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眼神是一個非常微妙且效率極高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

比如同樣是表達喜悅。

眼睛的幅度,可以是這樣的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形狀、大小的變化,比起嘴和肢體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就是能讓人一秒get到。

我們既可以因為一個懷疑的眼神,彼此疏遠。

也可以因為一個滿懷愛意的熱切眼神,進入一段親密關系。

對于演員這種特殊職業,極具表現力的眼神所能帶來的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與此同時,眼神還被崇尚情緒控制、習慣于不動聲色的東亞人,賦予了遠比歐美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比如北海道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就通過對比美國網民和日本網民的表情符号使用習慣。

發現在表達情緒情感時,美國人更依賴嘴,日本人則更依賴眼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同樣是表達開心與不開心,美國人的表情是: ) 和:( ,日本人則傾向于使用 (^_^) 和(;_;) ,這一點其實也與中國人的習慣相同。

于是眼神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如何感覺眼神、進行眼神審美,以及怎樣訓練出一雙有神的眼睛,也就變成了大家很普遍的疑問。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眼神起源于環境刺激

我們對于眼神的認識,通常都聚焦于眼神在社交活動中傳遞情緒、情感的作用。很少會有人想到,眼神其實起源于純粹的環境刺激。

當一個人心生懷疑和反對意見時,她通常會減小眼睛的開度、眯起眼睛。

原因在于,眯眼在光學上,其實是一個眼睛聚焦的過程。當一個人産生懷疑情緒時,她自然想要通過聚焦,把對象看得更清楚一點。

相應的,當一個人産生好奇和感到恐懼時,則會睜大眼睛。這在光學上,是為了增加眼睛對于環境資訊的接收能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目的在于讓這個人盡可能搞清楚環境中的危險情況,為逃生做準備。

同樣的。生氣、憤怒時,我們需要專注于對象的狀态,為之後可能的攻擊行為做準備。那麼眼睛的反應就是聚焦。

是以各種視覺作品裡最典型的生氣眼神,通常都是減小眼睛開度的菜刀眼來表現

感到高興、愉悅時,我們自然會想要把那些愉悅我們的東西盡收眼底,于是瞳孔也就會呈現為放大狀。

這也就是為什麼浪漫的邂逅,總會出現在照明昏暗的地方的原因。

在這種環境裡,人們的瞳孔會擴大。也就會有更大的機率,被别人認為“ta喜歡我、對我有意思”。

當然這其中難免會産生誤會。

是以浪漫關系中常常出現的“見光死”,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同樣的邏輯。在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交際花中流行過一種颠茄眼藥水。提香的名作《照鏡子的女人》,就被認為是在描繪這個場景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颠茄是一種有毒的植物,但它的中毒效果恰好是放大瞳孔。會讓眼睛顯得更加朦胧多情,誘惑力up。(危險操作,切勿模仿)

看到這裡,恐怕有寶寶要問了,“這就是說,我們的眼神,是由眼睛和瞳孔的開度決定的呗”?

不完全是。

根據康奈爾大學人類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實驗,除了眼睛和瞳孔的開度,我們眼神的呈現方式,其實還會受到其他至少六個因素的影響,分别是:

眉眼間距、眉毛斜度、眉毛彎曲程度,鼻部皺紋、颞部皺紋,眼睛下方的皺紋。

一個厭惡的眼神,通常會呈現為眉眼間距變小

但在震驚、悲傷和快樂的眼神裡,眉眼間距則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大

眉毛的斜度和彎曲度的變化情況,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同步的。

但在一個人處于無聊、悲傷狀态時,眉毛的斜度基本保持不變,但彎度會增加

不過大體上,眼神變化的核心依舊在于眼睛和瞳孔的變化。眉眼間距、颞部皺紋等,可以看作是眼睛、瞳孔變化的結果,而非原因。

精神狀态會根據外部的視覺、聽覺資訊、以及内部的思想變化做出反應,眼睛又會根據精神的反應做出光學調整。

這就是眼神變化的底層邏輯。

不過從52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由獨居變成群居開始,随着社交屬性的加強,人類眼神與外部環境刺激的綁定,變得越來越松散。

是以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眼神,現在其實更受心理及精神狀态的影響、承擔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自然屬性已經嚴重退化了。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我們喜歡有交流感的眼神

如果說蒙娜麗莎情緒不明的微妙眼神,能夠同時吸引歐美人和東亞人的注意力。讓遠在歐亞大陸另一邊的才女鄭華娟,寫出《蒙娜麗莎的眼淚》的話。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那《貝特·戴維斯的眼睛》Bette Davis Eyes,恐怕也就隻有歐美人能寫出來,并且拿到1981年的格萊美年度歌曲大獎了。

畢竟在有些人心裡,輕微三白眼都可以算得上是林青霞、胡因夢這種大美人臉上的bug。

那麼貝特·戴維斯這種傲慢、厭世的超大型三白眼,必然更是bug中的bug。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除此之外,歐美明星那種普遍存在的直勾勾的,充滿了凝視感、審視感、注視感的眼神。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也不太符合東亞的傳統審美。

一般來說,我們更喜歡有交流感的眼神。

比如下面這幾位昭和時代的日本女星,岡田奈奈、南野陽子、樋口可南子、吉永小百合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眼神透露出來的感覺,無不是“想要說點什麼”。

還有李娜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雜志的封面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姚明在時代周刊&GQ封面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大家感受到了嗎。李娜和姚明在時代周刊的眼神,都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我在看着你”。并沒有想要說什麼的意思,就隻是看着你。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但在中國的雜志封面上,他們的眼神或開朗或嚴肅,都有着很強的“交流感”,像是馬上要張嘴說話。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因為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在習慣于克制情緒情感表達和語言輸出的東亞社會。

幅度小、切換速度快的眼神,承接了非常重要的表達、展示與交流功能,而不僅僅是觀看。

當然随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在眼神審美上也受到了很多影響。比如在歐美擁有強勢話語權的時尚領域,大家就普遍比較認“我在看着你”的眼神。

這個審美差異,其實也展現在了我們對歐美明星的美感評價上。

比如葛麗泰·嘉寶在歐美人眼裡是女神中的女神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但作為中國人,我們其實更認擁有小鹿眼的奧黛麗·赫本,和眼神很有交流感的格蕾絲·凱莉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安妮·海瑟薇雖然在外網被嘲得不行,但在中國,她依舊擁有比妮可·基德曼這類殿堂級的金發女神,更高的人氣。

除了那些更具親和力的角色加成,她那雙注視感弱、交流感強的眼睛,也是讨喜的重要原因。

是以很多時候,眼神對于氣質甚至文化背景歸屬的改變,是非常高效的。

比如這個小時候被法國夫婦收養的華裔時尚人,即便她的長相是完完全全的蒙古人種,但結合造型,整個人的感覺就是會非常“法”。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不是法式風,而是她自己就是法國人,差別的重點就在于她那個清冷、散焦、但又帶有些許注視感的眼神。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我們再對比下在中國長大的美國白人和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左邊是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陽和平

大家發現了嗎。差別的重點還是在于眼神。

此外,雖說東亞普遍都喜歡有交流感的眼神,但再仔細琢磨的話,會發現中國人的眼神層次更加複雜,且擁有更強的注視感。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王丹鳳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夏夢

日本人呢,其實會更加單純、柔和一點。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吉永小百合

一旦她們眼神的注視感、複雜感增強,那麼就會立即中國人化,比如夏川結衣

讓人一秒get到的眼神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