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人,中年後逐漸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有一種人,中年後逐漸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01

人,越活越沉默,越活越不想說太多。

之是以沉默,是因為我們都逐漸看透了這所謂的世道,不在乎什麼榮辱得失,該怎樣就怎樣,反正活過一場了,也就那樣子罷了。

之是以不想說太多,是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真心相待。過客太多了,陌生人太多了,我們也就不再相信什麼感情和人情了。

有一位作家寫道:“我逐漸遠離了喧鬧的人群,不想理會太多,因為我知道一切都沒有價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世間再喧鬧,可它講的都是利益,不會有太多真摯的感情可言。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越窮,越被人瞧不起。而人越有錢,越被人欣然接納。對此,我們還需要說太多嗎?淡漠點就可以了。

在沉默的日子裡面,我們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鑽研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再受到他人的影響,不再被他人左右。越活越輕松。

有一種人,中年後愈發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02

在“為自己而活”這件事上先人一步。

近段時間,圈子中有好幾位同行都過上了“慢生活”的人生,反正不再執着于群體的生活,而是一個人自娛自樂,越活越潇灑。

有的人選擇在家種花,當起了花匠,反正每天就對着這些植物生活。在他看來,看着那嬌豔的花,自己的心一下子就平靜下來了。

這就是陶淵明筆下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隻要我們的心向往着自然,向往着平靜,那生活不就逐漸安穩下來了嗎?

有的人選擇重拾以往讀書的熱情,找點以往沒時間閱讀的書來看,反正在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至少,心靈能夠得到滿足。

讀書,有些時候并不是為了考試。在如今這個煩躁的年代裡面,多讀幾本有意義的書,或許我們會活得更充實。

無論是種花也好,還是讀書也罷,本質上就是擺脫一眼看到頭的賺錢人生,給自己一點慢節奏的生活,為自己而活一場,平靜而悠然。

有一種人,中年後逐漸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03

在“控制情緒”這件事上先人一步。

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一個“心魔”。而這個“心魔”就是情緒。情緒一旦出現問題,平穩的生活将就此崩塌。

隻不過,随着當下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這“心魔”仿佛越來越嚴重了。在情緒上,似乎絕大多數人都是情緒的奴隸。

網絡上有這麼一個資料,如今,中國的抑郁症患者已經超過一億了。

先不論這個資料有沒有被誇大,但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結論,抑郁症正慢慢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或許我們自己就有着輕微的抑郁傾向。

這種抑郁傾向,來源于社交、職場、壓力以及風氣氛圍。要想擺脫這些情況,那我們不妨活得沉默一點,别理會太多,給自己一點清靜的時間。

人到中年,做個懂得控制情緒的強者,不要輕易為了所謂的瑣事而或喜或悲。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又有什麼不能釋然的呢?

有一種人,中年後逐漸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04

在“精準社交”這件事上先人一步。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這麼一個刻闆的觀念——多個朋友多條路。

為了這所謂的“多個朋友多條路”,我們通常會盲目地去跟沒必要的人交往,讓自己的社交逐漸泛濫起來,根本分不清誰是真朋友,誰是僞君子。

當然,這世間的僞君子太多了,我們難以發現,也是很正常的事兒。隻不過,我們依舊要遵守這麼一個觀念——斷舍離。

該舍棄的人,我們要狠心舍棄。而該珍惜的人,我們要用心珍惜。唯有把人際關系“分好類”,我們才能收獲到真心的朋友,而擺脫那些沒必要的過客。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過客,哪怕他們再多,也沒有用。而一個真心相待的知己,便足以勝卻人間無數。

所謂“過客數萬不如知己一人。”一切,看的是真心,而并非是虛情假意。

有一種人,中年後逐漸沉默,“靜悄悄”地在這幾件事上先人一步

05

在“安穩”這件事上先人一步。

普通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呢?也許,隻是為了過點“安穩”的小日子而已。

年輕的時候特别狂妄,總覺得“安穩”就是沒有大志的展現。等被社會教訓過了,才徹底明白,這世上最珍貴的,莫過于“安穩”二字。

這一生,有真心的夫妻陪伴,有溫暖的大床可睡,有努力上進的孩子,有夠用的存款,有簡簡單單的小生活,那人生又有什麼可奢求的呢?

在這個世上,有太多的人無法擁有安穩的生活,這并非是世道的問題,恰恰是“人心浮躁”的問題。總混迹于喧鬧且輕浮的圈子當中,又怎麼可能活得安穩呢?

人到中年,做個安靜沉默的人,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也不懼未來。那就可以了。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