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宜陽返鄉鄉賢趙宏濤:讓傳統泥塑綻放新魅力【視訊】

宜陽返鄉鄉賢趙宏濤:讓傳統泥塑綻放新魅力【視訊】

春日裡的宜陽,生機勃勃。19日,記者走進位于錦屏鎮的宜陽卓創陶瓷文化創意園“紅星小鎮”(以下稱“紅星小鎮”),兩個雕塑娃娃立在門口,圓圓的肚皮,大大的嘴巴,憨态可掬。漫步“紅星小鎮”,路邊的雕塑整齊排開,讓人不由自主感歎:“這個小鎮有點意思。”

沿着擺滿雕像的小路一直走,來到了“宏濤藝術工作室”,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坐在石墩上給爺爺捶背的娃娃、一手端相機一手比“耶”的老漢、站在樹下喊娃的媽媽……一個個泥塑作品将河洛鄉村質樸而又溫馨的場景展現在眼前。

“雖然都是農村裡的場景,但我做的人物更時髦。”雕塑作者趙宏濤說,“我想要展示的是新農村、新生活,讓更多人通過我的作品了解河洛文化”。

55歲的趙宏濤是宜陽縣韓城鎮官莊村人。從小就喜歡玩泥巴的他,在十幾歲時,就跟着當地的民間藝人張乾拜師學藝。“通過學習才知道,想把泥巴捏好不是件容易事兒。”1987年,趙宏濤去西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雕塑,就此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

宜陽返鄉鄉賢趙宏濤:讓傳統泥塑綻放新魅力【視訊】

學成之後,趙宏濤從事過電影海報制作、陶瓷設計、電影美工,還在北京一家雕塑公司做過城市環境雕塑設計,不僅體驗了一把“北漂”,還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積攢了财富。“但心裡始終空空的。”2010年前後,他毅然回到家鄉,用自己的積蓄開始創業,先後開辦陶藝班和陶藝廠。

爛泥巴能捏出啥新花樣?趙宏濤返鄉創業之初,周圍不少人都不看好。

“泥塑展現的是文化,文化在進步,泥塑也要變。”這樣的想法一直萦繞在趙宏濤心裡,他開始大膽地将河洛民俗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再通過誇張的雕塑手法,塑造出鄉村樂隊、喊娃等作品,展現河洛地區老百姓的真實生活。這些作品栩栩如生、風趣诙諧、特色鮮明,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2017年之後,随着趙宏濤的陶藝工作室入駐“紅星小鎮”,他的陶藝産業發展也走上快車道。他在“紅星小鎮”開辦了工作室和體驗館,可供遊客體驗做泥塑,讓更多人了解泥塑。

宜陽返鄉鄉賢趙宏濤:讓傳統泥塑綻放新魅力【視訊】

鄉賢的帶動也催生了特色産業。如今,當地已有約100名村民學泥塑、做泥塑,45歲的趙保鎮村民青松就是其中之一。青松跟随趙宏濤學了4年,每年在外面兼職做假山、浮雕等工程,就能掙三四萬元。在他看來,泥塑帶給他的不僅是一筆收入,更寶貴的是讓他了解很多傳統文化。“從前工作就是為了糊口,現在工作是一種快樂,你說這日子美不美?”青松滿臉笑容地說着。除了小型泥塑,近幾年,趙宏濤還研發出适合做戶外大型雕塑的特殊水泥。“你們剛剛看到的像銅像一樣的雕塑,其實都是水泥做的。”随着鄉村振興全面鋪開,許多鄉村建設需要大型戶外雕塑,趙宏濤的泥塑作品也走進村頭巷尾。“市場大有可為,既扮靓了鄉村環境,也展示了河洛文化,年産值大約200萬元。”趙宏濤自豪地說。

“文化本身就是寶貴的财富,讓更多人喜歡泥塑,學會泥塑,讓更多人了解河洛文化,這才是我創業的初衷。”趙宏濤信心十足地說,接下來,他還要将泥塑帶進校園,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在“紅星小鎮”,趙宏濤的成功并非偶然,該園區通過成立縣級鄉賢聯盟基地,搭建鄉賢創業平台。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61家,43名鄉賢實作成功創業。(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王雨 王豔傑 文/圖/視訊 通訊員 張珂 段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