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探訪八棱碑

探訪八棱碑

姜寶兵

在山東禹城黎濟寨村已矗立千年的八棱碑,考古學名八棱經幢,主體刻有“金剛經”。因頂部有蓮花圖案,當地百姓形象地叫它“鐵樹開花”。近來頗為好古,對禹城境内的文物古迹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約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尋訪久聞大名的八棱碑。作為禹城市唯一宋代金石碑刻,八棱碑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山東省一級保護文物。

青未了|探訪八棱碑

乘坐公共汽車來到張莊鎮的黎濟寨,兩人步行走到西邊的村口,來到八棱碑跟前,隻見這塊石碑碑高6米餘,上下共14節,節節做工細緻,雕琢精巧,诠釋着宋代金石雕刻的高超藝術技巧。碑刻從下往上依次為:底座為正方形,由兩塊厚20厘米的長闆石拼對而成;上為蓮花寶座,座上雕有八大羅漢,形态各異,環眼暴突,蹲式卡腰,肩上扛着沉重的八棱經幢;再往上亦為蓮花寶座,刻有立佛,并堆卧盤旋雕龍,邊沿飾三紋圖案,均為八棱狀;上節有飛天浮雕,八尊雕佛嵌在盤龍下節,八棱雲紋蓮花封頂。集中表現了宋代金石雕刻的高度技巧和藝術成就。

總觀全碑,上下十餘節,節節做工細緻,雕刻精巧,造型逼真生動,标志着宋代金石刻的特色,是文物古迹寶庫中的筆刻藝術珍品。

這時,走過來一位白發老者,面色黝黑,皺紋滿面,問我們是幹什麼的?因為八棱碑2012年6月曾經被盜過,報警立案後被追回,重新選址安放,是以當地老百姓都很警惕,小心保護着家鄉的寶物。我們回答是慕名而來,參觀文物的。那老者立即笑容滿面,很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起家鄉的寶物來。

在當地百姓世代相傳中,八棱碑最早建于太平興國元年 (公元976年)十月。在“文革”期間被拉倒,碑石四散。 1979年10月,村民将該碑重新豎立起來,加以修複。

青未了|探訪八棱碑

據說經專家鑒定,碑刻經幢上的“金剛經”出自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之手。其書字畫遒勁有力,工整隽秀,乃遺世佳作。但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專家張廣存曾仔細釋讀經幢上的文字。他認為,該經幢建成于北宋早期,而歐陽詢屬于唐初人士,相隔數百年,“金剛經”碑文為歐陽詢所書的可能性不大。北宋時,經幢很少特意請名家來寫,盡管該碑文書寫工整,但與歐陽詢書法比相形見绌。

我和朋友圍着八棱碑轉了好幾圈,拍照留念。我則仔細觀察碑上的碑刻文字。試圖從文字上破譯八棱碑的密碼。八棱碑刻文中有“齊州黎濟寨兵馬監押監鞠稅”“郓齊棣濱博等州巡檢羅颙”等内容,進而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并将八棱碑與黎濟寨聯系起來。兵馬監押是一個官職,後面的“巡檢”官職更大,“郓齊棣濱博等州”分别代指郓城、濟南、無棣、濱州、博山等地,有點像今天的軍分區司令。由此足見,宋代時黎濟寨有着相當高的軍事地位。

朋友羨慕地說:“你怎麼懂得這麼多!”我笑着用孔老夫子的話回答他,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說:“我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靈活去求取知識的人。”朋友笑罵我吹牛,拿自己和孔聖人相比。大家哈哈大笑,愉快返程。

青未了|探訪八棱碑

回來後,翻閱資料,看到禹城市政協編寫的《話說禹城》一書,對八棱碑是這樣介紹的,據《禹城縣志》載:“八棱碑石刻,為古文書,陀羅尼經;字畫遒勁,為宋歐陽公筆,太平興國元年甲申十月建。先前在五區黎濟寨大寺外,原二石經幢(金剛經),清光緒十五年,知縣徐壽基移其一置縣署大堂前。民國23年移群眾教育館儲存。事變後(1937年)該館摧殘碑石仍在暴露,後移置禹殿大廟。”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号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

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征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周年國慶征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征文一等獎。《黃河故道懷古》在第四屆中國夏津椹果詩歌(散文)大賽中榮獲散文組優秀獎。

部落格 劍梅樓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點号清風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