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作者:家家有收藏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家有收藏》繼續關注《跟着文物看古今》特别節目,正在撫州市博物館舉行的“泉州海洋考古收獲成果展”,由泉州市博物館提供122套文物和200多張圖檔。通過此次展覽,讓大家更加了解水下考古出水的文物,讓我們體驗一場不一樣的海洋之旅。今天就來看一件明代漳州窯為了迎合國外銷量創燒的青花牡丹雙鳳紋克拉克瓷盤。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與之前節目中看到的出水文物相比,這件青花大盤釉面有部分脫落,一是因為長期浸泡在海水中吸附了海洋生物造成,再就是在當時燒造時就已經出現了縮釉的情況。另外,漳州窯的青花和景德鎮的青花沒有直接關系,反而是其造瓷工藝與元末明初時景德鎮窯生産的大盤造型有所關聯。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明代的時候雖然實行海禁,但是到隆慶元年,全國隻開放漳州月港對外通商,并設立專門機構。就像宋元時期泉州港的繁榮帶動德化窯、建窯的興盛一樣,月港的繁榮也帶來漳州窯的興盛。不過到了清代禁止海外貿易,漳州窯和福建的很多窯場一樣,開始逐漸衰落。這件瓷盤就是當時專門為出口海外而定燒的,因為當時貨運的船隻名字就叫克拉克,是以也叫“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撫州市博物館講解員韓靜介紹,“克拉克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器内底繪畫花卉草蟲、禽鳥動物、山水人物等主題紋樣,器壁在6到8個不等長方形開光内繪畫雜寶、花卉等圖案。此類裝飾紋樣在當時都是迎合國外為主,在國内并不流行。從漳州窯“克拉克瓷”青花裝飾紋樣的發展淵源可以看出,其青花瓷器多見于盤碟類制品上的圓形、窗格、長方花瓣等形,且排列比較滿密的開光,在中國當時的傳統瓷器上甚為少見。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其實漳州窯青花瓷器的生産曆史并沒有景德鎮悠久,盛燒主要在明末清初,是以它比起景德鎮的造瓷工藝要簡單得多,主要以杯、碗、碟等日用器為主,尤其是大盤比較常見,像這類瓷盤在當時的中東和歐洲十分流行。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漳州地區的窯口雖有中國的元素,但主要還是取用于西方傳統藝術。漳州窯生産的瓷器多數以青花瓷為主,也有少量的白瓷、青瓷以及藍釉、醬釉等單色釉瓷和五彩瓷。青花的呈色通常以藍灰、藍黑為主,胎色呈白或白灰色,胎體較厚,底足大多露胎,較大器物底足多附沙,碗、碟等日用器物多見内底有疊燒的痕迹。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融合中外風格的明代外銷瓷——“克拉克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