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孩提時期所受的教育,對他以後各種觀念的形成、發展将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盡管會一一習得關于基本倫理、處事原則、善惡判斷等方面的知識,但“人之初”時所形成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是以,好的啟蒙教育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
我摘抄了三字經,以及相關注釋及譯文以友善家裡有要上學的孩子或者有寶寶的爸爸媽媽來收藏學習,最主要是我也是一個兩個月大寶寶的媽媽,想到以後寶寶要學習這個,是以提前讓自己再溫習一下,之後可以親自給孩子來進行指導,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寶爸寶媽。

人之初,性本善。(1)
性相近,習相遠。(2)
【注釋】
(1)初:初始。性:天性,指人天生就有的禀性。
(2)性:性情。習:習慣。
【譯文】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原本是相近的,隻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使得他們的習慣相差甚遠。
苟不教,性乃遷。 (1)
教之道,貴以專。 (2)
【注釋】
(1)苟:如果。乃:于是。遷:變化。
(2)道:方法,道理。專:專一,專注。
【譯文】
如果不進行教育,人的性情就會發生變化。教育的方法,貴在專一。
昔孟母,擇鄰處。(1)
子不學,斷機杼。(2)
【注釋】
(1)擇:選擇。處:居住。
(2)子:即孟子。機杼:織布機上用于牽引緯線的梭子。
【譯文】
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學習,就生氣的剪斷了織布機上的布,以此來教育、激勵孟子好好學習。
好了,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前六句,後面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幾句,感覺有需要的可以持續關注哦,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