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作者:十點讀書圖書旗艦店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婆媳關系大概是最難的那一本。

網上關于婆媳關系的話題,大部分都是在吐槽婆婆,因為婆媳沖突導緻夫妻感情破裂的事也屢見不鮮。

于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還沒結婚,就開始恐懼,想象以後自己該如何面對。

但其實,如果婆婆們也懂得如何上網宣洩,興許又是另一種畫面。

為此,我們前不久發起一個關于【婆媳同住】的征集。

試圖收集一些真實的婆媳生活故事。

在收到的200多份回複中,有粗粝的生活模樣,有複雜殘酷的故事,也有出乎我們意料的回答。

婆婆和兒媳同住,誰更委屈?

這個問題的答案,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最有資格回答。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黃小貓:

說說我的奇葩婆婆吧。

口口聲聲說照顧我月子,讓她兒子不用管,結果我隻是讓老公幫我煮一次宵夜,她知道後,第二天跟我說,她兒子工作辛苦不要老是麻煩他,有事可以叫她。

關鍵是她每天晚上9點後就回自己房間不出來,我怎麼敢叫人家呢。

然後到處跟人家說她帶孩子有多累,讓所有人都誇她辛苦,回到家轉身就丢給我,等她兒子要回來了又趕緊接過去,假裝她在帶。

以前聽到其他人吐槽婆媳,我想着隻要自己做好了,真心實意對他們,至少不會有什麼大沖突。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有一類人,永遠不會檢討自己,隻會認為你軟弱可欺,然後得寸進尺。

關鍵是當我找老公抱怨的時候,他居然不覺得是問題。

他了解不了他媽明明已經幫忙帶小孩,這點小事你都不能包容,是你在找事,讓他左右為難。

後來被婆婆知道了還大鬧了一番,當着大家的面哭,老公永遠護着她媽,覺得她媽可憐。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說,那你們搬出去啊。

我也想,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和能力分開住,是以我也隻敢在這裡說。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許心:

結婚八年,婆婆和我們大概住了五年。

公婆在家時,他們大部分都是待在客廳,半躺着沙發看電視,我在旁邊坐着。

有時候融不進去他們的話題,我就自然而然地一個人去卧室裡面待着。

每天晚上洗漱後我基本就不出卧室了,但在房間我也不敢真的放松下來。

和老公說話都是輕聲細語的,更别說對那方面提起興緻。

有一段時間我沉迷網購,婆婆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是每次看到又有快遞,一聲不吭轉身就走。

後來再買東西,我都先寄到公司拆了包裹,趁婆婆不在偷偷拿回來。

和公婆一起住,與其說是沖突,感覺更多是拘束和壓抑。

甚至還不如合租,因為合租的室友也不太會來幹涉你的生活的。

是以今年,我和老公靠自己的努力買了房子啦,雖然不大,但對于我來說,除了空間和自由,還有最重要的歸屬感。

我可以按照喜好裝飾自己的家,沙發想怎麼躺就怎麼躺,洗完澡可以不穿内衣,每天取快遞毫無心理壓力。

我終于感覺到自己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琪琪媽媽:

我的婆婆63了,沒讀過書,一輩子農民。

我上班忙,她就把家裡打掃得幹幹淨淨,牆角和沙發底下拿抹布一點一點地擦。

她簡樸慣了,但每次都不厭其煩換着花樣給我們做吃的,買菜時還經常向人請教怎麼做更好吃。

盡管我有時候也會羨慕别人有個年輕有文化的婆婆,可以一起逛街,一起聊天,但現在這樣我已經很知足了。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可這一切,都在我生完孩子後變了。

孩子黃疸、腸脹氣、吐奶、腹瀉、輔食、喂養等把一家人折騰得心力交瘁,我也和婆婆發生過兩三次争吵。

一天晚上躺在床上,老公問我:“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焦躁了?”

我才驚覺,原來變的是我。

那些争吵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孩子在按時長大,婆婆更加盡心盡力,反而是我的抱怨,破壞了家裡的氛圍。

兩代人住在一起,必定會有年齡、閱曆、生活境遇上的差異,但目标都是為了這個家更好。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張姨:

我不明白,現在為什麼大家都在勸年輕人,不要和長輩住一起。

我們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全款給他們買了房子,還給裝修好了,到最後我們卻不能住?

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有多少是當父母的,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你給兒子買了房,最後卻被兒子兒媳趕出去,你們心裡作何感想。

大家都是做父母的,如果孩子有賺錢能力,能照顧好自己的家庭,我們肯定也為他們高興。

但是現在年輕人,大部分還需要父母的幫襯,買房子,帶孩子……

我也不是那種讨人厭,非要住在一起的婆婆,隻是誰能站在我們的角度,替我們考慮。

我們掏空了家底,人也老了,沒地方繼續打工,除了孩子身邊還能去哪裡?

那些說讓孩子出錢養老的,就算讓兒子媳婦給,他們能給多少呢?

更何況,我們也不想成為孩子的累贅,拖累他們的生活。

住在一起,不是最節省的方式嗎?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陳大姐:

孫子出生就是我帶,白天我帶,晚上跟我睡覺,還要做一家人的飯,買菜,洗衣服。

偶爾做家務騰不開手看孩子,就讓孩子自己看電視,兒媳就不高興了,說我經常給孩子看手機電視,影響視力;

前幾天,托人從老家帶了兩桶自己榨的花生油給孩子吃,又遭到嫌棄,“現在誰還吃土榨的花生油啊”;

想想住在兒子家這幾年,我就像個貼錢的保姆,連一句謝謝都從來沒有的。

需要的時候就讓我搭把手,不如意時就嫌棄老人礙手礙腳。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有時候真的很心寒,為了帶孩子,老伴自己一個人在鄉下,一年也見不到幾次。

再不然,幹脆出去打工掙點養老錢,也總比現在好。

可是我提過一次以後,那天晚上就聽到他們在房間裡争吵。

“她現在不幫我帶孩子,以後老了我也不伺候。”

都說兒媳不好當,其實婆婆也同樣不好當。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宋女士:

我隻有一個兒子,從小到大對他我們一直都是包容式養育。

是以即使他結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還是住在一起。

我也不是那種拎不清的婆婆,隻要兒子兒媳有沖突,我都是護着兒媳,經常給他們零花錢,讓他們周末出去玩。

但是該有的距離感還是有的,是以家庭氛圍一直也很好。

兒子結婚後成熟了不少,兒媳也時不時會給我買東西,親戚間見到誰嘴都很甜。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我覺得,人家女兒嫁到咱們家,就是咱們家的人,别說什麼當女兒這種虛的,給她該有的尊重才是最真的。

我也不敢說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是将心比心,如果我有女兒,我也希望她能遇到一個好婆婆。

每個婆婆也都是從媳婦熬過來的,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呢。

“婆婆不幫帶孩子,憑什麼要我孝順?”一位兒媳的哭訴刷屏朋友圈

婆媳,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關系。

同為女人,就注定會有很多共同點,也是以更容易引發争執。

再加上原本陌生的兩個人,突然成為親密的一家人,既考驗婆婆對兒媳的接納程度,也考驗兒媳對婆婆的了解程度。

而最理想的狀态,無非就是學會降低期待,換位思考,帶着尊重,彼此有度。

能做到其中一點,相信大部分沖突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婆婆不是媽,兒媳也不是女兒。

很多人要求兒媳要恭順婆婆,婆婆要疼愛兒媳,卻鮮少有人真正懂得,這一切都是由男人決定的。

就像《我們倆的婚姻》裡說到的:

“婆媳本來就是婚姻的副産品,兩個人隻有利害關系,沒有直接關系。

兩個女人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親密,一個是母愛,一個是情愛,也就産生了情感上的競争。

在這個三角裡,丈夫即是關系的連結者,也是問題的締造者。

家庭關系好不好,丈夫的處理方式才是最關鍵的一環。

至于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這個道理,也希望每個女人都能懂。

文章最後也請點亮“在看”,願天下的女人,都能将心比心,牢記邊界。

做個好兒媳,也做個好婆婆。

作者 | 小嗲

圖檔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