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産業“五大魔咒”,怎麼破?

數字化産業“五大魔咒”,怎麼破?

圖:圖蟲

來源:21tech

作者:白楊

編輯:張偉賢

“在過去20多年中,得益于中國10億網民基數,消費端推動了網際網路産業的蓬勃發展,但随着人口紅利見頂、創新乏力、惡性競争等問題凸顯,監管力度一步步加大,目前增速已經顯著放緩”,4月19日,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表示。

與此同時,随着全面數字化時代開啟,網際網路正從消費端向生産端、政府端攀升。但齊向東指出,消費網際網路的神話不再适用于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數字化産業的一員,而這些企業在借鑒早期網際網路成功模式時,不約而同遇到了“五大魔咒”。

數字化産業“五大魔咒”

第一個“魔咒”是燒錢補貼圈使用者的“圈地魔咒”。齊向東表示,早期處于流量紅利時代的網際網路産業獲客成本和試錯成本都比較低,跑馬圈地的确可以擴大規模、搶地盤,然後再通過快速試錯、快速疊代實作小步快跑。

而在數字化時代,B端獲客成本很高,如果通過跑馬圈地、讓利等方式獲客,會造成巨大的市場投入,導緻研發資源不足,不利于企業長期良性發展。同時B端試錯成本高,一旦出錯就可能是重大損失,客戶留存更無從談起。

第二個“魔咒”是人員增速超過營收增速的“人效比魔咒”。To C企業一個産品面對的是海量使用者,一旦産品研發成功就是“一本萬利”,随着使用者規模不斷擴大,邊際成本優勢也更加凸顯。是以,早期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普遍都擁有人口紅利帶來的很好的“人效比”增長曲線。

但到數字化時代,To B的競争力源泉不是客戶邊際成本優勢,而是組織能力。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服務客戶越多,會推動企業規模擴大,但有可能陷入人效比“死亡陷阱”。

第三個“魔咒”是照搬國外遭遇水土不服的“舶來魔咒”。網際網路産業早期是從“舶來”模式發展起來的,每個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或多或少“複制”學習了國外的成功模式,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但在數字化産業中,由于中外企業數字化程度的顯著差異,将國外模式照搬到國内,可能會遇到嚴重的“水土不服。”

第四個是标準化産品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标品化魔咒”。網際網路産業是靠标品化崛起的,一款産品可以适用于千萬級甚至上億使用者。但在數字化産業中企業客戶業務複雜,個性化強,很難實作“标品化”。為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功能需求,服務提供商要對産品進行定制開發,研發周期一般是9個月,這就造成一款産品的定制難、複用難。

第五個是更新疊代難、缺乏持續創新的“更新魔咒”。網際網路産業中,過去更新疊代很容易,隻要在服務提供端統一操作即可。數字化産業中,企業客戶的網絡架構、資訊系統非常複雜,擴充、更換、新增産品或功能都比較繁瑣,涉及到資料遷移、網絡變更、算力擴容等多個環節,更新疊代難度指數級上升。這導緻很多客戶擔心影響業務連續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甯可遷就落後系統,也不敢貿然更新或更換。

齊向東認為,這五大魔咒,既是網際網路産業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更是整個數字化産業遇到的“絆腳石”。

靠平台化破局

至于如何打破上述“五大魔咒”,齊向東表示,通過研發平台的量産,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

而齊向東之是以敢于給出這樣的答案,也是因為過去幾年,奇安信已經通過實踐,嘗到了平台化的甜頭。

從2017年開始,奇安信開始逐漸落地“平台化”戰略。2019年,奇安信基本完成了“鲲鵬”、“諾亞”、“雷爾”、“錫安”四大研發平台;2021年3月,奇安信又推出“川陀”、“大禹”、“玄機”、“千星”新四大平台,形成八大平台研發矩陣。

對奇安信而言,随着主要研發平台的全面量産,“五大魔咒”也将被不斷提升的平台效率所打破。

比如,通過鲲鵬平台的量産應用,同等規格性能下成本可降低一半,讓邊界安全系列産品的成本效益實作倍增。同時,研發平台還加快了産品創新速度,極大降低試錯成本,實作低成本獲客和留存。

再比如,奇安信30多款終端産品,基于川陀平台的統一式量産,在保障低bug、高品質的前提下,成本可下降三分之二。

齊向東稱,平台化是奇安信集團長期的戰略,而該戰略将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研發平台化,通過研發平台的成功量産,推動研發人員實作人效比40%左右的提升,為奇安信2022年的盈利打下基礎;

第二步是産品平台化,通過實作安全産品協同與資料統一管理,全面提升産品競争力,保持營收高增速;最後是能力平台化,通過适應安全行業整合化趨勢,帶領行業走向集中化,改變小規模、零散化、同質化的現狀。

齊向東還透露,平台量産帶來的收益,将不僅是奇安信,更是整個網絡安全行業。接下來,奇安信将向生态夥伴全面開放研發平台,并将在今年的BCS大會上,公布詳細的生态夥伴認證标準并開放平台接入申請通道。

編輯:盧陶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