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抗疫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

作者:京報網

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4月20日舉行“縮小‘免疫鴻溝’,共享健康福祉”分論壇,博鳌亞洲論壇咨委、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博鳌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指出,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大流行不會是最後一次大流行,希望弱小國家能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獲得更多的公平性。中國正在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但中國所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了。

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抗疫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

博鳌亞洲論壇咨委、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博鳌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

“在疫苗普及性方面,南北差異仍然很大。非洲國家平均每3000人才有1個醫生,全球有超過16億人急需第一針接種,但同時隻有1000萬醫療工作者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供需比例極其懸殊。”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布朗呼籲,奧密克戎造成的更加嚴重的疫情下,對疫苗進行投資對全球而言是最為有益和有回報的。他指出,各國應該分擔責任和壓力,而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實作了疫苗的廣泛接種,需要承擔更多責任。

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抗疫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

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布朗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後以來,中國政府已先後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0億劑疫苗,向20個國家轉讓技術,在海外形成10億劑的疫苗生産能力。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說:“新冠是照妖鏡,也是一塊試金石,人性的善惡盡顯其中。中國從疫苗一問世開展國際援助,而不是先把疫苗囤積起來,等到自己接種得差不多了,甚至幾倍于人口數之後才進行援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是這樣做的,今後還要這樣做。”

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中國抗疫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

鄧波清指出,疫苗運輸、存儲條件不同帶來的可及性問題,不同國家疫苗接種能力的差距,都是造成“免疫鴻溝”的重要因素,他介紹了中國的經驗。中國發揮邊疆省份的作用,派遣醫務工作者和醫療專家指導各國建立實驗室,開展新冠檢測,逐漸把過去疫苗接種不足的偏遠地區變成了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區域。

作為世衛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坦言,在縮小“免疫鴻溝”方面,發達國家已經幫了很大的忙,但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幫助。開發中國家的需求有時很容易被忽略,要擺脫ODA(官方發展援助)的固化思維,鼓勵開發中國家開發産能,建構自己的有效衛生醫療系統。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需要共同攜手解決問題,而不是彼此責備。

“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大流行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希望弱小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獲得更多的公平性,在反饑餓、反貧窮等方面都能取得進步。中國正在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不僅保護自己的國民,同時也盡最大可能作出貢獻。”陳馮富珍指出,面對非常狡猾的新冠病毒需要保持警覺,但中國所赢得的視窗期被一些國家浪費了。“我就說到這裡。我不想指責,但如果繼續說下去會對一些國家采取批評的态度。我不需要批評,而要表揚各國的科研團隊,他們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從事新冠疫苗援助相關工作兩年多,鄧波清也點出了造成“免疫鴻溝”的一個容易忽略的問題,即接種意願問題。他說,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種疫苗,一些國家因為宣傳不到位、科普不到位等各種原因,導緻疫苗被“妖魔化”,很多人不願接種。是以,全社會共同普及科學知識,讓疫苗被更多人接納至關重要。

“如果還有一個國家沒有完全消滅疫情,我們就不能說全世界解除了警報。接下來,中國政府願意和全社會一道共同解決好這一世紀難題。”鄧波清說。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白波

流程編輯:U01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