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作者:發芽石

歡迎來到音樂評論家董小姐專欄

分享經典音樂,筆式原創評論

像音樂一樣,你,添加一個關注點

董小姐:民歌運動對中國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深遠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經過一整位音樂人的努力,這一趨勢主導了整個8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界的潮流,90年代的校園民歌都在方興未艾,那愛塵與白衣飄蕩的時代,正是春風吹拂着台灣民歌運動,吹入大陸,發展枝條。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民歌運動從齊瑜、蔡琴、張愛佳、劉文正、潘安邦這些歌手中走出來,他們在舞台前大放異彩,但會有默默付的音樂家,為他們寫歌,為他們作曲卻鮮為人知。春節前夕,董小姐剛剛分享了民歌運動中的一個史詩人物,李太祥

傳送門:記住李泰祥——尋找夢想橄榄樹的音樂騎士

今天,讓我們回想一位民間創作歌手——葉家秀,他憑借表達當地情懷,聲名遠流。

葉家秀的名字現在聽起來或許很奇怪,但說到他的作品《奶奶的澎湖灣》、《鄉間小路》和《走夕陽回家》這些歌,恐怕整個華人世界都不知道,人人都能唱。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通過這些充滿當地氣息、田園風光的歌曲,不難看出他的音樂風格,葉家秀被譽為"鄉村民謠祖人"。中國音樂不僅需要像羅大佑、崔健這樣的批判歌手,還需要像葉家秀這樣的音樂家。

"生活方式給了我想法,最重要的是,我在眼睛裡看到的田園詩般的風景,我把它寫下來。

在民歌運動的基礎上,他做出了獨特的方式,拓展了更廣闊的品類,用抒情的優美旋律,為我們創造了童年的畫面和美麗的青春,成為世世代代歌唱的民謠。是以,他被譽為當代音樂界最樸素、最真誠、最善良、最樂觀、最輕松的詩人。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葉家秀與民歌運動

葉家秀出生于台灣花蓮一個不那麼富裕的家庭,山海高海,峽谷是台灣最後一個被漢族遷徙的地方,也被稱為台灣最美的潔淨之地之一。從這裡走出葉家秀,創作的音樂風格充滿了田園風光和當地氣息,與這個陸地公園有着很大的關系。

葉家秀的學生時代,民歌運動還處于默默無聞的早期階段,但這種趨勢首先在學生群體中傳播,愛情文學葉家秀融入其中。

1974年,葉家秀寫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流浪者的獨白》,這是一首比《橄榄樹》問世早五年的歌,追逐自由之光,傾注了一代年輕人的孤獨、悲傷和對愛情的向往。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那一年,葉家秀還不到20歲,剛進入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讀新生。今年,轟動一時的島"淡江事件"尚未發生,民歌伴随着葉家秀這群充滿活力的青年才俊,開啟了中國音樂壇的新紀元。

葉家秀大學畢業時,正是民歌運動的興起。唱片公司紛紛發掘民歌的潛在商業價值,并通過舉辦歌唱比賽選拔優秀歌手進行包裝,對民歌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興歌、海山兩大唱片陣營發起的金韻獎和民歌風格大賽,是當年成功的典型代表。

1978年,葉家秀參加了海山唱片舉辦的第一屆民歌風格團體比賽,并獲得了個人團體獎,進而進入海山唱片公司成為一名創意歌手。海山唱片可謂是天才,中國音樂兩堂級民歌《天啟宇》和《蔡琴》,都是年度最佳民歌大賽。齊宇奪冠,蔡琴獲得第四名。但最終齊宇卻投進了坐在辛格鎮的李泰祥的懷抱。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影響深遠的1979年

1979年,海山唱片決定與新晉新人潘安邦搭檔。潘安邦出身名門,爺父兩代都是将軍,世間孩子又長又高又帥,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也是苗虹的根源。唱片公司安排葉家秀創作了他的首張專輯,這張專輯在國内外被稱為"奶奶的澎湖灣"。

1979年,對于整個海峽兩岸三地的中國音樂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除了潘安邦的首首歌《婆湖灣奶奶》外,齊雨演唱的《橄榄樹》和蔡琴的代表作《就像你的溫柔》都出來了,當時還沒有從醫學院畢業的羅大佑,出版了他驚人的作品《情歌1980》,台灣流行音樂巨星揚帆。

橄榄樹 - 流離失所的浪漫主義者

"就像你的溫柔" - 一首多年來沉澱的溫柔歌曲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1979年,香港華人音樂十強成功舉辦,粵語音樂産業進入對抗的黃金時代。同年,内地李古漪發行了歌曲《國土之戀》,被視為大陸流行歌曲的片頭曲。

再一次,回到專輯"奶奶的博湖灣",這讓葉家秀和潘安邦都出名了。潘安邦和奶奶一起長大,在澎湖長大,他和葉家秀有着共同的農村生活經曆,是以特别投資,這首歌是根據潘安邦的描述,葉家秀寫出了真實的生活。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歌中的祖母是潘安邦的祖母,現在澎湖因為這首歌也成為了旅遊景點,當地政府為表彰這首歌的貢獻,在海邊專門為潘安邦的祖母創作了一尊銅像。

這張唱片的成功正式開啟了兩位民謠歌曲作者的合作。此後,潘安邦在大陸春節晚會上演唱《奶奶的澎湖灣》,成為一代心中的"王子民歌",背後葉家秀不可或缺。

校園歌曲的流行和衰落

進入80年代,葉家秀領唱田園歌曲,同樣,有人稱之為校園歌曲,越來越成為民歌運動中的重要力量。除了潘安邦,在1980年代,還有一位極其重要的歌手劉文正,他成為演唱葉家秀校園歌曲的領軍歌手。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劉雯在1980年代被公認為音樂巨星,他的名氣與中國鄧麗君的日子齊頭并進,當時有"男學生劉文正,女歌手鄧麗君"說。他清新而陽光的形象,與葉家秀的歌曲相得益彰,真正意義上的校園歌曲融入主流流行音樂,并在中國音樂舞台上迅速形成了一股席卷潮流。

在葉家秀創作的衆多經典流行校園歌曲中,劉文正并不是第一位歌手,但他的版本歌曲最受歡迎,最受歡迎。如此之多,以至于很多不确切知道的歌迷,誤以為劉文正是原曲,影響的深度,令人震驚。

此外,中國音樂舞台齊宇、蔡琴、張明民、費祥、齊秦、費玉清等著名歌手,也都從葉家秀的作品中受益匪淺,歌手不計其數。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90年代左右,潘安邦和劉文正這兩位校園歌曲的"代言人"都退出了音樂舞台,中國音樂舞台也進入了唱片業時代,歌手的專輯銷量在上百萬,"藝術"字逐漸剝離出音樂,在興趣導向時代沖擊的浪潮中, 音樂的衡量平衡完全向"流行"的一面傾斜。

"感情"的民歌風格,逐漸被剛剛崛起的一群年輕人的城市風貌所取代。1990年代以後,民謠和校園歌曲在台灣的音樂界如火如荼。東風漸漸地,民歌和校園風吹到了大陸音樂的舞台上,大陸音樂界出現了短短時間内另一種民謠流派"西北風",随後大火席卷了90年代的校園民歌。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大陸校園民謠領軍人物高曉松等人将葉家秀視為音樂之路上的導師。當高曉松得知葉家秀來大陸考察時,特意去"拜訪老師",笑着說"他已經是他的函授老師了",因為很多人都在聽盜版的葉家秀卡配吉他練習,高曉松就是其中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陸校園民謠是從台灣校園歌曲中繼承下來的,而葉佳校正是這一趨勢最重要的創始人。

字元

葉家秀,他不是一個深刻的創作者,他的作品不僅走紅,而且詩意的品質,美麗、美麗的風景,能輕易觸動我們童年和青春的夢想。

葉家秀沒有半句為新詞強力說悲傷,也沒有對現實社會不滿的抱怨,而是像雪一樣的印記,"雪不小心留下了手指爪,洪飛這話就算了。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他用旋律勾勒出我們久違的青春記憶,而這些久違的記憶,也許今天你想發出"白日夢"。

後記:

緻敬大師系列,完成的章節有"漢字祭壇三傑"黃琦、喬宇、莊努、香港音樂教父顧家慧、李曉天、台灣流行音樂教父左宏遠、劉家昌、王慶喜、香港詞匠盧國柱、鄭國江、李彼得、林振強、林敏軒、薛偉、潘偉源、潘元良,以及漂洋、菲律賓音樂家陸東尼、波比達等漂洋,為中國音樂增添磚塊場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動清單的欄目文章檢視,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