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媒綜合觀察:衰退是阻止通貨膨脹的唯一途徑嗎?

紐約時報4月14日刊登Spencer Bokat-Lindell的文章,分析衰退是否是阻止通貨膨脹的唯一途徑。

周二,有消息稱,3月份通貨膨脹繼續惡化,消費者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5%,是1981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增長。雖然所謂的核心通脹率,剔除了燃料和食品的不穩定價格,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一時的激增,自2月份以來确實開始有所下降,但是,勞工的實際工資仍在遭受侵蝕。如果對高通脹的預期變得根深蒂固,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價格可能會失去控制。

美聯儲希望通過提高短期利率來避免這種情況,官員們預計到今年年底短期利率将上升1.9個百分點。

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即使成功的話,也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更高的利率使各種債務,從抵押貸款到汽車和商業貸款,變得更加昂貴,進而推動通貨膨脹率下降。出于同樣的原因,它們也可能推高失業率并引發經濟衰退。事實上,根據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的研究,自1961年以來,美聯儲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貨膨脹的9個例子中,除了一個以外,其他都出現了衰退。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無疑意識到了這一記錄,他說他的目标是設計一個"軟着陸":經濟活動逐漸放緩,以幫助遏制飙升的價格,但卻不危及複蘇。但是,央行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是否能實作這樣一個罕見的成就?還有什麼其他不受其控制的因素可能會影響美國的經濟前景?以下是人們的一些看法。

美聯儲不能拯救我們

正如《泰晤士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所解釋的那樣,關于目前的通貨膨脹的原因,大緻有兩派觀點。第一種觀點,即"過熱派",指責一系列大範圍的刺激措施,如CARES法案和美國救援計劃,将需求推向經濟生産能力之外。第二種觀點,即"串聯派",認為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引起的消費者支出從服務轉向商品的結果,而它還恰恰發生在供應鍊和勞動力市場被破壞的時候。

正如約翰-卡西迪在《紐約客》中指出的那樣,也許反對"過熱者"假說的最有力的論據是,在以非常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大流行病的其他國家,價格也在迅速上漲。上個月,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7.5%,比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低得多。"在歐洲,他們沒有像我們那樣做大的刺激措施,但是,現在的通貨膨脹率幾乎和我們一樣高,"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Austan Goolsbee認為。"這是一個全球現象。它主要并非來自美國的刺激措施。"

如果供應方中斷是主要原因,那麼加息可能被證明是一個有缺陷的解決方案。

鮑威爾已經警告說,勞動力市場緊張到了"不健康的程度",他引用的事實是,每個找工作的人大約有1.8個職位空缺。但是,"僅靠加息不能增加勞工的供應,也不能緩解人們對新冠病毒的恐懼,"Rachel Siegel在《華盛頓郵報》中寫道。"他們不能為工作的父母提供事先串通的人服務,改變移民政策或吸引早期退休人員回到勞動力隊伍中。根據一些估計,這些人約有260萬人之多。"

同樣,加息也不能解除供應鍊的束縛,無法降低汽油和食品費用,或緩解推動租金上漲的住房短缺問題。埃裡克-萊維茨在《紐約》雜志的一篇文章《美聯儲無法拯救我們》中寫道,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進行土地使用改革和對住房進行公共投資,同時采取聯邦行動,在短期内鼓勵全面的能源生産,在長期内鼓勵可再生能源生産。

"鑒于我們現有的權力平衡和一系列機構,提高利率可能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好的反通貨膨脹工具,"萊維茨寫道。"但是,這本身就是一種危機。我們不能繼續依賴那些更熟悉而非有效的政策工具。自滿的代價太他媽的高了。"

硬着陸的理由

也許過熱學派最突出的成員是拉裡-薩默斯,他是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的前經濟顧問,他警告說,國家的疫情刺激政策有"我們在一代人中沒有見過的那種通貨膨脹壓力"的風險。

薩默斯仍然認為,這些政策在推動價格上漲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他認為,如果供應方面的問題是主要的罪魁禍首,拜登政府在短期内補救的工具就頗為有限,而且,它一直不願意使用它所擁有的那些工具。結果,在他看來,美聯儲加息的義務仍然沒有改變。

他在《泰晤士報》專欄作家Ezra Klein最近的一檔播客節目中說:"把通貨膨脹歸咎于供應,可供應不是一個借口,"。"這是你必須處理的環境中的一個現實。是以,我們的工作是尋找過熱的措施,當你看到過熱的措施時,要采取克制措施。"

薩默斯認為,美聯儲将需要把利率提高到4%甚至5%來抑制通貨膨脹,顯然比官員們現在似乎考慮的要更積極的加息。他承認,這種緊縮貨币政策的後果可能會是很痛苦,會導緻鮑威爾正在尋求避免的那種硬着陸。"薩默斯告訴克萊恩:"我認為,如果不發生至少是溫和的經濟衰退,我們就不可能回到2%的通脹率。"

但是,如果美聯儲現在不控制通貨膨脹,一些人擔心它可能會成為自律性延續。泰晤士報》的Jeanna Smialek寫道:"如果消費者和企業年複一年地預期價格快速上漲,這将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迹象。"如果公司覺得提高價格很舒服,而消費者接受了這些更高的成本,但要求更大的工資來支付他們不斷增加的開支,這種預期可能會成為自我實作的情況。"

認為硬着陸比通貨膨脹失控的長期影響更可取的并不隻有薩默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總裁威廉-杜德利認為,如果美聯儲去年開始加息,通貨膨脹就可以得到控制而不會引起經濟衰退。但現在,他認為衰退"幾乎不可避免"。

軟着陸如何才能發生

正如《泰晤士報》的本-卡塞爾曼報道的那樣,大多數經濟預測者仍然認為,短期内經濟衰退仍然不太可能發生。首先,有迹象表明,一些商品,如二手車,價格已經在下降。這種下降可能要歸功于零售商的庫存延遲積聚,這些零售商在大流行的早期過度購買,同時消費者的需求又轉向了服務。

專門從事供應鍊分析的Freight Waves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雷格-富勒寫道:"這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畢竟貨運價格将下降。最近的庫存短缺到現在的過剩,可能會導緻價格打折扣,而不是增加。"

即使通貨膨脹繼續拖累美國經濟,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經濟足夠強大,可以繼續增長,盡管速度放緩。正如克魯格曼所認為的那樣,由烏克蘭戰争引起的汽油和食品價格上漲,以及美聯儲的适度加息,這些因素的結合可能足以減緩增長,而不會使其癱瘓。

投資銀行Jefferies的首席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同意這個觀點。她告訴《泰晤士報》:"建構一個非常負面的叙述很容易,但是,當你真正看到所有這些影響的規模時,我不認為它們足以在未來12個月内将我們推入衰退。我隻是不知道什麼會導緻企業完全發生180度的轉變,從'我們需要雇用所有這些人,但因為我們找不到他們,就會'變成'我們必須裁員'。"

正如Insider的Ben Winck所解釋的那樣,這種樂觀态度的一個原因是,即使有通貨膨脹,美國人仍然享有企業利潤和家庭儲蓄在疫情中積累的大量緩沖。他援引彭博社經濟學家的估計,指出美國人總共持有約2.5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其中隻有約27%将用于支付與通貨膨脹相關的費用。

溫克寫道:"那麼,美聯儲的政策回撤時機可能恰到好處。"雖然美國人對經濟感覺不好,但他們仍然在大肆消費,而且也有更多的儲蓄可以利用。對勞工的需求也處于曆史水準。更高的利率将抑制經濟複蘇的速度,但是,如果鮑威爾是正确的,考慮到這種情況,美聯儲正在走向一個非同尋常的軟着陸工程。"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