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作業系統20年,挑戰安卓的視窗?

手機作業系統20年,挑戰安卓的視窗?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 | 伯虎财經,作者 | 唐伯虎

“科技無國界”終究隻是某些群體的一廂情願。過去幾年,這個謊言被中國的科技公司捅破,現在同樣的戲碼在俄羅斯上演。

俄烏戰争後,美國揮舞“反戰”的大旗,開始針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科技制裁便是其中之一,蘋果、谷歌、微軟、英特爾等世界頂級科技公司加入制裁序列。

随着制裁的加碼,上個月谷歌已經停止了向俄羅斯BQ公司的智能手機提供安卓系統認證。

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手機作業系統,谷歌的這項制裁對于BQ公司而言極為緻命。此外,美國幾乎壟斷了全球的手機作業系統,BQ并沒有多餘的選擇,于是就有了BQ公司正在測試鴻蒙的報道。當然,華為很快回複,目前沒有向外推出搭載HarmonyOS手機的計劃。

不過,鴻蒙OS能進入國外公司的視野中,确實讓人意外,也不由的讓人想象,在面對安卓多年的統治後,能否有新的手機作業系統沖出來?現在,沖出重圍的機會又在哪?

霸主更替

1998年,主打PDA(掌上電腦)的英國公司Psion為了在手機終端上取得先機,聯手當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組建了Symbian(塞班)公司,一年後針對手機設計的作業系統塞班出世。

2004年,諾基亞收購塞班股份獲得控制權,随着諾基亞手機的熱銷,2006年,塞班系統的市場佔有率超七成,地位相當于如今的安卓系統。

然而,塞班的手機作業系統生意早已經被科技同行們盯上。2005年的時候,微軟釋出了Windows Mobile 5.0,黑莓也在這年推出了BlackBerry OS 4.1。這年,谷歌則收購了Andy Rubin開發的Android(安卓)系統,并把安卓系統的應用方向從數位相機轉向智能手機。

手機颠覆性的一年是2007年。這年蘋果釋出了搭載iOS的初代iPhone,從設計到操作上都讓人耳目一新,這款手機也就奠定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

同年,谷歌與84家制造商、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成立開放手持裝置聯盟,一起研發安卓系統,随後谷歌更是通過開源的方式,一步步走向全球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

另一方面,曾經的手機作業系統霸主塞班的市場佔有率卻不斷縮小,進入下坡期,這除了競争對手的擠壓外,更重要的還是自身原因。

塞班是由Psion的EPOC作業系統繼承而來,而EPOC系統主要用在當年的掌上電腦上,這意味着把它套在螢幕小得多的手機上就存在問題。

比如2007年的手機機皇諾基亞E90,搭載塞班S60v3系統,采用的側翻全鍵盤式設計,相當的厚重。

從上圖可以看出,塞班系統就像是在做功能機和電腦的耦合,這就導緻了它在操作上的複雜性。針對這個問題,當年一個記者曾給諾基亞反映,在交流過程中,一高管也承認了塞班種種的不合理設計,并提到自己4歲的孩子接觸iPhone後,很快學會了iOS的基本操作。

但意識到問題的塞班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随後塞班系統逐漸被諾基亞抛棄,并開始與英特爾、微軟等合作。

資料顯示,2010年,塞班還是全球第一的手機作業系統。但這年安卓已經爆發,從2009年3.5%的市場佔有率,瞬間成為僅次于塞班的全球第二大手機作業系統。2012年,安卓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49%。

2013年,諾基亞808(PureView)成為最後一款搭載塞班系統的智能手機,而諾基亞最後被微軟收購。從此,一代神級作業系統塞班随着功能機消失在曆史中,安卓和iOS一起開始一段長達十餘年的統治。

圍剿:不戰自退

2012年,阿裡雲OS正式釋出,被當時的媒體稱為國内第一款手機作業系統。不久,宏碁找來阿裡合作,準備釋出采用阿裡雲OS的CloudMobile A800的智能手機。

然而在手機新品釋出會前,該釋出會忽然宣布取消。第二天,谷歌承認他們向宏碁施壓,原因是宏碁承諾建設唯一的安卓平台,而阿裡雲OS是安卓系統的非相容版,如果宏碁手機搭載阿裡雲OS,谷歌公司将會解除與其Android産品的合作和相關技術授權。

阿裡方面的解釋是,阿裡雲OS是基于開源的Linux,僅使用了開源的安卓應用的架構和工具做為更新檔。

但此時,事實到底如何已經不重要了。當時宏碁的智能手機,超9成搭載的安卓系統。阿裡最後隻能表示強烈反對,然後轉向了電視機頂盒。

同在那個時代有心做手機作業系統的還有騰訊和百度。

2012年4月,騰訊推出了第三方ROM(刷機包)系統tita,并搭載在三星和谷歌的某些機型上;同年6月,百度推出公測版的百度雲ROM,并在三星、HTC、華為等品牌上獲得應用。

但不管是tita還是百度雲ROM都是基于安卓系統設計的刷機包,跟手機作業系統不是一個級别。而且騰訊的tita上線沒多久,就被悄悄關閉;後來百度把百度雲ROM更名為百度雲OS,似乎不再滿足于做一個刷機包,但更名一年後,百度雲OS宣布暫停更新。

相比BAT在手機作業系統上的昙花一現,智能手機巨頭三星的戰線就拉的很長。

2009年,三星就以Linux自研出了BADA。

2011年,三星手機銷量首次突破3億台;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銷量破了諾基亞連續14年的不敗神話,首次登頂全球第一。

遺憾的是,三星并沒有用自家的BADA,而用的安卓。前期大概是沒有精力和信心,在嘗到了搭載安卓系統帶來的甜頭後,更不敢輕舉妄動。

于是到了2012年2月,在兩大Linux聯盟LiMo基金會和Linux基金會的“撮合”下,三星和英特爾整合自家發展不順的BADA和MeeGo兩個作業系統,推出了Tizen系統。

憑借三星手機全球第一的銷量,鋪開Tizen、與安卓iOS三分天下似乎輕而易舉,但事實并非如此。

準備首搭Tizen系統的是三星Z,該手機曾計劃在俄羅斯首發,但後來釋出會忽然取消,之後轉戰印度市場,Tizen成為低端手機的作業系統,這時已經是2015年,而且因為低配置以及Tizen系統缺乏軟體生态,三星Z銷量慘淡。

資料顯示,2015年三星手機總銷量3.2億台,使用Tizen系統的三星手機僅有1%。2017年,三星Z4成了最後一款搭載Tizen系統的三星手機。2021年底,三星永久關閉了Tizen商店。

不管是做軟體出身的網際網路公司BAT,還是做硬體的手機廠商三星,都未能在手機作業系統上濺起水花,此後也沒有公司踏入這條賽道,一條鐵律潛移默化中形成:所有要在手機作業系統上與安卓硬剛的公司,都會铩羽而歸。

消滅偶像的時代?

安卓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AOSP,另一個是GMS。

AOSP即“安卓開源代碼項目”,這也是國内群眾普遍認知中的“安卓”——國内GMS應用範圍有限。AOSP因為開源的特性,獲得的世界各地手機廠商的使用(除了蘋果),如今共同貢獻的代碼量達到億(行)級。

GMS即“谷歌移動服務”,包括谷歌應用商店、谷歌地圖、谷歌搜尋、YouTube等。據谷歌公布的資料,GMS已經有了300多萬個應用程式。

手機作業系統20年,挑戰安卓的視窗?

圖源@安信證券

如果知道AOSP,就能了解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有公司再挑戰安卓;如果了解GMS也就了解為什麼三星這樣的全球手機銷冠,都不敢支援Tizen系統。

而且,安卓系統最具誘惑性的地方在于——打個比喻,AOSP就是毛坯房,GMS就是家具,這兩個現在谷歌已經為你做好了,你付點房租就可以拎包入住,作為手機廠商,何樂而不為?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華為的EMUI、OPPO的ColorOS等都是基于安卓系統開發而來。

本以為幸福的生活從此開始,但2020年,谷歌停止了對華為GMS的授權,嚴重影響了華為的海外市場。而且根據這次谷歌對俄羅斯BQ公司作業系統的制裁來看,谷歌對華為可能還保留了後手。

是以我們看到,不願放棄手機業務的華為隻能在軟體上與谷歌“正面”硬剛。

2020年,華為在全球釋出了自己的移動服務“HMS Core 4.0”,随後應用在華為P40手機系列上。家具有了,華為又準備建房子。2021年,鴻蒙OS替代了即将更新的EMUI 12,成為國内華為手機的作業系統。

華為進入手機作業系統的決心已現,但效果如何?在2021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雲CEO張平安說華為目前內建HMS Core開放能力的全球應用已經超過17.3萬個。這個資料與GMS相差甚遠。

此外,據知乎賬号“醉卧沙場”的觀點,群眾認知中的鴻蒙OS與真實的鴻蒙OS有一定差別。其認為,華為手機上使用的“鴻蒙”是基于AOSP的,而其它的智能裝置則可能是修改過的安卓或者Linux或者LiteOS。總而言之,鴻蒙OS雖然有技術實力,但是面對數億級的代碼,僅僅憑華為一家之力仍然任重道遠。

難道,就沒有其它手機作業系統能從安卓陣營中跑出來了嗎?

回顧手機作業系統的曆史,功能機成就了塞班系統,然而就算這個像安卓系統一樣無解的作業系統,在智能手機到來的時候也不得不轟然倒塌。

不可否認,如今安卓系統建立的壁壘足夠高,按照智能手機的邏輯,不可逾越,所有硬剛安卓的都撞的頭破血流。不過現在,在智能手機作業系統之外,卻在發生改變。

2021年5月的時候,谷歌研發5年之久的新作業系統Fuchsia OS釋出,除了支援智能手機外,還支援智能裝置的互聯。這不就是鴻蒙OS一開始要做的萬物互聯!

現在不管是AliOS、TencentOS,還是在手機作業系統一直堅守卻沒有起色的微軟,都開始把自己的重心推向物聯網。

如果隻站在智能手機的角度上看,安卓系統看不到破綻,但是從物聯網的視角看,智能手機就成了物聯網的其中一個入口,這意味着過去安卓建立起來的300萬個應用生态壁壘,就會被“萬戶互聯”的生态所弱化。

從塞班系統出現到瞬間消亡,用了十多年,如今安卓系統站上手機作業系統之巅也已過去了十多年,物聯網能不能帶來挑戰安卓系統的機會,撼動全球第一手機作業系統的地位,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