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風日産迷局:三缸軒逸撐場,電動車落地緩慢

純電、插混技術有多火?熱門車型的傳遞周期,已經按月計算。

但一個年銷百萬級别的品牌,居然在新能源車領域近乎缺席,且隻有一款不能上綠牌“電驅”車型在售,該是多麼尴尬的事。

這樣的故事,如今真實發生在東風日産身上。當豐田大衆本田們都已紛紛落地電動車,東風日産卻剛開始導入類似HEV的車型,看似錯踏的節奏,電動車遲遲正困擾這家百萬級的車企。

近期,日系、德系等傳統大廠,紛紛落地自己的純電架構産品,完成從“觸電”到“通電”的轉變,新電圖NET近期将對重要車企進行系列盤點報道。

e-POWER賣不好,原因不止三缸

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車百花齊放,傳統車企的老牌車型,沒有以往那麼好賣了,東風日産軒逸也是首當其沖的車型之一。

3月份,東風日産銷量資料為67910輛,這一資料包含了日産、英菲尼迪、啟辰三大品牌,同比下跌超30%,一季度銷量為242341輛,但同比下跌超過16%。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近期疫情和供應鍊波動,對産銷帶來的負面因素,東風日産在銷量通報中稱,局部疫情反撲、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進展以及缺芯等,汽車産銷收到“較大制約”,但東風日産在一季度銷量跌幅明顯高于日系兩田合資企業,這樣的資料顯然不是一句“外部環境”就能解釋的。

回到東風日産上,軒逸一季度銷量為108741輛,依然是最熱銷的轎車,但同比下跌超過10%,3月銷量比去年同期少了1.4萬輛。目前,軒逸的兩代産品仍然同台銷售。但作為東風日産電動化轉型的關鍵車型,軒逸e-POWER今年卻如同“隐身”一般,廠家并沒有在月度通報中提及它的銷量。

東風日産迷局:三缸軒逸撐場,電動車落地緩慢

通過查詢搜狐汽車等資料可知,今年2月和3月,e-POWER銷量分别隻有1389以及1184輛,在東風日産體系中占比隻有約不到2%,和他們日系的老對手豐田本田相比,這一成績當然是不夠看的。本田中國3月混合動力系統車型銷量占比超過15%,廣汽豐田混動車型占比更是超過22%。

東風日産迷局:三缸軒逸撐場,電動車落地緩慢

作為過渡路線的增程式車型

e-POWER出師不利,有人把帽子扣在了三缸上,畢竟新一代奇駿在三缸上已經有了“錯誤示範”。

作為一輛“進階省油版”的軒逸,e-POWER車型搭載了一款1.2L、72馬力的三缸機器,雖然這副機器并不直接帶動汽車,但從觀感上來看,指導價在13.89萬元至17.49萬元的車型,卻隻有一副三缸機,外加一副100kw的電機,動力不能說不夠用,但這種小馬力配小電機的方式,顯然隻是過渡型的動力選擇,要知道連2.0T+8AT的B級車福特蒙迪歐,起售價也才不到16萬元。

同時,在軒逸e-POWER因為為傲的油耗資料上,3.9L/100km的油耗,也不比4L/100km的卡羅拉雙擎好太多,對比一系列插電混動車型,那自然是更沒法比了。另外,一線城市的藍牌成本高昂,軒逸e-POWER的成本效益就更值得懷疑了。

新電圖NET留意到,近期東風日産已經“悄悄”把軒逸e-POWER的名字更新,全稱變為軒逸e-POWER電驅版,力圖讓大家更容易記住它的驅動方式。隻不過,這也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

對手太強,留給e-POWER的時間不多了

從産品歸類來看,e-POWER和本田銳·混動,豐田雙擎一樣,都屬HEV車型,但各自的技術路線卻有明顯不同。以軒逸e-POWER為例,其發動機不直接帶動車輛,發動機主要用于幫助電動機驅動,類似于“不用插電的增程式汽車”,優勢是行駛品質上更像一輛電動車,且兼顧市區行駛的低油耗。

但這種“折中”的方式,劣勢則更明顯。首先它并沒有電車相對極緻的性能,其次是前文提到的牌照問題,不同于理想ONE這樣可外接充電的增程車,e-POWER車型根本“混”不到一塊綠牌,再者,在純電和插混飛速增長的當下,理想ONE把自己變成了爆款單品,而e-POWER俨然成為了四不像。

有人也許會反駁,都是油電混合車型,豐田、本田能賣得這麼好,日産e-POWER也行,但事實并非這樣。

豐田的THS系統,并沒有把油車變成一輛“僞電車”,而是在不同工況下,發動機與電機在主配角之間互相切換,無時無刻兼顧省油與性能,讓排量達到2.5L的4缸機中高端車型,卻異常省油。資料不會說謊,豐田HEV已經在全球得到2000萬車主認證,品質可靠性也無須懷疑,賽那、漢蘭達這樣的高端車型,國内版本幹脆完全取消了純燃油版。

同樣,本田也在奧德賽/艾力紳、雅閣/英仕派這樣的中高端車型,力推混合動力版本,前者甚至同樣也取消了燃油版本。

作為成本“殺手”,日産的邏輯依然是小發動機+小電機組合,油耗确實降了些,這點需要點贊,但消費者沒有明顯的越級感受,少花些錢,買四缸、百公裡油耗隻有4.9L的汽油版軒逸,豈不更香?

按照計劃,東風日産會在現有車型基礎上,加推更多e-POWER版本,我們不否認e-POWER仍有一定市場成長空間,但在三缸機和HEV之間搖擺不定,高端車型沒有All in電動化,類似豐田“一肝到底”的做法,日産似乎沒勇氣,也沒能力做到。

隻是橫向對比日系的技術路線,顯然也是片面的,因為東風日産e-POWER車型更大的挑戰,其實是在自主品牌。

東風日産迷局:三缸軒逸撐場,電動車落地緩慢

3月及一季度,中國品牌市場佔有率提升明顯

3月份,中國車市乘用車産銷分别188.1萬輛和186.4萬輛,環比增長22.4%和25.1%,同比下降0.1%和0.6%,中國品牌乘用車3月銷量占比48.5%,進一步擠壓合資品牌市場空間。其中,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的增幅更為明顯。

以比亞迪為例,宋系列以及秦系列的新能源車型,銷量上已經跟頭部合資燃油車一較高下,而在高端車型上,類似漢、唐上,成交均價甚至遠超東風日産的燃油車。

在兩田銷量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收到擠壓最為明顯的日系車企,也正是東風日産。如今沒有一款新能源車在售的東風日産(日産品牌),“武器庫”的種類并不多,依賴軒逸、天籁、逍客等“老幾樣”,除了以價換量外,似乎辦法并不多。在電動化“絕對正确”的當下,技術日産的标簽成色逐漸減淡,在燃油領域,也因三缸等标簽化問題,明顯遭到其他品牌的擠壓。

目前PHEV主流技術路線下,自主品牌已經紛紛把綜合油耗做到2L/100km以内,e-POWER在綜合油耗上已經難與之抗衡,另外近期比亞迪DM-i、吉利雷神Hi X、長城DHT等技術,都紛紛解決了虧電時油耗偏高的問題,這更凸顯了e-POWER的尴尬,加速性能、智能化這些高價值的标簽,則更沒有比較的必要了。

東風日産在3月銷量通報中,提到了“穩健行遠”,但這種保守,除了讓蛋糕少得慢一些,其意義值得深思。

戰略失誤:全球化進展緩慢,本土化缺乏因地制宜

近年,日産雷諾三菱聯盟的“宮鬥劇”,是全球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不能把宮鬥與電動化程序緩慢劃上等号,但同一時間,豐田大衆們早就已經“痛定思痛”,宣布全方位的電動化。在電動化的主舞台——中國市場,大衆的MEB工廠已經投産多時,多款車型在售,豐田首款e-TNGA架構的純電車型bZ4X蓄勢待發。

事實上,即便是豐田大衆們,在電動化領域仍很難取得燃油時代的同一段位,但進展緩慢的日産,不禁讓人擔憂,他們正在錯過這波電動化的風口。再提日系的本田,本田的電動化戰略,也許沒有豐田大衆般的排山倒海,但至少本田在中國市場迅速的因地制宜,通過e:N品牌迅速導入電動車,合資企業廣汽本田甚至專門推出了極湃這一電動化品牌,現階段我們還不能斷言,它們在電動化領域一定會很成功,但至少已經給市場定心丸,給消費者以信心。

被寄予厚望的日産Ariya,早于2020年的北京車展亮相,但至今仍未正式釋出,更遑論上市銷售,直到最近Ariya才進入工信部的目錄,但從已公布的資訊來看,Ariya并沒有展現太多的先進性,4.6米的車長,單電機178kW功率,雙電機電機320kW總功率,以及很可能相對平庸的續航和智能,似乎很難激起新一代消費者的荷爾蒙。

東風日産迷局:三缸軒逸撐場,電動車落地緩慢

内田誠和古普塔信心滿滿,但日産的2030年注定會不輕松

去年底,日産CEO内田誠以及COO古普塔,信心滿滿地向全球媒體宣布日産的2030戰略,未來5年,日産要推出20款純電動車型以及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和其他車企類似,中國市場依然是其重心,到2026财年,日産意圖在中國市場實作電驅化車型銷量占比40%以上的目标。

這樣的任務自然落在東風日産身上,正如前文提及,目前東風日産的日産品牌,并沒有新能源新車在售,有且隻有軒逸e-POWER這樣的HEV車型,倒是啟辰品牌有幾款EV車型,但并沒激起太多波瀾。

另一邊廂,今年3月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迫近三成,作為一家百萬級車企,東風日産在HEV、PHEV、EV的貢獻都近乎于零,多少讓人匪夷所思。去年,高國林接任東風日産中方一把手,擺在他面前就有三缸奇駿、英菲尼迪品牌并入東風日産等挑戰。

我們不用懷疑财務出身的高國林,能把控好東風日産“穩”的一面,但在電動化領域已經明顯慢了幾拍的東風日産,能否如願轉型為自己希望的樣子,這時候過于“穩”,很可能亦是危險的信号。

當今的電動化舞台,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是絕對的主角,e-POWER就像一位走錯片場演員,在演一出不知道結局的戲。

燃油車的萎縮是大機率之勢,若無法在新能源跑出,東風日産要警惕自己成為下一個暴跌的“北京現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