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作者:臨渭文化旅遊網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耕織圖 清 焦秉貞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清 粉彩耕織圖碗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幽篁戴勝圖元趙孟頫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雍正耕織圖清佚名

雨生百谷,滿懷生機

  元程棨摹樓璹《耕織圖》局部

  

  寫下這篇稿子的時候,正好趕上降溫。

  中午還豔陽高照恍若夏日,下午就眼睜睜看着天一點點陰暗下來,原本應該明媚的春風,也在陰沉天色中,倍顯凄冷。

  掐指一算,陽春三月中已是暮春,和降溫降雨一起到來的,該是春日最後一個節氣谷雨了。

  而對渭南人來說,這更是一個讓我們驕傲的時節——相傳是因“倉颉作書”而“天知其将餓,故為雨粟”,後人感念倉颉造字的功績,将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定名為“谷雨”。2010年,聯合國啟動聯合國語言日。而中文日,便是谷雨這一天,為的就是紀念倉颉造字。

  谷雨與雨水、小雪等節氣一樣,是反映降水狀态及強度的節氣。古人說“雨生百谷,故曰谷雨”。這既是谷雨節氣名的由來,也是谷雨時節氣候的寫照。

  在二十四節氣誕生的黃河中下遊,谷雨前後正是牡丹花開的時節,是以牡丹花又被稱為“谷雨花”,民間素有“谷雨過三天,園裡看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說法。

  和牡丹一起到來的,還有漫天楊花柳絮。唐人韓愈的“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宋人黃庭堅的“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說的便是此時情景。

  值得注意的是,黃詩的下半部分,又是另外一幅場景——“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畢竟,谷雨前後的茶,乃是一年中的精品。有這等好茶,便是楊花柳絮惱人,也是不怕的。

  說到谷雨時節的茶,便又想起了文征明。

  他有一幅《品茶圖》,題跋寫着: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

  詩倒一般,但是好看處在末尾——“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過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碧山深處,草木蔥茏,開窗見水,汲泉煮茶,而茶湯剛沸,便見友人踏橋而來。此景,此茶,此友,無一不佳。

  與文人們惦記着喝茶不同,古時的統治者在谷雨時節,惦記的更多是耕種。作為農耕立國的民族,大陸古代曆代帝王對耕織均非常重視,所謂“天子親耕,後妃親蠶”乃國之重務。南宋時,有一個縣令樓璹[shú]畫了一套《耕織圖》,獻給了宋高宗,高宗甚喜,一時朝野傳誦,此後數百年,從朝野到民間,出現了大量以耕織為主題的繪畫及各類器物的裝飾,影響中國乃至世界近千年,形成了中國繪畫史、藝術史中一個獨特的現象。

  話扯遠了,回到谷雨。

  谷雨三候分别是:

  一候萍始生:浮萍開始生長。萍,因為“與水相平故曰萍”。“萍始生”雖特指萍,但亦是水生植物的代言物。

  二候鳴鸠拂其羽:布谷鳥梳理它的羽毛。布谷鳥是古代的春神,鸠鳴春暮,“鳴鸠拂其羽,四海皆陽春”。在人們看來,布谷鳥“布谷布谷”獨特的叫聲,似乎是在催耕。布谷鳥還有杜鵑、子規、催歸、杜宇等名字。但是,因叫聲凄切,關于布谷鳥的傳說大多比較凄慘,比方,相傳它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又因為它的“紅唇紅舌”,又有“啼”得滿嘴流血之說;再加上布谷鳥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又有鮮紅的杜鵑花是杜鵑鳥啼血染成的說法。古詩中常常能見到布谷鳥,李白《蜀道難》有“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之句,杜甫有《子規》詩:“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凄。”李商隐的《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名句,說的正是杜宇死後化為杜鵑鳥的傳說。就連曾經寫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也寫過“從今别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當然,也有詩人另辟蹊徑,将悲慘的傳說升華得積極向上,比如王維的名句“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三候為戴勝降于桑:古時立春時,女子按照某些春天品物的形狀剪裁出各種飾物,戴在頭上,稱為“春勝”。戴勝鳥羽冠高聳,鳴叫時羽冠起伏,就像是戴着春勝一般,是以人們将其稱為“戴勝”鳥,又叫雞冠鳥。所謂戴勝降于桑,是說戴勝鳥在桑樹上築巢孵育雛鳥。戴勝鳥對于栽桑養蠶的古代農人來說是一件大事,漢人《孝經援神契》就有“戴纴下,蠶始生。”之句。戴纴便是戴勝。

  一年已過近三分之一,春天即将匆匆而去。“落盡千花飛盡絮,留春肯住欲如何。”楊萬裡舊句,便是提醒我們要抓住春的尾巴,珍惜當下。

  春未逝,夏未至,光陰正好,明媚起航。(師铤)

來源:渭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