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作者:澎湃新聞

薛元明

視訊加載中...

今日是谷雨。這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成為節氣名有很多傳說,其中之一是與上古時期的漢字發明者倉颉有關,有些地方至今還把谷雨作為祭祀倉颉的節日。可以說谷雨是和書法最近的一個節氣。王羲之的《雨快帖》使轉靈動,點畫放縱,筆勢流暢;蘇轼的《禱雨帖》用筆渾厚,奔放生姿。在繪畫中,有不少描繪農耕文明的圖景,谷雨也是品茶好時機,明代文徵明就創作了不少與茶有關的作品,在印人刀下,與谷雨節氣相關的作品也是精彩紛呈。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的系列文章“書畫印中的二十四節氣”本期呈現的是詩書畫印裡的谷雨。

所謂谷雨,即“雨生百谷”也。“谷雨”之名很美。其實二十四節氣中每個名字都很美,各見韻味。“谷雨”成為節氣名,有很多傳說。其中之一與倉颉有關,這必須要提。畢竟,漢字與書法存在血緣關系。據《淮南子》記載,倉颉造字,乃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釋出诏令,宣布倉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百姓共研習。倉颉因造字有功,光耀千古、澤被後世,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将打開天宮糧倉,下了一場谷子雨,使得天下萬民獲救。後人是以而把這一天定名為谷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有的地方至今仍把谷雨作為祭祀倉颉的節日。看來,在二十四節氣當中,谷雨天生就是和書法最近的一個。

“谷雨”本寫作“榖雨”。因為漢字簡化,合二為一,回溯來看,“山谷”和“谷”姓都用“谷”,而作為糧食的“谷”和“榖”,絕對不是簡單地簡化和被簡化的關系,要說清楚,肯定得一篇長論文。漢字博大精深,讓人時刻有一種敬畏感。“谷”是農人的命根子,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自不待言。“雨”不僅是自然現象,也是文學藝術的重要意象。雨催谷生,也令文人、書家等人對于春天,更多一層感悟和體驗。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東晉 王羲之《雨快帖》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東晉 王羲之《雨後帖》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東晉 王羲之《足下家帖》

王羲之手劄字字珠玑,乃是不可動搖的經典之作。《雨快帖》有言:“一昨省,不悉,雨快。君可不?萬石轉差也,灸得力不?”一個“快”字,點明了心情。此劄使轉靈動,點畫放縱,筆勢流暢遒逸。王羲之行筆之勢的連屬飛動,多半展現在一字之内,最終顯現神采,而非單純字形的連屬,即唐太宗所說的“狀若斷而還連”。《雨後帖》記:“今日雨後未果奉狀,想□能于言話,可定便得書問,永以為訓”。所談具體之事不可考。觀察帖的墨色濃淡變化,與運筆的起收、頓挫,轉折的疾徐相吻合,無勾摹痕迹,推斷應是古臨本,書寫年代當在北宋至南宋紹興以前。《足下家帖》雲:“足下家極知無可将接,為雨,遂乃不複,更諸弟兄問,疾深護之。”三件手劄都談到雨,一劄一變,面目不同,可見羲之筆法精妙。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北宋 蘇轼《禱雨帖》(局部)

蘇轼《禱雨帖》寫道:“元佑六年十月,颍州久旱,聞颍上有張龍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州學教授陳履常往禱之。……”回顧蘇轼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但他最在意的是當地民生,一年的收成。《禱雨帖》用筆渾厚,奔放生姿,字形大小不拘,氣勢如虹。

晉唐宋三代的文人相比,晉人講究風度,不食人間煙火,峨冠博帶,服五石散;宋代文人有濟世情懷,如蘇轼所慮,便是天下蒼生;唐代文人最為獨特,乃是不像文人的文人,即以書家為例,多半是高官大僚,比如褚遂良、薛稷、李邕和顔真卿等人,他們的生死與政治關系立場密切。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元 程棨摹宋樓璹作《蠶織圖·下蠶》

元代文人少了晉宋的潇灑無塵。換一個角度,更加“接地氣”。元程棨摹宋樓璹作《蠶織圖》就有了濃重的煙火味。此圖描繪江浙一帶的蠶織戶自“臘月浴蠶”到“下機入箱”為止的養蠶、織帛等整個生産過程。該卷由二十四個場面組成,氣勢宏大,共繪七十四人,翁媪長幼,皆服宋裝,人物神态舉止生動活潑,桑樹、戶牖、幾席、蠶具、織具等一應俱全,富有寫真寫實之風。右側選用篆書,附上注釋,顯然有“科普”之意。“谷雨無幾日,谿山暖風高。華蠶初破殼,落紙細于毛。柔桑摘蟬翼,簌簌才容刀。茅檐紙窗明,未覺眼力勞。”行書款字記:“吳天氣漸暖,鋪紙種漸高。破殼成蟻形,綠色細似毛。輕刮下諸紙,鵝羽揮如刀。女伴絕往來,俶載蠶婦勞。”将養蠶的場景描述得活靈活現。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元 高克恭《春山晴雨圖》

中國書畫的綿延一直有多條脈絡,有時各自獨立發展,有時會出現交叉。元代高克恭《春山晴雨圖》屬文人畫一脈,描寫春山雨過之後的景象。此圖左上角有李衍題識:“彥敬侍禦,曾為餘畫此幅,乃作詩雲:’春山半晴雨,色現行雲底。佛髻欲争妍,政公勤梳洗。’大德己亥夏四月”。由此推算,高克恭時五十二歲。此畫構圖是較為典型的北宋二段式,上方為主山,山石走向筋脈相連,層次分明,主次有序,對山石明暗面、平坦與陡峭、多皴與空白之間妥善處理,體勢優美,上中幅為一片寬曠的雲水,下幅坡石林木乃近景,潔淨清爽,樹木枝葉舒展,整個畫面的布局,疏密得宜,前景繁缛,後景簡潔,空間層次分明。坡面用披麻皴,山形基本用長橫點點出。遠山層巒疊嶂,坳間雜木茂密,以橫點苔組合而成,密而不亂,井然有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石濤《煙樹漲村圖》

同樣是畫雨,石濤《煙樹漲村圖》便大不一樣。關鍵在于理念差異。石濤對潑墨山水畫的論述與認識,包羅甚廣,天地之間的氣象,明暗高低遠近,盡在其中,所言 “不似之似似之”一語中的,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令人遐想。此作款字記:“棹歌江上不揚波,雲裡翩翩三雁過。客況難禁思故舊, 如何煙樹漲村多。”石濤繪畫技法是多變的,所謂“險到無邊堪絕倒,憑天不盡畫雲門”。其潑墨山水法,是繼王維的“水墨渲染”後的一種新的技法,對後世影響深遠,不管是獨幕喜劇還是巨軸,闊筆還是細筆,大多為紀遊寫景之作,與當時畫壇标幟的“四王吳恽”一派大相徑庭。尋根究底,雨個人的經曆密切相關。書畫家如果長在深宮,不食人間煙火,書畫必然是規矩大于天然。石濤原是帝胄,雖是旁支,亦享尊榮。當他從天堂跌落凡塵,嘗盡人世心酸,書畫風格巨變,格調脫俗,既不同于一直享受富貴生活的畫家,也不同于長期生活于社會底層的書家。書畫家是需要人生體驗的。人生滋味越是複雜,書畫作品越會令人百轉千回。當代書畫家筆下空空的原因,在于罕見對于世事滄桑的感悟。百無聊賴,唯作寫手畫師耳。

谷雨節氣有三個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鸠拂其羽,鳴鸠就是布谷鳥;三候戴勝降于桑,戴勝鳥俗稱雞冠鳥,可以在桑樹上看到雞冠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主要意思是“谷得雨而生”,“播谷降雨是也”。谷雨有三大标志物:一是“谷雨鳥”,布谷鳥開始歌唱;二是“谷雨花”,牡丹花始盛開;三是“谷雨茶”,清明至谷雨之間所采摘的新茶,叫作“谷雨茶”,是一年之中的最佳品。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華嵒《春谷杜鵑圖》

華嵒首先是一位職業畫家,具有刻意求真的創作态度和嚴格堅實的繪畫基本功,構成華嵒繪畫品格中“質”的要素。與此同時,華又受到當時諸多文人畫家人格精神的熏陶和創作思想的啟迪,文人情懷成為“文”的要素。華岩不但成為恽南田之後花鳥畫又一大家,也是整個清後期花鳥畫巨匠。《春谷杜鵑圖》自題“春谷鳥邊風漸軟,杜鵑花上雨初幹”款,瘦硬飄逸。華嵒不但用其應物象形的高超技巧準确地塑造出柳間花頭的禽鳥形象,進而通過鳥兒開張的喙,對視的眼,把彼此間欣然唱和的情态生動地表現出來,啼聲歡快,仿佛在耳邊響起。此幅鳥禽毛羽為細線密梳,在勻細而平整的勾畫中,顯現出光潔與腴潤的特點,恰好表現出“雨初幹”的天氣特征。這種關聯到陰晴雨雪的細緻觀察與精微表現,無疑是同時的文人畫家所不可及的。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餘省《谷雨一候牡丹》冊

餘省、莊有恭合作《谷雨一候牡丹》冊乃奉勅所畫二十四番花信風之一。所繪牡丹宛如照片般逼真,明顯是西洋畫法,介于工筆與寫意之間。左幅為莊有恭行書錄乾隆《禦制牡丹花詩》:“态為施似質琳琅,自是花中合有王。試問開期何太晚,恐羞百卉盡妝芳。”莊有恭題詩用筆精到爽利,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結體輕捷自如,真氣橫溢,風格率真閑适,古雅平和。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張若霭 《墨妙珠林(卯)·谷雨》

張若霭《墨妙珠林》完全是小寫意風格,筆緻細膩秀美柔和,遠景近景幾乎不分。款字很小,沒有專業書畫家的随性,完全是宮廷畫規矩。左幅為題字:“萍始生,《詩疏廣要》:萍今水上浮蓱也,大者曰’萍’,小者曰‘蓱’,季春始生。鳴鸠拂其羽,鄭康成注:鳴鸠飛且翼相擊,趨農急也。戴勝降于桑,鄭康成注:戴勝織纴之鳥,是時恒在桑,言降者,若時始自天來,重之也。”張若霭素有家學,祖父為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父親為三朝元老張廷玉。以書畫供奉内廷,可惜在34歲去世。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風圖》一侯牡丹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風圖》二侯荼蘼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風圖》三侯楝花

董诰和張若霭雖同是宮廷畫家,但牡丹技法顯然不同,更加甜美而略帶寫意。一候牡丹右上角題:“品尊魏紫亞姚黃,谷雨奇葩殿衆芳。四照玉堂春富貴,一枝獨冠百花王。”二候茶䕷,技法處理同中有異,突出了葉的姿态,右上角記:“群芳爛漫盛三春,更有名花步後塵。紅萼舒香萦翠蔓,風酣雨醒信清新。”三候楝花,左下有簽名,右上角題:“紫絲暈粉綴英繁,晚客欣逄廿四番。鼓蕩陽和敷品彙,批圖省歲治功存。”從“丁卯立春禦題”可知乃出自嘉慶帝手筆。古人總結出二十四番花信風,時間始自小寒末至谷雨,每一節氣對應三候,每一候對應一種花信,八個節氣二十四種花信,就是一個花期的輪回。董诰《二十四番花信風圖》用工整精微筆觸,淡雅秀逸的設色,将谷雨節氣的三候生動表現出來。董诰是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于乾隆年間入值南書房,嘉慶初授東閣大學士。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楊度 谷鳥庭花對聯

楊度“谷鳥驚棋響,庭花奪酒香”聯語,巧妙地将民俗和琴棋書畫結合起來。這就是文人心性。雅人和俗人隻有一線之隔,一邊是琴棋書畫詩酒花,一邊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其實茶介于雅俗之間,差别不是茶的好壞,而是飲茶時的表現,雅人泡一壺茶,謂之“品茗”,俗人大多隻為解渴,謂之“牛飲”。就好比豬八戒吃人參果,無論吃多少個,最後都不知道真正是什麼滋味。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當代 唐雲 《谷雨晴時布谷鳴》

唐雲擅山水、精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于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谷雨晴時布谷鳴》既有傳統文人畫家清新典雅的一面,又有現實主義自然、生動、唯美的一面。

蘇轼強調“詩酒趁年華”。然而,人生的體驗如同煮茶,需要文火慢熬,至于品茶,則更需時間,才能嘗出其中三昧。俗話說,大味必淡。當人生鉛華洗盡,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絕不同于淺顯、直白、單一。這一點,文徵明的書畫人生便是一種見證。文氏一生沒有功名,以書畫赢得生前身後名,風格平淡,不以誇張變形為能事,為人謙和低調,而像唐伯虎這般憤世嫉俗,一生坎坷。唐寅和文徵明同年出生,結果呢,文徵明多活了36年。近四十年的時間,可以做多少事?!文徵明就這樣拼命地寫,拼命地畫,至死方休。當個人生命有了足夠的長度,在不斷持續充實,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厚度。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明 文徵明《煎茶》扇面

文徵明《煎茶》詩扇面:“嫩湯自候魚眼生,新茗還誇翠展旗。谷雨江南佳節近,惠山泉下小船歸。山人紗帽籠頭處,禅榻風花繞鬓飛。酒客不通塵夢醒,卧看春日下松扉。”文徵明可以說是史上最愛茶的書畫家,嗜茶如命,曾言“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又說“門前塵土三千丈,不到熏爐茗碗旁”,有人統計過他的詩作中寫到茶事的就有一百五十首,其茶事題材的繪畫數量也很龐大。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明 文徵明《谷雨品茶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谷雨品茶圖》題款:“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款字另署:“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過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此作為文徵明繪贈友人兼學生的陸子傅,記錄兩人于林中茶舍品茗的場景。畫面中二人對坐,品茗清談,草堂環境幽雅,小橋流水,蒼松高聳,堂舍軒敞,幾榻明淨。整個畫面清幽淡雅,表現出了文人雅士的閑情逸緻。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明 文徵明《茶具十詠圖》題款局部

文徵明《茶具十詠圖》上方自題五言律詩十首,分别為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竈、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後款署:“嘉靖十三年歲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餘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與好事者同為品試之會。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種,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閑之趣。偶憶唐賢皮陸輩’茶具十詠’,因追次焉,非敢竊附于二賢後,聊以寄一時之興耳。漫為小圖,遂錄其上。”從款字可知,作品描繪的是1534年谷雨前三天,蘇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舉行茶葉品評盛會,文徵明因病未能參加,好友送來幾種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飲,獨自品評茶葉之高下,自得其樂。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明 唐寅《漫興一律》

唐寅《漫興一律》詩頗具蒼涼意味,“龍頭獨對五千文,鼠迹今眠半榻塵。”“龍頭”指狀元及第。此處是唐寅按時自己曾中過鄉試“解元”,後因科場作弊案而不能入仕。“五千文”是老子《道德經》,習慣上有“五千言”之說,這一句道盡了唐伯虎無可奈何的落寞心情,滿床鼠印塵迹,說明境況極其凄涼,而且懷才不遇。困苦不堪的境地和孤憤的心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并非想象中的詩情畫意。長期以來,民間對于唐寅的生活狀态有很誇張之處,以為享盡人間清福。看起來貴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且冠以“風流”二字,其實這一切的美好都在想象中,主要得力于小說和影視的塑造。事實上,才子不假,風流則未必,生活不理想,萬年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但有一點值得肯定,從唐伯虎的書畫來看,氣息明雅,不染塵俗。這無疑是文人最可貴的心性品質。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鄭簠《垂楊夾溪路》五律中堂

鄭簠是“清隸第一人”,其風格即便放在當下,依然不覺落伍。此詩正契合谷雨時節景緻:“垂楊夾溪路,日暮枉骖騑。細雨幹髦濕,閑門燕子歸。烹葵邀醉淺,拔韭喻言微。何意桃花發,春風再款扉。”鄭簠隸書主學《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後者。字形大小相近,粗細、疏密卻富有變化,多姿又規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點,又具有飄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謂之“草隸”。在規範的漢隸筆法中,加入富于個性的輕重用筆,或用枯筆,結字靈動,接近漢人而富有古意,影響深遠。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當代 潘天壽寄何愔詩劄

潘天壽《滬杭車中偶成寄阿愔》詩稿可見唐宋風韻:“吳越雖鄰比,心輪轉似飛。櫻桃肥谷雨,柳絮亂征衣。芳草依然綠,王孫尚未歸。南天青沒了,雲樹影依稀。”由此而言,潘天壽堪稱“詩書畫印”四絕。潘天壽行草書以篆隸立骨,去黃道周而自出機杼,此劄以草法作楷,多用提按,不避尖峰落紙,多奇宕之趣。

谷雨當日,未必一定有雨。但在文人心目中,卻有不一樣的雨。在印人刀下,更是精彩紛呈。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林臯刻 杜鵑啼碎雨如煙

林臯刻“杜鵑啼碎雨如煙”意境接近明陳子龍《點绛唇·春日風雨有感》句:“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此印堪稱創新之作,吸收了懸針篆乃至《天發神谶碑》筆法特點。字形彼此間不粘連,留紅較多,章法處理從古玺變化出,右和中兩列上下間留紅,最左邊有三字,以“如”字來貫通,使印面避免支離松散,别見情趣。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周芬刻 煙淡雨初晴

周芬刻“煙淡雨初晴”出自晏殊《訴衷情》詞,“雨”和“煙”常連用,篆字筆畫粗壯醒目,相對粗而邊欄細且殘,是以有了立體感。細朱文刻出個性,大不易。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當代 鄭昶刻 兩袖五湖煙雨

鄭昶刻“兩袖五湖煙雨”出自宋張輯《憶蘿月·清平樂》。此印以隸法刻印,印文安排成兩列,字形多扁沓。最有意思的是字形的粘連處理,别具妙趣。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楊如諧刻 斜光照疏雨

楊如諧刻“斜光照疏雨”語出唐崔曙《山下晚晴》:“斜光照疏雨,秋氣生白虹。”“斜”字占兩字位置,互相突破而更加緊湊。作為“浙派”餘緒,并不刻意用刀起伏,重在筆墨意趣,是以而自成面目,亦是難能可貴。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丁敬刻 一燈夜雨故鄉心

丁敬刻“一燈夜雨故鄉心”出自宋汪元量《秋日酬王昭儀》:“萬葉秋風孤館夢,一燈夜雨故鄉心。”印文透露出蒼涼之感。作為“八家”開派人物,切刀初立,毫無習氣,不拘成法。以隸法入印,奠定了這一流派的基調。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陳元祚刻 左圖右書四壁蕭然不蔽風雨

陳元祚刻“左圖右書四壁,蕭然不蔽風雨”可以想到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句:“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陳以鄧法刻印,印從書出,形散神全,邊欄處理尤為高妙,似有似無,若斷若連,趣味十足。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許榮刻 古簾暗雨苔千點

許榮刻“古簾暗,雨苔千點”出周邦彥《夜遊宮》:“客去車塵未斂。古簾暗,雨苔千點。”可以和林臯印章對比來看,一個善于留紅,一個善于留白。許氏刻印選用大篆,達到奇肆的效果,印面邊欄粗壯,但四邊各有變化,留白較多,氣息空靈,“古”字中粗壯的圓點和“點”字對角呼應,同時與邊欄又起到了呼應作用。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當代 趙鶴琴刻 細看墨雨淋漓處身在千岩空翠中

趙鶴琴刻“細看墨雨淋漓處,身在千岩空翠中”字數較多,處理難度大。但難不倒高手,筆筆到位,字字到位,巧妙使用并筆,使留紅極為精彩。對比第二列“淋漓”二字,三點水旁的變化處理,可知細心之處。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趙之琛刻 薔薇一研雨催詩

趙之琛刻“薔薇一研雨催詩”出自查慎行《柘湖感舊和徐淮江》:“揚柳半帆春載酒,薔薇一硯雨催詩。未知此後花誰主,可惜重來鬓已絲。”此印堪稱“浙派”的典範之作,刀碎而氣整,邊欄殘而各有變化,留下的紅點與印面中的紅點形成呼應。線質起伏多變,生氣活出。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徐三庚刻 良樓風雨感斯文

徐三庚刻“良樓風雨感斯文”化唐李商隐《杜司勳》句:“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此印邊欄較寬,四周留白,氣息流動,與篆字的飄逸是比對的,同時存在反差對比。篆法處理較為平和,奇肆而不張揚,以隸法加以融合,字形之間不粘連,然則團成一氣,可謂疏密有緻。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黃士陵刻 山雨欲來風滿樓

黃士陵刻“山雨欲來風滿樓”出晚唐許渾《鹹陽城東樓》“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此印未見邊款,從印風來看,當屬早期作品。篆字圓轉意趣較多,“山”和“樓”字有意經營出很多紅點相呼應,“雨”和“滿”又是一層對比呼應,滿而不漲,頗多生拙之趣。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趙懿刻 中年聽雨

讀趙懿刻“中年聽雨”,印面隐然有一種滄桑感,隻覺得悲從心來,不禁想到蔣捷《虞美人·聽雨》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将人生秋季寫得淋漓盡緻。當青春已逝,回首斑駁的歲月之痕,看到每一個印記都記載着生命從精彩到平淡的過程,心中有萬般感慨。人到中年萬事休,曾經的天真與稚拙都成為遙遠的夢,曾經的豪情與夢想慢慢褪去……

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農人和文人差别懸殊,若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來看,則存在類似之處。不要說,人都是吃五谷雜糧的而書家印人以鬻藝謀生,最主要的是,書家印人也得和農人一樣,一個是勤勞,一個是勤奮而已,一年到頭,都期盼有個“好收成”!隻是書家印人的“收成”,主要是以作品形式呈現出來——作品才是硬道理!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吳昌碩刻 能事不受相促迫 ,甲寅谷雨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吳昌碩刻 随庵,戊午谷雨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吳昌碩 黃矢大罟集聯,己未谷雨

吳昌碩幾乎在每個節氣都有作品,可見其勤奮程度,不叫一日閑過。書法就是慢生活,正如吳昌碩印文所記“能事不受相促迫”,凡事還是悠着點好。當然,前提是身體一定要好。古稀之作,真力彌漫,平中見奇,全為石鼓筆意。邊款記“摘王辋川詠山水幛子句,為一亭老兄刻。”,後又補“杜少陵誤作王辋川”。“随庵”邊欄處理極精彩,唯留底邊,其餘三邊若有若無,氣息空靈。邊款字迹蒼茫老辣:“老缶為随庵主人制”,時75歲。從“黃矢射虎出又中, 大罟執魚碩而鮮”篆書聯可見,吳昌碩數十年如一日沉醉于《石鼓文》而矢志不移。他以行草書筆法融彙篆隸,把平正整饬的《石鼓文》寫的放縱、恣肆而又極其雄強,用此來強化了篆書的書寫性和線質的表現性,并為大篆古法注入了現代意識,最終形成了吳氏特有的用筆基調:雄俊爽快,蒼茫樸厚,古氣生發,厚重中透着靈氣,最終給人以大氣磅礴、排山倒海的藝術感受。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童大年刻 大年康吉,丙辰谷雨

書家印人要學會像童大年一樣,自得其樂,自己祝福自己,印文多見“某某無恙”之類,童大年曾刻過一方“大年康吉”,邊款記:“取法晉磚文大意”,深得精髓。“大年”二字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節日,通俗好記。一如他的印風,樸實自然,稍嫌老實,但比當下的花裡胡哨、故作姿态,勝過百倍。作為職業印人,糊口不易,飽腹之餘,仍有個性之夢。這就是一個書家印人的真性情吧。賣字刻印,整天挂在嘴上,錢錢錢,未必是好事。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蔣仁 十圍五色行書聯,己酉谷雨

蔣仁“十圍龍竹高于樹,五色神芝秀結拳”,取法顔、董,與王文治書法有類似處,隻是王更熟練一些,筆法上規律性成分更多,蔣仁之書更多生趣。此聯款署“己酉”,時45歲,正當盛年。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何紹基 庾信《鏡賦》四條屏,丁卯谷雨

何紹基節錄《庾信<鏡賦>》篆書四條屏:“鏡台銀帶,本出魏宮。能橫卻月,巧挂回風。龍垂匣外,鳳倚花中。爾乃照膽照心,難逢難值。五色蟠雲,千年古字。” 谷雨的那一天,恰好下起了雨,他老人家寫下四條屏,真氣彌漫,如銅澆鐵鑄般,正是他所期望的理想效果。書寫必須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大字。幾十個字寫下來,渾身是汗。該書作于同治丁卯年(1867),何紹基近七十高齡,功力爐火純青。他在吸取前人書藝養分的基礎上,将行書的氣和隸書的勢有機地揉入。筆道上,方、圓筆、粗、細筆渾然一體,所呈現出獨具一格的篆書風姿,乃衆所不及。在其凡能展現其風格的楷書、行書、草書及隸書作品中,均參有篆意,形成各種書體都呈現出古拙樸茂之趣,這是何紹基書法最具特色的一環,其融會貫通的能力,令人欽佩。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左孝同 百卉萬峰篆書聯,庚戌谷雨

左孝同是左宗棠季子,善大小篆,能傳其父之法。“百卉生時多雨露,萬峰高處起煙雲”聯語很有氣勢,既有近景,也有遠景,信手拈來,落筆不煩。書法寫的就是個人心性。運筆如蠶吐絲,既輕松流暢,有内斂含蓄,筆力遒練,如綿裡裹鐵。結字追求均勻布白,體勢沉着,顯得平穩安詳。布白均勻和疏密對比都能顧及到,尤其注意到了同向筆畫的平行和對稱關系安排。通篇做到了疏宕與堅實,空靈與豐厚的對立統一。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近代 蕭退闇 如曙應聞對聯,戊子谷雨

蕭退庵篆書“如曙青鳥子,應聞白馬經”用筆圓健而流潤,老辣犀利,卻不見霸悍與火氣,運筆十分貫氣,擺脫了拘謹,而不流于浮滑,方圓兼融,力感更為強烈,筆畫形态飽滿而厚實。結字緊湊,一改左右勻稱工穩的小篆格局,有意欹側增加了趣味。字形着意求方、求扁,這是追求古意的結果。氣息古樸而真氣彌漫,疏密穿插得體。行書款生澀老到與篆風相映成趣。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谷雨:布谷雨鳴,墨妙珠林

清 胡嗣瑗 集《禮器碑》聯,丁醜谷雨

胡嗣瑗集《禮器碑》聯“秦漢高文備華奧,孔顔至樂在安和”筆法奔放,融入行書筆法,結字多為正方,端莊雅緻,然整體上少了漢隸的渾厚和古樸,有清新流利之風。胡嗣瑗曾因文名被直隸都督馮國璋聘為督軍公署秘書長,繼而随馮赴江蘇都督任,頗受青睐。精通史學,擅長詩詞、書法。

谷雨來臨,預示着一個繁衍生機、勃勃榮興時節的到來。谷雨連結着春天和夏天,過完谷雨,夏天便悄然而至。其實谷雨不僅僅隻是和鄉村、農民、農業相關。所有的節氣之名極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人參與,賦予了詩意。谷雨也存在于曆代詩人的筆下,描繪的是農耕文明的圖景。時不時讀一讀,羨煞古人。谷雨播谷,布谷鳥必然駕到,可以感受杜鵑夜啼、櫻桃紅熟、茶葉飄香的暮春季節。當然,不僅有想象中的意境之美,也有現實之美。一夜風荷,好雨伴眠。清晨起來之後,放眼望去,地裡鑽出嫩黃的新芽。微風吹過,那一畦畦嫩芽便随風搖曳。從破土發芽到拔節長高再到開花結果,那是生命中最美的意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書法所适應的古典環境,核心便是農耕文明。通俗地講,就是“慢生活”。

現代社會,一切呈現加速度的變化。書法的“慢熱”和現實功利之間不可避免的沖突。凡此種種,必須深入思考——到底是書法不再适應當下時代?還是我們不再适應書法?書法真的是不斷走向衰落嗎?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書法始終需要時間過程,需要心态從容。就像今天的科技高速發展,但人依然離不開米面水油,無法擺脫生老病死。萬事萬物都包含變與不變的統一。

(本文原題為《布谷雨鳴 墨妙珠林——谷雨書畫印》。)

責任編輯:陸林漢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