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一談“失蹤性聊天”

談一談“失蹤性聊天”

大叔前一陣在朋友圈裡發過一段話,“ 某種程度上講,喜歡一個人,其實就是想跟ta做兩件事:一是聊天,二是那啥。”

相比較那啥,大叔覺得聊天更重要一些,畢竟,一切重要關系的發生都源自交流嘛!沒有和諧的交流,自然也就不會有和諧的那啥。

每個人都想和自己喜歡的人和諧的聊天,那種對靈魂碰撞的渴望,真的讓人不能自拔。可是客觀現實有時候總是不盡人意。自己喜歡的那個人,要麼冷冷淡淡、哦哦嗯嗯的,要麼一開始聊得還挺好,但是聊着聊着突然就“失蹤”了。如果說前者隻是讓人郁悶,那後者就能讓人抓狂。

這就有點像去澡堂洗澡,到門口被告知停水了和剛把自己淋濕了停水了。前者,無非是換家澡堂或者下次再來。而後者就不一樣,我褲子都脫了,也濕了身了,怎麼弄?走吧,怕剛穿上褲子,又來水;不走吧,也不知道水啥時候來。這種感覺,簡直是哔了狗。

洗澡的時候水“失蹤”這種事,碰到的機率還是小,可是聊天的時候人“失蹤”這種事,可就太多了。最近一段時間,這樣的咨詢,大叔接了不下十個。那麼,碰到那種經常聊着聊着就“失蹤”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今天大叔就跟小夥伴們談一談這個事。

大部分親密關系自始至終,無論當事人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必然有一方付出多,一方付出少(這個付出包括但不限于:時間,精力,感情,物質等等)。不管是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付出多的一方,我們就可以稱之為親密關系中的“犧牲者”,而付出少的那一方,我們稱之為“放縱者”。

隻要有犧牲者,就有放縱者,反之亦然。如果你扮演犧牲者,你就一定會吸引别人來扮演放縱者。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大部分人的毛病都是被慣出來的。

拿聊天這件事來說,總是主動打招呼,總是主動找話題的一方就是犧牲者,而那些經常聊着聊着就突然“失蹤”的人,就是放縱者。

如果你扮演的是犧牲者,那麼,除非你停止犧牲,否則你是沒有辦法改變放縱者的。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小夥伴不了解了, 停止犧牲?是再也不主動找她聊天的意思嗎?那豈不是就涼了?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恕大叔直言啊,你這個小夥伴腦袋不大靈透,這世界上的很多事,不是說都是非愛即恨或者非冷即熱的。

這裡大叔說點題外話,根據大叔的觀察,現實生活中很多小夥伴總是容易走極端,要麼就鬥志昂揚,信心百倍,要麼就心如死灰,垂頭喪氣。這真是應了聖人的哪句話:“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聰明人中庸,普通人違背中庸。聰明人之是以中庸,是因為聰明人随時做到适中,無過無不及;普通人之是以違背中庸,是因為普通人肆無忌憚,愛走極端。

中庸之道,凡事皆可用,談戀愛,尤為可用。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如果你扮演的是犧牲者,她扮演的是放縱者的。你想要改變她,隻有停止犧牲一個辦法。這個停止犧牲,不是說再也不主動付出,也不是說加大付出的力度。而是要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

拿聊天這個事來說中庸就是:每次發資訊最多不要超過三條,對方回了,再發。如果對方不回,那當天就不要再發了。我個人建議,如果對方一直不回,第二天也不要再找,第三天或者第四天的時候再找。

為什麼要這樣呢?

第一、聊天的時候如果一次發太多資訊過去,對方會很懵,也不知道接你那句話,而且,如果你一下子發了很多句話過去,對方突然不回了,那會顯得特别尴尬。

第二、對方聊着聊着突然“失蹤”,隻有兩種原因,1、有事;2、不想聊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不應該短時間内再發資訊過去。如果對方突然有事情要處理,你還叭叭叭的發資訊,對方也回不了。如果對方不想聊了,你還叭叭叭的發資訊,對方會更煩你。

第二、如果在對方聊着聊着突然“失蹤”的前提下,你當天又接二連三的發資訊的話,那麼,她以後還會動不動就“失蹤”的,因為她知道,反正你過一會就又來找她了。

第三、凡事都有個度,聊天也一樣,過度了,要麼顯得自己很饑渴,要麼顯得自己很高冷。過不好,不及也不好,是以我們要無過無不及,中庸之道。

最後,大叔也想對那些“放縱者”說幾句,雖然你确實沒有義務去照顧追求者的感受,但是,如果你也不讨厭對方的話,多一些禮貌也是可以的吧?不想跟對方聊下去的時候,盡量告知一下對方!随便找個理由就可以的,比如,“我先去處理點别的事哈。”這樣,對方就不用在那幹巴巴的等你回資訊了。畢竟那種忐忑又焦急的感覺,真的很折磨人。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轉發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