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作者:閑聊美食雕刻

近日,牌樓鄉井下村一處蓄水山塘起魚現場熱鬧非凡,新鮮打撈出水的上千條魚兒活蹦亂跳,養殖戶張鐵牛臉上堆滿了幸福的笑容,圍觀村民的喝彩聲、魚商販的詢情問價聲不絕于耳,一派魚躍人歡的春日盛景映照着鄉村一隅。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張鐵牛承包這口30餘畝的山塘養殖草魚已有30餘年。捕撈出水的魚兒肥壯有力,不停地扭動身段、拍打水面濺起一朵朵水花,有些勁兒大的還躍出漁網重新沒入水裡。張鐵牛介紹說,這一輪塘裡的草魚都到了上市期,一條平均重量約7、8斤,預估總重量達3至4萬斤。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魚兒肥壯,但養殖過程卻艱難曲折。張鐵牛說,養殖前期曆經了技術與經驗的不足,也遭遇了設施與環境的制約······,因為塘堰道路低窄沒有硬化,魚兒經常躍出山塘“跑出家園”,加上魚塘位于煙田區,堿性殘留成分經地下水滲入魚塘後,不利于魚兒的生長,給養殖帶來了極大的困擾。2018年,通過政府部門立項對該塘堰道路加寬加高硬化,讓魚兒有了優質的生長環境,且徹底解決了“跑魚”問題。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張鐵牛:在沒搞路之前養魚總是跑掉了,當時虧本虧了有10多萬,現在通過政府部門把路搞好了,跑魚是不可能的事了,現在我想通過養魚帶領村民走上搞養殖的道路。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

塘堰道路的硬化除了保證魚兒不偷跑,也給魚商販前來收購漁獲、市民前來休閑垂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張鐵牛心中又開始萌生出新的想法。下一步他準備将産業轉型更新,修建民宿、開設釣場,充分将資源合理利用起來,探索走“養殖+休閑+鄉村旅遊”的發展之路。

井下村:蓄水山塘變身養殖“金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