他的人也逐漸逃散。于是,宦官命人将王弁上了枷鎖,乘驢車押送,經潼關抵達京城。九月戊寅(初三),王弁在東市被腰斬。

先是,三分郓兵以隸三鎮,及王遂死,朝廷以為師道餘黨兇态未除,命曹華引棣州兵赴鎮以讨之。沂州将士迎候者,,使先入城,慰安其餘,。華視事三日,大飨将士,伏甲士千人于幕下,乃集衆而谕之曰:“天子以郓人有遷徙之勞,特加優給,宜令郓人處左,沂人處右。”既定,令沂人皆出,因阖門,謂郓人曰:“王常侍以天子之命為帥于此,将士何得辄害之!”語未畢,伏者出,圍而殺之,死者千二百人,無一得脫者,門屏間赤霧高丈餘,久之方散。

【譯文】當初,朝廷平定淄青後,把淄青分為三鎮,李師道在郓州的兵士被配置設定到郓、青、沂三個藩鎮。等到沂州觀察使王遂被王弁殺害後,朝廷認為李師道的餘黨仍然反叛,兇悍驕橫的本性沒有絲毫改變。于是,指令棣州刺吏曹華為沂州觀察使,率領棣州的軍隊奔赴沂州,進行讨伐。曹華率兵抵達沂州城下,對沂州歡迎他的将士,,讓他們先回城去,然後,入城安撫其餘将士,這樣,。曹華上任三天後,舉行盛大宴會,招待沂州的将士,事先在帳幕的背後埋伏披甲持槍的兵士一千人。将士到齊後,曹華召集大家說:“皇上考慮到郓州的兵士遷徒到沂州,十分辛苦,特此讓我加給賞賜,是以,現在我指令郓州的将士站在左邊,沂州的将士站到右邊。”将士分别站定後,曹華命沂州的将士一律出去,随即下令關閉大門,對留在裡面的郓州将士說:“王常侍奉皇上的指令到這裡做觀察使,你們都是他的部下,怎敢犯上作亂,肆意把他殺害!”話音未落,伏兵一齊沖出,把郓州的将士團團包圍,亂刀斬殺,一千二百人全部死亡,無一人逃脫,地上的流血蒸發成紅色的霧氣,在大門和牆壁間萦繞飄浮,達一丈多高,很久才逐漸消散。

臣光曰:《春秋》書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于申。彼列國也,孔子猶深貶之,惡其誘讨也,!

【譯文】臣司馬光說:《春秋》記載楚子虔在申誘殺蔡侯般,這件事雖然是發生在諸侯國之間,但孔子仍然深加貶責,因為孔子憎惡楚子虔使用誘殺這種不仁道的手段來消滅自己的政敵。

王遂以聚斂之才,殿新造之邦,用苛虐緻亂。王弁庸夫,乘釁竊發,!且作亂者五人耳,乃使曹華設詐,屠千餘人,不亦濫乎!然則自今士卒孰不猜其将帥,将帥何以令其士卒!上下盻盻[xì xì],如寇雠聚處,得間則更相魚肉,惟先發者為雄耳,禍亂何時而弭哉!

【譯文】王遂靠他擅長搜刮百姓的才能,被唐憲宗看中,任命他鎮守沂州這個剛剛被官軍平定收複的地區。王遂施政苛刑暴虐,以緻激發兵變。王弁不過是個見識淺陋的兵卒,他乘将士對王遂不滿,才得以發動兵變。何況作亂者僅王弁等五個人,而唐憲宗卻指派曹華設下圈套,屠殺了一千多個不相幹的士兵,難道這不是太濫殺無辜了嗎!這樣一來,以後士卒怎能不猜疑他們的将帥,将帥又怎樣才能統帥他們的兵士呢?将帥和士卒之間互相敵視,像仇敵一樣相處在一起,發生沖突就互相殘殺,成敗勝負,就看誰先動手罷了。這樣下去,戰禍動亂什麼時候才能平息呢?

惜夫!憲宗削平僭亂,幾緻升平,

【譯文】可惜啊!唐憲宗依靠武力平定藩鎮叛亂,幾乎已經使天下達到太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