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乃為書者為人民

乃為書者為人民

——記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市書協主席王乃勇

乃為書者為人民

“朱門北啟新春色,紫氣東來大吉祥。”

牧野區居民張師傅家有這樣一副春聯不舍得張貼。今年春節前夕,他和鄰居在牧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免費領取春聯時獲悉,這批春聯全部是市書法家協會(以下簡稱市書協)的幾位知名書法家揮毫潑墨傾情所書。“這副春聯可是王乃勇老師寫的。”張師傅啧啧感歎道。

在新鄉,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經年累月深入基層,為廣大群衆書寫春聯或書法作品,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傳承弘揚,播灑在這片牧野大地。他們就是以市書協主席王乃勇為領隊的市書協志願服務隊。

3月28日,王乃勇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授予“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号,這也是我市首位榮獲此稱号的文藝工作者。

抱樸守真 明心見性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在書法創作上,王乃勇堅持承古開新,善于從中華文化經典中萃取精華、汲取營養,以精品力作闡釋翰墨之美,用标新立異、獨具匠心的書法作品,诠釋着自己對文化視野高度與文藝思想深度的了解。

在書法起步階段,王乃勇心摹手追唐楷、魏碑、明清行草。特别是早期,他對張瑞圖的行草書那種下筆果斷堅決、極少圓轉、多用方折、點畫淩厲、字形崎岖、氣勢動蕩的筆法尤為推崇。在他早期的書法作品中,時常出現張瑞圖的影子及其同期書家的符号與元素。在邁向書法高峰過程中,王乃勇的大草書法由明清上溯魏晉,實踐着古人“書不入晉終為下品”的理念,繼而又轉向唐宋大草,深入張旭、懷素、黃庭堅等大家,後又涉獵明清諸家,從中汲取營養,逐漸形成并完善其草書風格。

多年來,王乃勇先後參加了首屆蘭亭雅集42人展及曲水流觞活動、全國三名工程書法展、全國中青年名家展、多彩貴州書畫雙百工程、民族脊梁——迎慶黨的十九大全國書法大展、理想與現狀——目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曆代法書與目前書法創作、偉業——建黨百年全國書法大展等重要大型主題書法展覽及學術活動。

談到獲獎成就,王乃勇說:“常練,常悟!”無論寒來暑往,無論夜半淩晨,筆耕不辍是常态。用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将思想寓意作品,這讓王乃勇的書法作品充滿詩情畫意。

“乃勇以其厚重樸茂而又不失靈動的大草書風,成為當代全國中青年的代表書家。他對書法心存敬畏之心、赤誠之心。”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主席團主席)張海給予王乃勇高度評價,并向他提出了“戒驕戒躁,繼續堅持抱樸守真的藝術态度,根植中原文化的沃土,德藝兼修,書文并重,期待其有更好的成果、更大的收獲”的殷切希望。

從張瑞圖作品,到臨摹“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世作品,不斷變換的藝術風格,說起過程一句話帶過,但着手實踐,需要耐得住寂寞。“别人在喝酒玩樂,他在練字;别人在交際應酬,他在練字;别人在追劇閑聊,他在練字……”發小趙世洋這樣叙述過去40年裡王乃勇練字的“苦旅”。

“每幅作品自有其靈魂,獨立存在,取無意與有意之間。”王乃勇對書法藝術的感悟,讓他敢于守正創新,終成現在的一脈文風。

尊師重道 謹守本心

中華民族能夠綿延5000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重視家庭、尊師重道。在儒家思想中,“忠孝節義”是連在一起的,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人的行為模式總是一貫的。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王乃勇先後向傅萬信、馮志福、王海和劉森堂拜師學藝。不同的老師,風格各異,優勢互補,王乃勇在書法藝術探索的道路上謙虛求教,勤于思考,汲取各家所長,終定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

2021年年底,作為我市首位文藝工作者代表,王乃勇在首都北京參加完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後載譽歸來,市書協主席團邀請我市數位知名書法家一起聚餐祝賀。寒風中,王乃勇守在飯店門前靜候恩師馮志福先生赴宴。就餐房間設在二樓,由于馮老先生腿腳不友善,王乃勇就攙扶着恩師一步一步登階上樓,并一再向恩師道歉,由于預定房間時沒有事先考慮友善老師出入,他事後自責了很久。好友梁冰在現場看到後感慨地說:“乃勇主席尊敬師長是發自骨髓裡的。”

記者初識王乃勇是在四年前春節前到基層搞志願服務現場,王乃勇隻顧低頭書寫春聯然後交給排隊等候的群衆,我們之間的交流不多。儒雅、能寫是他給記者最初的印象。但卻想不到,他曾擔任一家大型制藥企業的法人代表、董事長。書法藝術集大成者能與藥企老總畫上等号,有些不可思議。

30年如一日服侍兩代老人的大姐王乃霞留守農村,為家族事務任勞任怨;“一份豆腐菜要等兄弟來了一起吃” 的大哥王乃仁長兄比父,鼓勵支援王乃勇在浩瀚的書法藝術世界中上下求索;河南新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老闆穆來安的知遇之恩,為王乃勇實作自我價值搭建平台,使其謹守本心練字30年……回顧過去,王乃勇對家人和成長過程中知遇的師友充滿感恩,溢于言表。

傳承弘揚 情灑牧野

君子和而不同。作為處在傳承與弘揚中的節點,王乃勇有一件比自己獲得“德藝雙馨”還驕傲與自豪的事兒,那就是31歲的愛徒馮立,在今年3月28日“吳昌碩獎·浙江省第六屆篆刻大展”上,折桂“吳昌碩獎”。

提及馮立,那句“非中國美院、中央美院不上”的铮铮誓言至今仍讓王乃勇津津樂道。2006年,在與正讀高一的馮立交流中,馮立一句“非中國美院、中央美院不上”,立馬讓王乃勇感到眼前一亮,“小脾氣對把兒!”王乃勇愉快地喝了馮立敬的師父茶。在王乃勇悉心教導下,馮立考取中國美院并留校任教。

齊白石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實對于任何門類的藝術都是如此,藝術來源于生活,隻有将自己的心得體會融入到藝術的創作中去,才能夠創作出更好的、更經典的作品。

“我水準有限,沒能教導他幾年。”在聯考前,王乃勇擔心自己的水準禁锢了馮立的書法藝術發展,就建議徒弟考前到中國美院、中央美院的教育訓練班學習,不拘囿于老師的思路,要勇于創新,開拓進取。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為了普及書法藝術,提升牧野大地人民群衆的書法鑒賞水準,開闊同仁的藝術視野,2021年年初,在王乃勇努力聯絡與溝通下,“蘭亭群星荟牧野”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在我市平原博物院成功舉辦。全國近百位曆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者,共創作近百件書法精品,給觀衆帶來一場書法藝術的饕餮盛宴。

此次展覽的近百幅書法作品,楷、行、草、隸、篆五體皆備,是全國各地獲得蘭亭獎書法家以時間為軸線,以民族精神為核心,從淵遠流長的牧野文化中獲得素材,在逐夢圓夢的偉大實踐中激發靈感,精心創作出近百件風格多樣、大氣磅礴的書法巨作,精心雕琢出一組組具有萬千氣象的漢字書法視覺群像。

“蘭亭群星荟牧野”的成功舉辦,彰顯了王乃勇對書法藝術的敬畏之心,對書法事業的赤誠之心,展現了我市書法界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4月7日,市文聯向全市文化藝術界發出《關于開展向王乃勇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要求大力弘揚“德藝雙馨”精神,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争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相信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必定會以蓬勃朝氣和豪邁銳氣,更加自覺主動擔當起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神聖職責,不斷推動文藝隊伍更加健康,主流聲音更加響亮,行業風氣更加清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部分内容和圖檔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删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新鄉日報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編号:41120180701

|總監制:張 哲

|監 制:王高峰

|主 編:董文勝

|責 編:張 芳 劉偉佳

|校 審:楊 璇

|美 編:韓 雪 孔純傑

分享

點贊

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