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新銳作家鞏高峰在《父親的黑魚》中寫道:“兒媳婦和婆婆是彼此的天敵,不知道造物主怎麼設計的,一代婆婆一代媳婦,子子孫孫無窮匮。”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道難題。

就像在我家,我奶奶跟我媽的關系就比較微妙。一方面,我媽很感激我奶奶,在她外出打工15年裡,将我帶大,幫了她大忙,奶奶對我也的确很好。另一方面,我媽也經常抱怨我奶奶,一遇到事情隻舍得使喚兒媳婦,不舍得使喚兒子,把她當作家裡的免費保姆,而奶奶也不止一次跟我抱怨過,說我媽不夠孝敬,沒有感恩之心,不是一個好媳婦。

有的家庭婆慈媳孝,家庭和睦,有的家庭婆媳雖然不睦,但是還可以保持一定距離,互相尊重,不會對婚姻産生太大影響,而有的家庭婆媳倆一山不容二虎,婆媳劍拔弩張,男人成為了夾心餅幹,裡外不是人,婚姻也搖搖欲墜。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婆媳之是以難相處,是因為隻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事情、不懂得為他人着想是人的慣性,真正可以做到換位思考的人還是在少數。

婆婆是兒子的媽,但不是兒媳婦的,是以,她本能地心疼自己的兒子,卻不會心疼别人的女兒,見不得自己的兒子辛苦,但對兒媳婦的付出可能就無動于衷了。

同理,對兒媳婦來說,親媽要自己幹些什麼,是應該的,那是生養了自己的媽媽,理應孝敬,可是,婆婆對自己毫無生養之恩,憑什麼使喚自己,還理直氣壯的?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以後你媽生病住院了,要麼你去伺候,要麼你姐去伺候,我絕對不會再去了。要是你覺得我不孝敬,咱們也不必過了。”

“就是啊,爸,憑什麼你跟姑姑不去照顧奶奶,卻讓我媽像個免費保姆似的,這不公平。奶奶确實很疼我,對我媽有恩,那也該大家一起去照顧,而不是讓我媽累死累活的啊!”

聽到妻女的話,本來還想繼續跟妻子講什麼孝道的賀先生啞口無言,悻悻而去。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01.

賀先生的媽媽鄭阿姨今年84歲了,由于上了年齡,又患有基礎性疾病,身體變差了許多,不僅一降溫就容易着涼,而且在過年的半年時間内住了三次院。

鄭阿姨一住院,就打電話給兒媳婦潘大姐,要求潘大姐去醫院伺候她。潘大姐若是有稍微不樂意,鄭阿姨就又哭又鬧的,罵潘大姐沒良心,說她不孝敬,不懂得感恩,忘恩負義。

鄭阿姨口中的“恩”,指的是她幫潘大姐帶了8年的孩子已經是潘大姐的女兒。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的确,她對我有恩。女兒10歲的時候,家裡鬧洪水了,我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地,全部化為烏有,不僅沒賺到錢,還欠了外債,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過上揭不開鍋的日子了,我跟老公無奈之下,隻好外出打工,把10歲大的女兒托付給了公婆代為照顧。女兒13歲的時候,公公去世了,婆婆又帶着她,一路陪讀,直到她考上大學。”

潘大姐從不否認婆婆對自己有恩,也很感謝婆婆幫自己帶大了女兒。女兒上大學了之後,婆婆在老家生活,潘大姐不僅按時打贍養費,而且擔心她舍不得花錢,經常給她買東西寄回去。

過年回家七天,是潘大姐最累的時候,比打工還累。她不僅要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打理一下,還得把那些棉被、厚衣服都洗幹淨,這些活太吃力了,婆婆做不動,都是潘大姐回來了之後弄。

如今,潘大姐已經60歲了,辭去了工作,本來,她打算繼續留在打工的地方,跟老公過日子,可是,卻被婆婆打亂了部署。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02.

婆婆生病住院了之後,打電話給她,要求她回老家照顧她。念在婆婆的帶娃恩,潘大姐也沒拒絕,買了車票,趕回了老家,去醫院照顧婆婆。

“照顧她,比上班還要累。我不僅得一直住在醫院裡,陪着她,跟她說話,以免她感到無聊就生悶氣,還得尋醫問診,了解詳情,不然,關心婆婆病情卻不肯回來的大姑姐打電話問一大堆細節,我答不上來,大姑姐就會生氣,質問我是怎麼照顧她媽的。”

潘大姐在醫院裡待了半個月,婆婆出院了,潘大姐陪她回老家,把家裡積攢的家務活弄了一下,待了一個星期,回到了老公那裡。然而,潘大姐才過上一個月的輕松日子,婆婆又病倒了。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然後,我又得回去。為什麼一直是我呢?我大姑姐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老家,就沒有有兒媳婦卻要女兒伺候的道理,要是她回去照顧婆婆,周圍人都會罵我的。是,那是因為在老家,也沒有嫁出去的女兒向父母要錢、分财産的道理,可是,我公婆為大姑姐花了多少錢,當我不知道嗎?”

更可氣的是,大姑姐作為女兒,不孝敬媽就算了,還隔着電話對潘大姐指手畫腳,在電話裡詢問鄭阿姨,質疑潘大姐虐待鄭阿姨,話說得十分難聽,兩個人的關系十分糟糕。

就這樣,半年内婆婆病倒了三次,潘大姐奔波了兩次,在醫院裡住了一個多月,感到疲憊不堪。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03.

再好脾氣的人,也受不了這樣的折磨,更讓潘大姐感到崩潰的是,跟自己結婚34年的丈夫絲毫不體諒她的辛苦,張口閉口就是孝道,說自古以來伺候公婆就是女人的義務,要求潘大姐盡職盡責,伺候好他媽。

潘大姐跟鄰居吐槽自己的遭遇,鄰居為其打抱不平,問了潘大姐兩個問題。

“你婆婆之是以理直氣壯地喊你伺候,是因為幫你帶娃了。那我問你啊,你女兒難道不是她兒子的骨肉嗎?若是這個孩子是陌生人的,她會帶嗎?她幫的不僅是你,也是她兒子,憑什麼拿這件事情說嘴?”

“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是天經地義的。可是,你的婆婆對你有生養之恩嗎?憑什麼她親生的不伺候她,讓你累死累活?”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鄰居還做了一個總結,說潘大姐之是以這麼累,是因為潘大姐太好說話了,不懂得反抗不講道理的婆婆和老公。

不僅鄰居這麼看,女兒也這麼看,最終,潘大姐想通了。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第3次被喊回去伺候婆婆,潘大姐拒絕妥協了,毫不客氣地質客氣:“您兒女是死了嗎?為什麼不喊他們?使喚别人的女兒,不用心疼,是吧!”

見一向忍氣吞聲的兒媳婦居然敢這麼說話,鄭阿姨又在醫院裡哭鬧了起來,要死要活的,大姑姐和丈夫一如既往,想繼續道德綁架。

在女兒的支援下,潘大姐下定了決心,拒絕妥協,一定要讓占盡便宜的大姑姐和丈夫承擔自己的責任。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04.

記得某位作者曾說:“婚姻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有些沖突并不僅僅是因為住在一起才能産生,而不住在一起就一定沒有沖突。婆媳之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

婆媳親如母女,很難,隻因母女關系是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女兒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就憑這點,她就是母親的掌上明珠,也會發自内心親近母親。

婆媳相處,若是做不到親如母女,那也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因為她不是你親生的,你就不知道心疼,随便使喚她。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她是否發自内心的好,她很清楚,如果你對她不好,她憑什麼要用熱臉貼你的冷屁股,對你好呢?

半年住院3次,次次喊兒媳婦伺候,兒媳婦:您兒女是死了嗎?

END.

曉七請你評:你認為潘大姐該回去照顧婆婆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