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作者:文刀貳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文/文刀貳

有一次,楊麗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日常。

鏡頭下的她身材苗條,身穿白衣,頭戴着一頂帽子。

雖然臉上是掩蓋不住的歲月痕迹,可是姿态依舊優雅美麗。

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日常。

評論區卻出現了無比令人下頭的言論。

一個網友在她的賬号下指責人說: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所謂活出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歲,到了100歲,你的容顔難道還能保護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話說得有幾分語無倫次。

但意思在開頭第一句就概括了:“女人不生孩子,就是失敗!”

在21世紀的今天,居然還會聽到這種奇葩的理論。

更為奇葩的是。

這樣認為的人,并不占少數。

評論發表沒有多久,點贊就破萬了。

他們都認可了這種言論。

女人,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工具。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身為一個女人,你沒有随着大衆潮流走,像其她人一樣,結婚生子,然後再為孩子奉獻自己的生命,那麼,你就是失敗的。

不管你在事業上做得多麼成功。

她們用自己的思維,精準地批評了楊麗萍!

因為她就是無兒無女,63歲,仍然獨身一人。

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舞蹈。

忘記了生活。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一、“孔雀公主”的艱苦童年

楊麗萍這個名字,對于觀衆來說,不論男女老少,都不陌生。

不過往前數60多年。

誰都不會想到,她能夠有今日的成就。

1958年,楊麗萍在雲南洱源縣出生了。

不過她的投胎技術不怎麼好。

選擇的家庭條件很糟糕。

貧困又窮苦。

母親是個童養媳,被爺爺用一袋鹽從别的村子裡買回來的。

來到楊家的時候,才十幾歲。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那時候的楊家,還是村裡的“大戶”。

經濟條件比較好。

父親楊印寶是個中學生。

那個年代,能上到中學,那就是知識分子,文化人!

是以一開始,她家還可以,父親有工作,是人人尊重的教書先生。

父親教書。

母親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這看起來似乎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組合。

不過可惜。

她生錯了年代!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若是早出生幾十甚至百年,這樣的家庭确實是沒有問題的。

偏偏她出生在了新中國發展曆史最為動蕩的時候。

9歲那一年。

因為一些原因,她的父親楊印寶成了“罪人”。

這種情況下。

父母離了婚。

她的父親,離開了他們。

從此,母親帶着她,還有三個弟妹一起生活。

一個女人拉扯着四個孩子。

那難度可想而知。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家中無頂梁柱。

作為家裡的長姐。

她也被迫提前長大,幫着母親一起承擔家庭責任。

所有山裡孩子做過的家務事。

她全都做過。

不過饒是如此懂事,也改變不了這個貧困的家境。

養四個孩子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賣掉一個吧?

這樣不僅減少了人口負擔,還能夠得到一筆錢,改善生活條件。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接壤着東南亞那邊的雲南。

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并不少見。

許多人家都會把孩子賣到高棉等地區去,以換取錢财。

受到環境的影響。

楊麗萍的母親楊仙果也不免被同化,動了這樣的心思,想要賣掉楊麗萍。

幸運的。

她的母親還沒有來得及實施這樣的行為,她便收到了西雙版納歌舞團向她抛來的橄榄枝,邀請她加入這個歌舞團。

生長于山野之間,從來沒有學習過舞蹈。

但是她卻熱愛着舞蹈。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以前隻能在山裡觀察着大自然的一切,跟着風翩翩起舞。

現在擁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站到舞台去。

她心動了!

毫不猶豫地就做了決定,去!

一定去!

她這一走,家裡就喪失了一個勞動力。

而且自己本來打算賣了人換錢的。

走了的話,一切就打水漂了。

楊麗萍的母親沒什麼知識文化,隻看到這眼前的利益。

考慮到楊麗萍去歌舞團後自己的處境。

她果斷地選擇不讓人去!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為了留住她。

楊仙果甚至将她鎖起來,不讓出門見人。

自由的鳥兒不會因為被折斷翅膀就放棄嘗試一切可以飛翔的機會的。

她逃了!

她撬窗溜鎖,逃離了家,加入到了西雙版納歌舞團中。

那一年,是1971年。

這個姑娘,才不過13歲。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二、舞團裡的“另類”

“人,隻要有一個勁,就不會倒下!”

楊麗萍的一生,很好地驗證了她自己所說的這一句話。

她按着自己的心意,如願地進入了歌舞團。

但是并沒有直接的就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她的生活,依舊不容易!

野路子出家的她,和歌舞團的專業舞者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個崇尚自然舞。

一個是早已系統規劃的傳統舞。

二者碰撞,摩擦是免不了的。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是以在西雙版納歌舞團的日子,也并非那般的簡單輕松。

她要堅持自己的想法。

又要處理這些人際關系。

那個年代,歌舞團裡還有一些特殊的任務,要上山下鄉去表演。

一個月有30塊的補貼呢。

當時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也不過如此。

本來就是苦日子過來的楊麗萍身上有一個堅韌性。

是以即使這樣,她還是選擇在歌舞團留了下來。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因為不是專業的舞者。

在歌舞團的表演裡,她往往是不能夠擔綱主角。

隻能作為替補存在。

直到1979年。

一部民族歌舞《孔雀公主》才讓她出了頭。

臨近開演,然原定扮演女主角的演員卻生病了。

作為替補的她這才有機會上場,表現自己。

有些人。

隻要你給她機會,給她舞台,她就能還給你無數的驚喜。

楊麗萍便是這樣的!

一個“七公主”讓她聲名大噪,由此替代了刀美蘭,成為了新的“孔雀公主”。

這個孔雀公主不正宗!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傣族的公主,怎麼能是一個白族的姑娘?

刀美蘭是瞧不上她的。

不過不管人再怎麼不樂意。

楊麗萍确實靠着超脫的表演,在一戰成名,還擁有了衆多的粉絲追求者。

上到州上司子弟,下到平民百姓,都認可了她的孔雀公主。

甚至還有人在她的床頭放了一把刀。

為什麼放刀?

淳樸的少數民族人民想法非常單純。

我就喜歡她,誰要是跟我搶,追求她,我就跟他拼了!

不過可惜,這樣炙熱的愛慕并沒有能夠赢得楊麗萍的芳心。

在在歌舞團裡,在整個雲南都沒有!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三、北上的痛苦和溫情

楊麗萍的第一段感情,是在北京發生的。

1980年。

中央歌舞團要從各地選一個少數民族加入他們。

憑着《孔雀公主》大火的楊麗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這個幸運兒。

于是她跨越了兩千五百多公裡,從雲南來到北京。

全世界的正經歌舞團都大同小異。

他們都有着原本屬于自己的舞種表演規定和練習方法。

這個山中精靈飛入鬧市,就完全變了模樣!

“跳不開”、“劈不了叉”、“拉不平”。

她跳着從國外引進的芭蕾舞時,是怎麼也做不對。

“我僵掉了,我的身體被束縛。”她如是的說。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創新的民族自然舞和傳統的芭蕾舞。

又是一次碰撞!

遺憾的是。

這次在這裡。

人生地不熟,也沒有人為她說話,挺身而出,幫她适應歌舞團的生活。

她隻能夠靠自己。

但是學習這種舞蹈,對于她來說又是一個折磨人的過程!

擺在她面前的選擇隻有兩個。

同化,接受這種折磨,努力練習跟上她人的腳步。

第二個,堅持自我,還是學習創新她自己本來的舞種。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學舞蹈本身已經是一個極不容易的事。

再為了學舞蹈而舞蹈,更會讓她痛苦。

因而她率性的選擇了堅持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練功。

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楊麗萍也不例外。

因為她的不合群。

跟不上團裡的訓練節奏。

迎接她的,是更加猛烈的暴風雨。

沒有人願意跟她在一個宿舍,被安排住進團裡的倉庫。

還被扣除每個月七塊五的營養費,沒有練功服。

所有的一切,幾乎都要靠自己自給自足。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人的心總是難免會柔軟些。

别人的一丁點好,便可以讓她付出全部。

是以她談戀愛了。

男方也是一個舞蹈演員。

兩人感情甚笃,很快就結了婚。

可惜,激情期過去,才發現彼此并非那麼合适。

于是她主動離婚了。

對于這第一段感情。

她沒有提及太多,甚至在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日子,她也鮮少提及。

唯有後來在電視訪談中才說了那麼一點,但也并不深入。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如果你覺得你自己所堅持的是對的,那麼就堅持到底,不要太過去在意别人的目光!

在中央民族歌舞團被孤立那些年。

她始終堅持着自己,最終,到底又再一次迎來了屬于她的機會。

1986年。

第二屆全國舞蹈大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她也想去參加。

不過她們歌舞團早有自己的代表。

她是沒有參與權的。

但人并沒有放棄,找到了負責活動的文藝幹事,将自己表演的帶子交給了他。

大概這個文藝幹事也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好苗子。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非親非故的。

他也幫忙了。

在比賽的休息間隙。

将楊麗萍自己創作表演的舞蹈帶子給了節目組評委。

那一年。

她如願的拿到了比賽的第一名,還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舞蹈明星!

這一次。

她沒有再因為不能像别人一樣而受到歧視。

相反的,因為獨特,受到了全國追捧,成為無可替代的“孔雀公主”。

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峰期。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四、為舞蹈放棄婚姻和孩子

在事業最為紅火的時候。

她的第二段感情也轟轟烈烈的到來了。

1990年。

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舉辦。

楊麗萍收到了活動邀約,請在她閉幕式上表演1986年獲得舞蹈大賽第一名的舞蹈《雀之靈》。

正是這一次表演,吸引了另一個人的注意。

那就是美籍華人劉淳晴。

他見過楊麗萍在亞運會上的表演後,便對人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有一個人愛着自己。

誰會不願意呢?

楊麗萍接受了他的追求,并且在1995年,同對方走進婚姻殿堂。

劉淳晴喜歡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楊麗萍。

是以也并不會因為結婚而讓她放棄自己的舞蹈事業。

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愛好,感情自然是如魚得水,非常的好。

不過可惜。

再好的感情,也抵不過世俗。

結婚了還一直在外邊抛頭露面的。

還一直不生孩子!

這怎麼能行?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劉淳晴支援她,家裡的長輩卻不能支援。

于是,44歲的楊麗萍,面臨了和普通人一樣的難題。

被長輩催生!

生吧。

有一個孩子或許也不錯。

為了舞蹈一直選擇不生孩子的楊麗萍第一次有了生孩子的想法。

她去了醫院,咨詢關于生孩子的注意事項。

可是醫生卻告訴她,她現在的體脂太低了,要生孩子,體脂率必須要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留着5厘米的長指甲,為了保持輕盈的身材,幾乎不吃白米飯,連多吃一塊蘋果,都算是暴飲暴食。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這麼多年,她一直堅持下來了。

但是如果要增體脂,就必須打破這些禁忌。

而且還要有一年的時間,不能夠跳舞,以及産後她身材的恢複和舞蹈生涯的影響。

她愛劉淳晴,但更愛舞蹈。

種種考慮之後。

她放棄了自己平生第一次要生孩子的念頭。

普通人家,結婚不生孩子,婚姻都大機率的走向悲劇。

何況像劉淳晴這種富豪家庭。

家裡真有資産要繼承的。

是以沒有例外的。

這一次的決定,也讓她二人恩愛十多年的夫妻感情,走到了盡頭。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不過這個結束,是她選擇的,并非男方。

她主動将拟好的離婚協定書交給了劉淳晴,兩人就這麼和平離婚了。

婚姻沒有了,但是愛情依然存在。

2003年。

回到雲南采風,為《雲南映象》編舞時,她還會将那些旅途中的照片寄給遠在台灣的劉淳晴。

兩人一直保持着親密的聯系。

“不會和劉淳晴再結婚,劉淳晴有他的責任,他有權利生兒育女,當然,我也不會拒絕劉先生在我身邊,我也有愛的情感,一切順其自然。”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他們的感情,一如她說的。

不會再結婚,但是又順其自然的在一起。

放不下她的劉淳晴,最終還是回到了她的身邊,默默地支援着她的舞蹈事業。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這世上,就是來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随着年齡的逐漸增長。

沒有生孩子這個事情頻繁的被人提起,并且對她的決定嚴加苛責,但楊麗萍對自己的人生始終是有着清醒的認知的。

她明白自己在追求什麼,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演出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她為舞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如她說的,一棵樹也是我的兒子,一朵花也是我的女兒。

她從山野而來。

又将一切,都回歸了山野。

用自己方式,把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展現給觀衆看。

至于那些争議聲。

一如當初在西雙版納歌舞團和中央民族歌舞團時一樣。

一旦選擇,便堅持到底,隻要這個選擇沒有傷害到别人,就可以自動的屏蔽掉,單純的做自己就好。

看完記得關注@文刀貳 圖檔來源網絡 侵删

往期精彩:“豪門女王”邝美雲:看得起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吳啟華:人生過半,我已浪子回頭

楊麗萍:我生命裡的舞蹈永不謝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