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作者:十點讀書圖書旗艦店

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

“大事者”未必一定位高權重,準确來說,應該是:

對内,要求自己凡事追求極緻,順勢而為,明白“天時地利人和”的道理;

對外,能利他又心懷大義,領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真谛。

成大事的人,都有這四種格局。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大企業家盧瑞華說: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

我們不缺雄韬偉略的戰略家,缺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

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如何極緻地把小事做細?馮侖先生講過一個很生動的故事。

兩個人賣餅。

一個油餅5毛錢成本,賣2元錢,賺1.5元。

一個人想方設法摳成本,用地溝油,面粉少一點,把成本降到3毛,多賺2毛也好。

另一個大媽不一樣,她每天研究怎麼用好油好粉,怎麼揉面更勁道,費盡心思讓油餅更好吃,更好看,更健康,還考慮别人拿餅容易燙手,特意在包餅紙上寫“注意燙”。

結果,很了然。

一心想賺錢的人,沒了生意。

大媽的餅,因為好吃健康,服務體驗感又好,成為遠近聞名必打卡的網紅小吃。

故事确實雞湯,但道理很受用。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但想做大做強,本質上,好産品好服務才是永恒的護城河。

很多人都渴望一飛沖天,為大事奮鬥,不想浪費時間精力做些枯燥重複的小事!

但是,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任何食物,都不是突如其來就成為人人追捧的美味。

任何技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具備出神入化的能力。

說到底,苦練基本功,把手頭的小事做到極緻,才有機會接近成功的彼岸。

成大事者,有“追求極緻”的格局。

他們懂得,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會不簡單。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雷軍最愛說的一句話是:“遇到台風,豬都能飛起來。”

講的是,順勢而為事半功倍的道理。

這句感悟,是雷軍磨砺了40年才得出來的。

曾經,聰明勤奮的雷軍服務過金山軟體,做過投資創業,但始終沒有什麼知名度。

他也很困惑,覺得馬雲經常雲遊四方,還沒自己努力,怎麼就可以那麼成功?

幸好,在他40歲創辦小米之前,這困惑被解開。

他意識到,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勤奮的人都很多,這些是成功的前置條件,但有這些并不保證成功:

“真正成功的關鍵是順勢而為,你要找到台風口。”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豁然開朗之後,他借着“智能手機”的時代勢能,創辦了小米手機。

這一次,他成功出圈,被大家稱為“中國雷布斯”。

領悟到“借勢”的重要性之後,雷軍不管是和戰略夥伴合作,還是鼓勵大學生創業,始終強調: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要發展起來,一定都要順勢而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逆流而上”才是大英雄,總期待自己能逆水行舟證明無限價值。

事實上,再強大的個人,都不能與大時代抗衡。

就像如今所處的疫情時代,不要與大環境對抗,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核心根本。

成大事者,有“順勢而為”的格局。

他們明白,人再和,也需要天時地利的成全!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任正非非常好的诠釋了這句話。

前段時間,華為在朋友圈再次刷屏——“任正非這人能處!”

原來,疫情再次來襲,這場倒春寒,往商家傷口上又撒了把重重的鹽。

不少商家揮淚停業。

為此,華為公布了一項重要決定:

“華為各園區的自有物業,給租戶往前追溯半年免租,再往後9個月時間租金減半!”

這條消息,對華為租戶來說,是雪中送炭的暖心!

其實,這筆租金對華為來說是筆不小的現金流,畢竟近些年,華為也壓力山大。

困境之下,任正非這番“利他”的作為,就更顯大格局。

也難怪媒體誇贊:

“任正非果然不一般,在營業收入走低的情況下,還會去照顧合作夥伴的經營狀況,是真正的企業家。”

也正是因為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利他”,才讓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希望華為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喜歡華為手機,并把使用華為當作愛國的表現。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劉潤曾說:

利他的人,賺到一點點錢,第一反應是,我怎麼給消費者,給合作夥伴,給員工多分一點。

這樣的人,人人都希望他成功,因為最終,他會帶領一群人一起成功。

賺錢當然很重要,但一個人對待錢的态度,顯示了他的格局,更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成大事者,有“利他思維”的格局。

他們了解,眼前的蠅頭小利無意義,未來的星辰大海更值得!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大格局的人,心懷大義,裝着家國!

315曝光老壇酸菜包品質有問題後,民族企業——白象友善面意外脫穎而出。

面對公衆質疑,諸多友善面品牌,隻有白象斬釘截鐵表态:自家品質有保障!

品質之外,大衆又驚訝發現,白象企業還是慈善企業。

他家三分之一的員工,竟然都是殘障人士!

這些殘疾員工會根據自身條件被安排在合适的崗位。

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生産線和整個工廠園區,都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據調查,白象積極幫助殘障人士再就業已經做了很多年,隻是,他們一直很低調。

面對采訪,白象董事長姚忠良的回答出乎意料:

“白象沒有殘疾員工,隻有自強員工。”

原來,在白象,殘疾員工被稱作“自強人”,他們所在的工廠叫“自強工廠”。

我們都知道,殘障人士要維持生活有多難,如果有人不但授人以魚,還想方設法授人以漁,教他們技能,為他們提供崗位,這得承受多大的壓力,又得具備多大的胸懷。

姚董執掌白象25年來,在事業上,他成為友善面四大品牌巨頭裡,唯一拒絕日資入股的民族企業;

在社會責任上,不管承受多大壓力,他始終給殘障人士提供崗位,堅持做公益,頻繁為國捐款捐物。

面對贊譽,他的回應很簡單:“作為企業,社會責任是大事。”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想起《後漢書》裡的一句話:“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予之為取。”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思考的是,我如何能得到更多?

像姚董這樣大格局的人,思考的卻是,我如何能更好,能承擔更多責任,為社會,國家,後代多做些什麼?

他們心懷大愛,讓自己更努力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成大事者,有“心懷大義”的格局。

他們領悟,身份越高責任越大,需要帶領更多人相逢更高處!

成大事者,都有這四種格局

電影《一代宗師》有這樣一句台詞:

“人的一生有三種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不同的格局,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有格局的人:

在追求極緻,順勢而為裡,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利他思維,心懷大義裡,看到更美的世界!

人生長長短短,生命深深淺淺,大格局者,也就在成大事裡,見天地見衆生!

作者 | 宋宋Gloria

圖檔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