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戀愛腦的女生,如何變得更強大

最近,有個話題沖上熱搜:如何看待戀愛腦的女生。

戀愛腦,是現在的網絡流行詞,指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感情和戀人身上,甚至願意付出一些代價,去換取對方的愛意和陪伴。

女明星張雨绮就曾因為在戀綜的表現,被粉絲評為“戀愛腦”,恨鐵不成鋼。那麼,為什麼戀愛腦會遭到這麼多人的抨擊呢?

因為它會讓我們在感情中,喪失自我。

01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心理學家Dorothy Tennov曾經取了400對情侶作為樣本,詢問他們對愛情的态度,分析他們的日記,最終篩選出愛得極緻的一類人群,并取了一個名字“limerence”。

“limerence”描述的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愛情狀态,在這種狀态裡,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渴望和癡迷對方,為對方神魂颠倒。

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戀愛腦”。

一般來說,這類人會具有以下的特征:

侵入性思維:把對方看作全世界,感覺對方侵占着自己的全部大腦,隻想每時每刻地與他在一起,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荒廢了事業和人生。

患得患失:容易焦慮,容易變得不自信,擔心對方不喜歡自己,擔心自己會被抛棄,低到塵埃裡。如果戀人身邊出現“競争對手”,他們會激起強烈的占有欲。

挫折吸引:當愛情受到阻礙,反而使得彼此互相依賴,更加無法自拔。一旦分手,就感到世界崩塌,甚至做出輕生或傷害對方的極端事件。

這種情感關系,是扭曲和不對等的。

而每個人的情感理念的形成,常常與他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

200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作家埃爾弗裡德·耶利内克,就寫過一本驚才絕豔的小說《鋼琴教師》,裡面帶有濃厚的自傳體色彩。

戀愛腦的女生,如何變得更強大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40歲的女鋼琴教師埃裡卡,從小生活在母親的監管下,始終是“母親羊水裡養的一條魚”。她的藝術專業,是由母親精心挑選的;她的交往行為,母親會派密探嚴格把控;她的房間沒有鎖,在母親這裡沒有秘密。

埃裡卡,本意為荒野上的花朵。可這朵花,早早地凋謝了。

但在一次音樂表演上,埃裡卡結識了一個小她二十多歲的男孩克雷默爾,彼此深深吸引。克雷默爾洋溢着青春的懵懂和熱情,喚醒了埃裡卡長期壓抑的潛在性意識。

戀愛腦的女生,如何變得更強大

埃裡卡太過在乎克雷默爾,像沒了水一樣的魚,死死咬住他,直到心理變态和瘋狂的地步。她把母親帶給她的枷鎖,施加在這個年輕的男孩子身上,結果遭到克雷默爾瘋狂的報複和性暴力。

最後,當埃裡卡走出發黴的房間,走向陽光下的人群,看到克雷默爾正快活地摟着一個姑娘大笑。她表情淡漠,将手中的刀,刺向了自己的肩膀。

世界毫發無傷,隻有她浸在鮮血裡,活在失去自我的痛苦裡。

其實,先民們早在《詩經·氓》裡告誡過我們:“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說”,就是擺脫、脫身的意思。

耶利内克在《鋼琴教師》裡,給出了“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的後果。女性總是被禁锢在男性話語下,而她要做的,就是揭露兩性關系中,這種存在的規訓和損傷。

02

娜拉走後怎樣?

當然,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會陷在感情裡,找不到自我。明明知道他很渣,卻仍然放不下他;明明知道不值得,卻仍然飛蛾撲火。

這不僅是我們個體的“戀愛腦”,更因為整個時代生存狀态就是這樣。

同樣,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書寫過一篇講述女性成長的小說《逃離》。

戀愛腦的女生,如何變得更強大

主人公卡拉出生在普通家庭,學習成績也十分平平,是同學們用來嘲笑的對象。但是她并不在乎周圍人的眼光,她唯一想做的,就是住在鄉下和動物打交道。

在18歲那年,卡拉與馬術學校的教練克拉克相愛了。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和克拉克私奔。

這是她的第一次逃離。

然而,逃離後的卡拉并沒有過上她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克拉克有着非常傳統的大男子主義特點,“他什麼時候都沖着她發火。就像是心裡有多恨她似的”。在克拉克看來,“脾氣不火爆還算得上是男子漢嗎?”

快要被逼瘋的卡拉,開始了第二次逃離。

可是,當她坐在開往多倫多的大巴車上,看見自己離熟悉的家越來越遠,周圍的景象越來越陌生時,她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漸漸被未知的恐懼所吞噬。

最終,她選擇下車,給克拉克打了電話。

可以說,卡拉的兩次逃離都失敗了。她想抗拒生活,卻無能為力;她想尋找自我,卻擺脫不了困境。這何嘗不是我們每個現代人的寫照?

那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去真正逃離這種負面狀态?

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文學和閱讀裡,去認識自我,認識時代。隻有将目光放遠,格局打開,才不會囿于無謂的煩憂,而是具備清醒的頭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擺脫“戀愛腦”外,豆瓣時間在最新上線的專欄《以文學與時代的名義發聲——與15部諾獎作品美妙相遇》,為大家精挑細選了一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書目,圍繞着“自我與時代”為年輕的女性面臨的種種問題給出答案,比如:

怎樣打破性别的桎梏?

怎樣正視疫情的創傷?

怎樣擺脫娛樂綜合症?

...

這是一堂文學課,也是一堂建構自我世界觀和獨特人生觀的人文價值體系,我們特别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通路學者張勇,進行獨特新穎和批判性的解讀。

戀愛腦的女生,如何變得更強大

張勇老師專注于中國現當代文學、近現代思想史及文化研究,出版有學術專著《摩登主義:1927-1937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并發表論文多篇,他的課程《諾貝爾文學獎經典作品研讀》備受學生歡迎,好評如潮。

在《以文學與時代的名義發聲——與15部諾獎作品美妙相遇》裡,張勇老師為我們挑選了14位作家的15部作品,從5個熱門話題展開論述:

從“疫情”中分析當下;

從“技術”中拆解理性;

從“消費”中警惕物化;

從“性别”中學會尊重;

從“未來”中把握方向。

這堂文學課并不艱澀,也不枯燥,更像是在一間咖啡館裡,聆聽舒緩的樂曲,細品醇香的咖啡,共享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探求真正的自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