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

Kevin是一個重度「焦慮者」。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廣告從業者,長期不規律的作息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時常會覺得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态。特别是當一堆“過勞”新聞席卷網絡的時候,Kevin的不安感就更強了。

于是,Kevin不自覺地就開始通過購買保健品的方式來緩解焦慮——他會大量查閱保健品的成分和效果,翻遍網絡來驗證保健品究竟是不是智商稅,然後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回家。

資訊不對稱和大衆對于健康的“過激”反應,以及部分商家的“制造焦慮”式營銷,讓平時不被大衆過多關注的保健品成為了“香饽饽”。

中産商業研究院曾對近年保健品市場存增量有這樣的統計和預測——從2017年的148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47億元,預計2022年将超2000億元。

與之相伴的則是保健品引發的問題層出不窮,比如2019年,國内保健品巨頭無限極就曾被媒體報道“幼童疑因服用無限極産品緻心肌損害”。

事件的調查結果,各說紛纭。無限極也并沒有是以隐匿于人海,江湖中關于無限極的傳說,一直都在。

01 從中式醬料到保健食品

一個平平無奇的廣東漁村,有一位先生發現生蚝精煉極其美味,于是反複調制,制成耗油,并于1888年,成立品牌,産品廣銷。

漁村是南水鎮,先生是李錦裳,品牌是李錦記。

借緣意外,李錦記于1902年遷至中國澳門,立足澳門半島。後又因發展需求,于1932年将總部遷至中國香港。此後,李錦記越戰越勇,适時調整經營政策,在一家四代的不懈努力下,輝煌發展130餘年。

時至今日,李錦記依然在調味品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圖/李錦記官微

保持品質,重視口碑,深耕專一市場。這樣很好,也是一家企業發展良久的向好之相。

但李家的志向顯然不止于此。

1992年,一家從事健康産品研發、生産、銷售及服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投入營運,它被我們所熟知的名字叫做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是李錦記健康産品旗下成員,法定代表人,李惠森——李文達的第四子。

無限極一開始就是沖着中草藥制品去的。在其自我介紹中,“緻力于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中草藥健康産品”仍是消費者最先看見的一句話。

可惜的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起碼從目前為止的産品來看,表現略顯不足。

但無限極無疑是成功的,“瘋狂”發展的直銷模式加上随之而來的品牌曝光度,也讓無限極在那個年代賺得盆滿缽滿,不然也不會有“北權健,南無限極”之稱。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圖/無限極官微

因緣際會也好,眼光獨特也罷,不得不說,李家幾代人的商業頭腦一直很敏銳。從調味産品到保健食品,再到各類健康日化衍生産品,在食品賽道上,李家人一直眼光獨到地挑選着具有發展價值的品類。

作為旁觀者,當然也希望無限極能把這份成功和榮光延續下去。但具體如何,還是要着眼未來。

02 保健品和保健品行業

疫情當下,引發了更多人們對于健康産業的思考,也驗證了保健品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在某些企業的防疫套裝中,會給大家發放口罩、酒精和維生素泡騰片。

在确診後痊愈的部落客視訊中,會給大家講述周圍人有在按時服用治療藥物的同時,還會服用護肝片、護肺片等保健品的故事。

當然,這種做法不一定正确,并有可能是不理智的,但這足夠說明保健品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了。

況且,中醫文化一直倡導醫不如養、藥不如食的養生概念,強調養生于未病,而這,不正是保健品發展的底層邏輯嗎?

是以,從多方角度來看,保健品當然是個“績優股”。隻可惜國内的保健品行業發展得并不是那麼好。

國内的直銷式保健品行業一直在野蠻生長。曾經的“權健”還有許多甚至叫不上名,但仍讓無數老年人為之淪陷,不禁大掏腰包來成堆購買的産品。

歸根結底,市場監管和行業自覺度,沒有跟上全速增長的保健品市場,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圖/pexels

千億的市場規模,光靠野蠻生長、拼命搶占市場佔有率來賺快錢的方式,是遠不能得到滿足的。

在這個方面,保健品從業者們應該反思古印第安人信奉的這樣一句話:别走的太快,要等一等靈魂。

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被錢迷了心竅,一心賺快錢、恰爛錢,進而忽視了産品品質。

保健品,本質上不是藥品,因為它不以治病為目的。它是食品,但它的功效和作用應遠大于日常食用品。

關系到個體健康,從事保健品行業的企業更應該将推出實際有效的産品,承擔社會責任奉為圭臬。

拐點在2019年,權健被zf出手整治。這一事件,似乎是一個燃點。

一時間,飽受诟病的保健品行業,再次激起了群情激憤。以緻時至今日,國内的保健品行業仍舊不溫不火。讓人不禁要問——國内的保健品行業還有發展前景嗎?

當然有,但這和企業與産品有關,也和官方政策息息相關。

放眼全球,縱觀世界範圍内的保健品産品,可以說,是大有市場。像Kevin這樣的焦慮者,家中常備的保健品便有十餘種,但很遺憾,常備保健品中,很少有國内産出的。

不是因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實在是因為,國内的保健品産品發展确實不如國外。

03 無限極可以前途無限嗎

說回無限極,1992年挂牌成立,1994年即推出至今仍是拳頭産品的增健口服液。這款口服液的主打内容據說是某大學研究了二十多年的複合多糖技術,複合多糖,據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同時,也是2019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陝西女童事件”當事人長期服用的8種産品中的一種。

2019年初,正是北權健、南無限極的中“北方霸主”權健被查處整治期,無限極作為同類産品本身已被架上了“烤架”,上述事件更是為無限極加了一把“火”。

“無限極”們可以前途無限嗎?

圖/網絡

但無限極不愧為百餘年跨民族企業李錦記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反應之迅速,公關處理之到位,可謂是危機公關處理方法典範。

事件發酵後,無限極迅速緻歉并表示與當事人進行聯系,自己也将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也許,這也正是一家百年企業的商業素養。

細看這幾年,從積極踐行社會公益,到屢次到官方媒體面前“刷臉”,無限極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紮實。

從這個層面看,有理由相信,品牌亦有發展前景。

不過,若是隻靠營銷,而沒有實質與之支撐的産品,一個品牌即便做大了,也很難做強。

因為激起群衆一時熱情很簡單,長久地維持這種熱情卻很難。

無限極當然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也在積極尋找出路——參研十三五重點項目等。

但具體的作用有多大還要看市場的評價。

Kevin還是有很大意願來嘗試保健品的,但隻願意嘗試有口碑及理論支撐的産品。

比如,花青素對視力好,他可能就會服用一段時間花青素片,因為經常用眼。或者,他也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适量嘗試一些其他的産品,護肝的,護肺的,增強抵抗力的。

“無限極的産品現階段還不太會嘗試,畢竟信任感還不太強,現在還是進口保健品為主,國内的主要還是買點維生素片。”Kevin如是說。

無論營銷如何宣傳,說到底,關乎個體健康的保健品,總要先用産品和效果赢得消費者的信賴。

商業就是這樣。

*題圖源自pexels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