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灵公篇》15.1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作者:莫远忧
《卫灵公篇》15.1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

▲质:本质、根本。

▲孙:通“逊”。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自己的根本,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谦逊的态度表达,用诚信来获得成功。这就是君子啊!”

【学而思】

君子以仁义为本质,礼的作用是文饰君子的行为,没有仁义作为根本,礼就没有了意义。同理,以义为本,自然能做到谦逊和诚信。

参读:

《八佾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篇》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雍也篇》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颜渊篇》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知识扩展】

朱熹《论语集注》:程子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

钱穆《论语新解》:“质,实质。君子以义为其行事之实质。下三之字指义,亦指事。行之须有节文,出之须以逊让,成之则在诚信。”

钱逊《论语读本》:“义通过礼而落实于行;礼的精神在恭敬、辞让,须通过谦逊的态度而表现;最后的完成,则在于诚信。四句说的是一件事,以义为本,后三项都是为了义的落实和完成。”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朝廷议兴兵讨王弁,恐青、郓相扇继变,乃除弁开州刺史,遣中使赐以告身。:“开州计已有人迎侯道路,留后宜速发。”弁即日发沂州,导从尚百余人,入徐州境,所在减之,其众亦稍逃散。遂加以杻[chǒu]械,乘驴入关。九月戊寅,腰斩东市。

【译文】朝廷商议发兵讨伐王弁,但又恐怕青州和郓州相互煽动,继而也发生兵变。于是,任命王弁为开州刺史,派宦官把任命书授予王弁。:“开州已经预先派人在路旁迎接您,您接到任命书后,应当尽快出发上任。”王弁当天就从沂州出发,这时,他的前导和随从人员还有一百多人。进入徐州境内后,当地官吏命他减少随从人员,跟随他的人也逐渐逃散。于是,宦官命人将王弁上了枷锁,乘驴车押送,经潼关抵达京城。九月戊寅(初三),王弁在东市被腰斩。

先是,三分郓兵以隶三镇,及王遂死,朝廷以为师道余党凶态未除,命曹华引棣州兵赴镇以讨之。沂州将士迎候者,,使先入城,慰安其余,。华视事三日,大飨将士,伏甲士千人于幕下,乃集众而谕之曰:“天子以郓人有迁徙之劳,特加优给,宜令郓人处左,沂人处右。”既定,令沂人皆出,因阖门,谓郓人曰:“王常侍以天子之命为帅于此,将士何得辄害之!”语未毕,伏者出,围而杀之,死者千二百人,无一得脱者,门屏间赤雾高丈余,久之方散。

【译文】当初,朝廷平定淄青后,把淄青分为三镇,李师道在郓州的兵士被分配到郓、青、沂三个藩镇。等到沂州观察使王遂被王弁杀害后,朝廷认为李师道的余党仍然反叛,凶悍骄横的本性没有丝毫改变。于是,命令棣州刺吏曹华为沂州观察使,率领棣州的军队奔赴沂州,进行讨伐。曹华率兵抵达沂州城下,对沂州欢迎他的将士,,让他们先回城去,然后,入城安抚其余将士,这样,。曹华上任三天后,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沂州的将士,事先在帐幕的背后埋伏披甲持枪的兵士一千人。将士到齐后,曹华召集大家说:“皇上考虑到郓州的兵士迁徒到沂州,十分辛苦,特此让我加给赏赐,所以,现在我命令郓州的将士站在左边,沂州的将士站到右边。”将士分别站定后,曹华命沂州的将士一律出去,随即下令关闭大门,对留在里面的郓州将士说:“王常侍奉皇上的命令到这里做观察使,你们都是他的部下,怎敢犯上作乱,肆意把他杀害!”话音未落,伏兵一齐冲出,把郓州的将士团团包围,乱刀斩杀,一千二百人全部死亡,无一人逃脱,地上的流血蒸发成红色的雾气,在大门和墙壁间萦绕飘浮,达一丈多高,很久才逐渐消散。

臣光曰:《春秋》书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于申。彼列国也,孔子犹深贬之,恶其诱讨也,!

【译文】臣司马光说:《春秋》记载楚子虔在申诱杀蔡侯般,这件事虽然是发生在诸侯国之间,但孔子仍然深加贬责,因为孔子憎恶楚子虔使用诱杀这种不仁道的手段来消灭自己的政敌。

王遂以聚敛之才,殿新造之邦,用苛虐致乱。王弁庸夫,乘衅窃发,!且作乱者五人耳,乃使曹华设诈,屠千余人,不亦滥乎!然则自今士卒孰不猜其将帅,将帅何以令其士卒!上下盻盻[xì xì],如寇雠聚处,得间则更相鱼肉,惟先发者为雄耳,祸乱何时而弭哉!

【译文】王遂靠他擅长搜刮百姓的才能,被唐宪宗看中,任命他镇守沂州这个刚刚被官军平定收复的地区。王遂施政苛刑暴虐,以致激发兵变。王弁不过是个见识浅陋的兵卒,他乘将士对王遂不满,才得以发动兵变。何况作乱者仅王弁等五个人,而唐宪宗却指派曹华设下圈套,屠杀了一千多个不相干的士兵,难道这不是太滥杀无辜了吗!这样一来,以后士卒怎能不猜疑他们的将帅,将帅又怎样才能统帅他们的兵士呢?将帅和士卒之间相互敌视,像仇敌一样相处在一起,发生矛盾就相互残杀,成败胜负,就看谁先动手罢了。这样下去,战祸动乱什么时候才能平息呢?

惜夫!宪宗削平僭乱,几致升平,

【译文】可惜啊!唐宪宗依靠武力平定藩镇叛乱,几乎已经使天下达到太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