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作者:電商零售頭條

最近電商行業的很多商家,可以說是痛苦萬分。

度過春節開始複工,流量也已經慢慢起來,原本準備好了要大幹一場,結果疫情突然來襲。封城加上對快遞的管控,“一夜回到解放前”。

3月份以來,随着國内多個地區的疫情蔓延,有不少電商商家生意都受到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CCTV

除了保證日常生活的米面糧油和蔬菜水果之外,其他如服裝、家電等多種電商業務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

對此,有從業人員表示,對于那些産品有效期相對比較短的商家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對電商商家而言,“活下去”是最先要考慮的。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多達2000多個快遞網點無法接收快遞,不是因為物流倉就是因為消費者在疫情管控區。

01

商家焦慮萬分

“感覺大半個中國都不能發貨了”,有商家在社交平台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最近有在淘寶上開花店的店主表示:“因為自己身處疫區,貨品發不出去,隻能夠跟客戶溝通申請退貨退款。

最近十來天的訂單幾乎都要退回,店鋪目前已經處在停擺狀态了。”

在電商平台做服裝生意的王先生也是着急萬分。當下原本應該是春季服裝上市的火熱時期,但因為疫情原因導緻物流跟不上,也很難從外地調到新貨進行銷售。

如今不僅僅是進貨有困難,就連發貨也舉步維艱。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太平鳥官網

王先生表示:“因為疫情影響,物流時間過長,有些消費者會直接放棄購買,或者因為等待時間過長而選擇退回訂單。”

根據電商平台的相關規定,如果消費者在未收到貨品之前選擇中途退貨,快遞費用需要由經營者自行承擔。

疫情影響下,訂單數量至少消失一半,生意很難做下去。

還有在淘寶上賣中高檔水杯的劉女士,她總結說到:“如今接的單子越多,反而虧損就越厲害。”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樂扣官網

淘寶背景每接到一個訂單,客服就需要拿着訂單位址和快遞公司進行對接,看哪家快遞公司可以送達目的地。

然而即便是有快遞公司選擇接單,中途的變數也無法把控,如果運送途中出現滞留,往往就意味着這筆訂單要虧錢。

每次當電商平台的客服告訴消費者,包裹可能出現滞留情況時,有些人表示了解,選擇退貨;有些人則尋求索賠,認為是商家違約在先。

不管哪種情況,其中的運費都是由商家來承擔的。如果對于一些單價比較低的産品,不僅東西沒賣出去,甚至連成本都搭裡面了。

02

快遞幾乎停擺

“真後悔沒有在快遞停擺之前連夜多下幾單”、“這快遞真是夠了,送了整整兩個星期還堵在路上”、“快遞已經裝車,但就是進不來,這下可能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新浪微網誌

在各種社交平台上随處可見類似的吐槽,雖然很多網友隻是在吐槽快遞停擺所帶來的不友善,但這些吐槽卻真實反映了如今快遞行業的現狀:多地疫情影響之下,快遞停擺、延誤已經成為常态。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目前全國有超過2000多網點無法收發快遞,而且随着疫情蔓延,停發網點還在持續增多中,這對于快遞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強的沖擊。

有在深圳某大學附近從事京東物流配送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主要的服務群體就是在校大學生,而疫情導緻的封校,讓收發快遞的數量直線下降。”

以前在學校正常出入時,一天能夠收發500個以上的快遞,而現在一天下來隻有50個左右,很難賺到錢。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JDL京東物流官方微網誌

衆所周知,物流是保證電商生态能夠正常運轉的關鍵。一旦物流停擺,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例如商家發不出貨、消費者收不到貨,在這種情況下投訴和差評就會越來越多,不僅影響銷量,還會提升貨物堆積的管理成本。

事實上,快遞的停擺不僅影響自身,更重要的是也把沖擊進一步擴大到了整個電商行業。

尤其是很多線上的商家,在疫情來襲之後很多産品突然就賣不出去了,賣出去的産品如果物流跟不上大機率結果也是會被退貨。

除了商家和快遞公司,消費者表示也很難受。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原本計劃在網上給孩子買些玩具,但因為市區疫情反複很多快遞都送不進來,最終隻能去實體店找些相應的替代品,這樣一來成本也增加了。

03

電商行業如何“穿越寒冬”?

為了更好的應對疫情形勢、緩解商家焦慮,目前有多個電商平台都推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進而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3月中旬,拼多多和天貓先後對受疫情影響的訂單暫停了延遲發貨自動賠付的政策;抖音也釋出了疫情期間商家豁免及應對的方案,甚至在3月17日還開了一場直播教育訓練課,用來講述在疫情期間商家應該如何正确報備。

在營運及售後方面,唯品會推出了延長售後服務時效的方案,對于7天無理由退貨,消費者在解除控制後5天内寄回商品即可;對于一些現金流相對比較緊張的商家,淘寶則是直接提供了30天的免息信用貸。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微網誌

除此之外對于快遞來說,為了能夠保證更有效的運轉,國内如中通、圓通等多家物流公司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幫扶舉措。

中通金融追加5億元貼息疫情專項貸款;圓通設立了3億元的抗疫基金,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分公司,給予10-30萬元額度的三個月免息借款;郵政則是在全國增開了56條省際線路,并調整168條線路來避免疫情對于運送的影響。

半個中國不能發貨:電商深陷“倒春寒”

● 圖源:中國郵政官方微網誌

京東物流對部分需求增加的商家,通過更系統的調配方式等進行協調,盡可能實作就近優先發貨。

對此,有業内人士表示:“疫情影響之下,對物流公司而言要拼的就是底層營運能力,也就是線下的運輸、網點和服務,以及相應的資訊系統。

如果沒有足夠的積累,抗風險能力就不會高,與此同時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行業洗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