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是非暴力溝通呢?實際上這是一套标準的溝通流程及方法,有四個步驟,第一步:要講出你看到的客觀事實,而非你的觀點;第二步:要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表達你的情緒;第三步:要分享你的需要,而非指責;第四步:要提出明确的請求,而非指令。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非暴力溝通就是非常簡單的四步:講事實、講感受、講需要、講請求。但即便是簡單的四步,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得到,為什麼?因為我們常常被暴力的情緒所掌控,用盧森堡博士的話說:“如果我們隻想改變他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并不是适當的工具。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相交。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愛。

一旦人們相信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顧雙方的需要,那麼,他們才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願望是請求,而非指令。”是以堅持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與人溝通,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造成暴力溝通的因素。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就是道德評判,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就會把他的行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錯誤的。

在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那本書裡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話說有一天柯維坐地鐵的時候,看到有一個爸爸帶着幾個孩子。那幾個孩子當時就是完全地失去了控制,特别地鬧騰,已經妨礙到了周圍的人,但是那個爸爸毫無作為,就一個人在那坐着發呆。

這個時候,柯維明顯有點情緒,而且内心已經給這位爸爸下了評判:這是一位不負責任的爸爸。于是他就走過去,帶着不滿跟那位爸爸講:你要管一下你的孩子,那個爸爸突然驚醒,連忙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孩子的媽媽就在一個小時前剛剛去世,是以現在孩子們可能也和我一樣都有點慌亂。對不起。”聽完這位爸爸的道歉與解釋,柯維覺得自己異常地武斷及狹隘。是以我們一旦内心有了道德的評判,溝通的話語肯定就是暴力的。

導緻暴力溝通的第二個因素是比較,你看看人家老張開的車,看看老李一年賺多少錢,這可能是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抱怨,真正悲慘的人生,就是從比較開始,真正的傷害也是從比較開始。尤其是為人父母,千萬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進行比較,千萬不要說:你看看誰誰多懂事兒,你看看誰誰學習多優秀等等。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第三個暴力溝通因素是回避責任。我們太願意使用“不得不”了,好像什麼事情都是他人逼我的,都是他人的責任一樣。妻子讓你少點加班,多陪陪孩子,你說我不得不加班啊。你跟朋友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喜歡,朋友勸你那就别幹了,你卻說:為了生活,我不得不幹啊。這些話似乎聽起來都有道理,但是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就不會作出選擇。确實有人會說,很多事情就不得不做啊,上司讓我做的事兒,我能不做麼?一天上班就夠累了,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喂奶換尿布,也是不得不做的啊。

那我們看看盧森堡博士是怎麼說的,有一次在與家長和老師讨論回避責任所帶來的危險時,一位女士氣憤地說:“有些事你确實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歡!我認為,告訴孩子有些事他們也不得不做,并沒有什麼不對。”于是盧森堡博士請她舉例說明,比如什麼事是她不得不做的。

這位女士很不屑地回答說:“這太容易了。今晚離開這裡以後,我不得不做飯,我讨厭做飯,我早就受夠了。但是二十年來,我每天都不得不做飯,即使有時累得像一條狗,因為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然後盧森堡博士說:“我聽到你長期做自己讨厭的事情,我很難過。”

博士上來沒有先否定說,你說的這些都不對,這不是什麼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先在情感上安慰這位女士,并且表達了希望非暴力溝通能幫助她找到解決的辦法。很快這位女士就在學習中找到了靈感和方法,學習結束回到家後,她就告訴家人不想再做飯了。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三個星期以後,她的兩個兒子參加了一個研讨班,這讓我們有機會了解他們怎麼看待母親的決定,大兒子感歎說:“馬歇爾,我想和自己說‘感謝上帝’。”然後他解釋說:“也許她終于可以不在吃飯的時候發牢騷了。”是以如果你真的不想做飯了,作為自己的主人,你是可以作出選擇的。盧森堡博士也倡導大家說,我們可以做一個嘗試,把“我不得不”改成“我選擇”,當你把它改成“我選擇”的時候,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這份工作我雖然不喜歡,但是為了生活和家人我選擇繼續幹。再比如雖然老闆讓我加班,但是為了可以多陪陪孩子,我要和老闆談談我可以提高效率,如果老闆不同意,那我選擇離開等等。有些時候,我們确實很難作出兩全的選擇,不是左右為難就是前後掣肘,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要用什麼樣的态度面對選擇。

第四個暴力溝通因素:強人所難。我們對他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脅,如果不聽我的就會怎麼樣,如果不配合就會怎麼樣。這樣的溝通方式如果一方是明顯的強勢,一方是明顯的弱勢的時候,更容易造成傷害。家長和孩子就是這樣的典型,是以說家長千萬不要用威脅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這樣做孩子唯一能得到的隻有傷害。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這種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威脅強人所難的方法。隻要你稍一放松,張口說話就容易給别人造成暴力溝通的傷害。

《非暴力溝通》微書課李甯精講:6、造成暴力溝通的四個因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