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靜笃君按:拉奧孔與其說被塑造成英雄形象,毋甯說被了解為巨蟒的犧牲品,而巨蟒隐喻着越反抗纏得就越緊的“命運絞索”。

在梵蒂岡博物館的貝爾維德庭院中,矗立着一座名為“拉奧孔及其子群像”的大理石群雕,隻見一位身強體壯、滿面胡須的男人正使出渾身解數與腰間巨蟒纏鬥,此一鬥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生命,更是為他身邊那兩個驚恐中垂死掙紮的少年,他們正是他的兒子。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 大理石群雕《拉奧孔及其子群像》

(古羅馬,約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後二世紀)

來自羅德島的阿格桑德羅斯等三位藝術家 作

現藏于梵蒂岡博物館

拉奧孔是三千年前特洛伊古國的一名大祭司。當時的特洛伊是一個因地利人和而發達繁榮的國度,這塊地中海沿岸最富饒之地被貪婪野蠻的希臘人盯上,于是爆發了希臘聯軍入侵特洛伊的特洛伊戰争。西方戰争史上著名的“木馬計”就發生在這場戰争中,而拉奧孔則是那位識破了希臘人詭計的特洛伊先知,卻因洩露天機而被希臘人的神——雅典娜、阿波羅以及海神波塞冬降下巨蟒處以極刑。可悲的是,愚蠢的特洛伊人并沒有相信拉奧孔的警示預言,他們将希臘人的木馬拉進城中,最終慘遭屠城。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 油畫《特洛伊木馬》(1874)

法國曆史畫家亨利-保羅·莫特 作

現藏于華盛頓科科倫美術館

現藏于梵蒂岡博物館的大理石群雕《拉奧孔及其子群像》描繪的就是天神降下巨蟒襲擊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的情景。因近距離觀察維蘇威火山爆發而不幸身亡的古羅馬著名博物學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23-79)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過這座雕塑,并對它贊譽有加。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 油畫《發現拉奧孔》(1773)

法國浪漫主義學院派畫家

休·羅伯特(H. Robert,1733-1808) 作

現藏于弗吉尼亞藝術博物館

後來,這座雕塑被曆史的煙塵掩埋,直到1506年,人們才在羅馬埃斯基林尼祿金宮遺址的葡萄園内重新發現了它。是以,藝術史家大多認為《拉奧孔及其子群像》過去很可能是屬于尼祿(Nero,37-68)的藝術品。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 油畫《尼祿在巴亞》(約1900)

波蘭畫家史戴卡(J. Styka,1858-1925)作

私人收藏

在1506年《拉奧孔及其子群像》被發現之後,熱愛藝術品收藏的教宗儒略二世(Iulius PP. II,1443-1513)立即将其占為己有,并把它放到梵蒂岡的貝爾維德庭院中。對于剛剛開始熱衷于古物收藏的文藝複興時期的人們來說,古羅馬雕塑《拉奧孔及其子群像》的發現轟動一時,相繼出現了很多以它為創作對象的藝術作品。

《與藝術沾邊880》命運的絞索

▲ 銅版畫《拉奧孔》(1520-1525)

意大利文藝複興版畫家馬克·丹特 作

現藏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比如,在意大利文藝複興版畫家馬克·丹特(Marco Dente,約1486-1527)創作的銅版畫《拉奧孔》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放置雕塑的基座上刻有“貝爾維德”(Belvedere),表明這座雕塑當時放在梵蒂岡;同時,雕塑的背後卻又是一片古羅馬廢墟的殘垣斷壁,顯示了這座雕塑的發現地——尼祿金宮遺址,這兩點都凸顯了雕塑的紀念意義。版畫陰影部分的筆觸線條進一步加強了動态感,形成了對這座古羅馬藝術品的強有力的時空再現。這幅銅版畫當時在歐洲藝術品市場上頗受歡迎。那麼,在丹特的版畫上,為何拉奧孔缺少一隻手臂呢?請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