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炒股拖累的科大訊飛,頭部大哥不好做

被炒股拖累的科大訊飛,頭部大哥不好做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數科社,作者 | 檸溪

4月21日,科大訊飛正式公布了自己2021年的财報以及2022年的一季報。

被炒股拖累的科大訊飛,頭部大哥不好做

值得關注的是,科大訊2022年首季淨利跌超20%,主要是由于炒股虧了1.54億元所緻。據2021年年報披露的證券投資情況顯示,科大訊飛持有三人行、寒武紀期末賬面價值分别為3.73億元和4.06億元。截至4月21日收盤,寒武紀股價2022年以來跌40%,三人行跌近30%。

這也讓業内調侃科大訊飛“炒股炒成了股東”。

但實際,從年報資料來看,在2021年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科大訊飛能延續連續兩年收入的增長以及利潤的擴張的表現,也在很大程度說明他們尋找自己發展方向的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根據這份财報,科大訊飛2021年實作營收超183億元,同比增長40.61%,扣非歸母淨利潤9.79億元,同比增長27.54%,經營規模與效益持續增長。

其中,作為五大根據地業務核心的智慧教育業務營收60.07億元,同比增長49.47%;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營收46.87億元,同比增長52.19%。

此外,科大訊飛還公布了2021年利潤配置設定預案,打算以2022年3月31日的總股本23.24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含稅),送紅股0股(含稅),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2821年财報延續了從2019年營收破百億之後的增長趨勢,綜合可以看出,近兩年科大訊飛淨利年複合增長率達37.8%。

光看這個數字似乎沒什麼,但把急着上市和剛剛上市的AI四小龍企業拿出來比較你會發現,在AI企業普遍依然以虧損作為日常經營常态的時候,曾經也以虧損為主的科大訊飛,已經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

但是,挑戰仍如影随形。

01 一份亮眼财報

2021年,科大訊飛每個季度财報資料都呈現收入和利潤逐季上漲的趨勢。其中四季度單季營收、淨利分别為74.46億元、8.28億元,均為上市以來單季最好水準。

其中根據地業務就是科大訊飛基礎和作為營收根本的業務,在之前的戰略構想中,這部分業務要超過所有營收的50%。

據說2021年年初,科大訊飛為此召開了一次,涉及到中層管理人員的研讨會。在會議上結合各方的意見,對于千億目标和基礎業務進行了一一對應與拆分。

根據當時的報道顯示,按計劃到十四五末,教育業務要貢獻300億元,醫療、消費者智能硬體和開放平台各自貢獻200億元;汽車業務、營運商、智慧城市3個方向各100億。

這就是科大訊飛可實作千億營收的邏輯和計劃。

另外根據各方的意見,科大訊飛管理層最終确認千億營收目标中公司業務内生式增長占80%即800億元,另外200億元則通過生态并購與合作産生。

之後,公司董事長劉慶峰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2021年是根據地業務的紮根之年,五大核心根據地業務将托起科大訊飛發展道路。

年報資料顯示,2021全年科大訊飛的根據地業務占總營收比重已超50%。從直覺資料來看,教育、智慧城市、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仍為三大“主力選手”,分别貢獻營收62.3億元、49.7億元、46.9億元,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超8成。

而在重點打磨也是明星業務的教育闆塊,科大訊飛2021年AI學習機銷量增長150%,2022年的前述産品收入目标增速為200%,十四五末有望破百億;區域因材施教解決方案2021年新增近20個區縣的落地,收入增長超40%,2022年增長目标是80%。

然而,這份亮眼的财報确實隐藏着不小的問題。

02 隐患依存

這種基礎業務發展不平衡,在企業上升階段的過程中會起到相同的作用,并讓企業内部的營收和戰略拓展空間變狹窄。

這是很多上市企業用血淚換來的教訓。

是以如果沒有資金注入,單純靠科大訊飛自有的資本,想推動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拓展,非常困難。

是以,去年8月,科大訊飛宣布已開始籌劃訊飛醫療分拆上市事宜,拟利用資本市場助力該賽道業務駛入快車道。

另外,2021年不光科大訊飛核心業務出現問題,其現金流也發生了變化。

根據财報顯示,科大訊飛2021全年經營性淨現金流淨額8.93億元,同比下降6成,甚至低于當年的淨利潤數值。

從财報能看出,科大訊飛在去年年底集中做了一批債務的償還。

關鍵去年四季度科大訊飛的純利超過了8個億,但是2022年一季度其利潤隻有1.1億左右。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科大訊飛的2022年開局并不會好,背後或許還存在着沒有被暴露出的問題。

03 一切問題源自研發

某種意義上,科大訊飛是一個研發為主體的公司。财報顯示202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29億,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也超過16%。

之前科大訊飛虧損嚴重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入研發的費用實在太大。而2021年的年報可以看出其研發收入的比例下降2.52%。

這其實可以看出,科大訊飛認為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逐漸産品化和成熟,投入到基礎領域的費用可以縮減,以便讓财務報表和成本表更加好看。

但問題也在這裡。

年初,科大訊飛隆重釋出“AI”進階版本——訊飛超腦2030計劃,分三個階段提升軟硬體一體化能力,讓機器人走進每個家庭。按照計劃,未來2年,專業虛拟人家族、可養成寵物玩具、青少年抑郁症篩查平台等三大産品即将面世。

而且為支撐前述計劃,科大訊飛啟動了“雁陣計劃”,面向全球招聘十位領軍人才、百位領先人才、千位骨幹人才。

這其實跟百度的智能大腦以及商湯的智能大裝置一樣,都是人工智能企業,在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而打造的人工智能技術中樞,以便提升人工智能終端處理的效率和能力。

這會意味着科大訊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研發投入,而且很可能超出之前的投入水準。

是以其基礎核心業務能否撐起這麼大的現金流,就變成一個所有人關心的問題。

另外這個順序是否出現了颠倒,也值得科大訊飛管理層深思。畢竟,不論百度、商湯還是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都是先打造智能核心或者智能大腦,再逐漸細化相應的應用。這樣的好處是一次投入可以分散來攤薄相應的資本,同時保證所有技術的協調和統一。

某種程度上,科大訊飛的這個決策是一種技術研發領域的補課。這會讓其已經成熟的産檢和技術再要經曆一次跟智能中樞相挂接的内部梳理過程。

這點才是問題所在。

不過作為中國核心AI技術服務商和業務成熟體系的前幾家公司,還是希望科大訊飛的找到成熟發展的道路,真正實作十四五末千億的營收目标。

被很多人稱為“未來學大師”的斯坦尼斯拉夫·萊姆曾說:“我們總愛以一種直線的方式對新技術的未來發展做出延展,是以十九世紀的空想家和藍圖描繪家們會構想出‘滿是氣球的世界’和‘全是蒸汽的世界’——這兩個構想今天看來都很可笑,曆史與這種簡化的呈現毫無關系。它絕不會把任何線性的發展路徑展示在我們面前,隻會用曲折迂回的線條來展示非線性的演化軌迹”。

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教授對此也有同感,他曾在自己的演講中表示,能否跨越非連續性是企業興衰的第一因,也是創新的第一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