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醫療業務部副部長王鎮:踐行從醫初心 牢記醫者使命

作者:廖昊
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醫療業務部副部長王鎮:踐行從醫初心 牢記醫者使命

圖為王震(右)在微創手術中。

身為醫生,仁慈、愛心、敬業是他的天性,想病人思考,急病人,他總是把每一位病人放在第一位,為病人的健康保駕護航——他是鎮海區人民醫院醫療事業部副部長、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醫科科長,同時也有近20年的呼吸内科副主任醫師王震。

"我是共産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的第一心;我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保駕護航是我的使命。王說。與傳統醫生不同,除了掌握紮實的内科理論外,他還喜歡"做",常年研究呼吸道介入疾病,開創了内胸腹腔鏡技術、支氣管鏡冷凍技術和透皮肺惡性良性腫瘤射頻消融的發展,為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提供微創治療機會。其中,經皮惡性良性腫瘤射頻消融技術為國家限制類技術,具有極其嚴格的準入資質,王振目前是我們地區為數不多的具有這一技術資質的醫生之一。

示範領頭沖在前面,扛起光明身份的責任。疫情爆發後,區人民醫院成為定點隔離醫院,在嚴重缺乏感染醫生、普遍缺乏公衆疾病意識的情況下,王振毅走抗疫第一線,成為第一個進入醫院發燒診所、感染建設強化的醫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知之甚少,我是一名呼吸科醫生,應該發揮我的專業優勢。王說。于是他主動求助,義不鑼地沖到了防疫一線。

在疫情爆發期間,醫院的受感染建築被完全關閉。感染前建築的布局是否符合最新的防控要求,三區兩通道的設定是否合理,醫院是否覺得工作流程到位,醫務人員的後勤保障情況是否得到有效落實等,都急需第一時間查清。旺珍一方面協助感染科,緩解人手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積極保持與外界的溝通,不斷優化流程,確定醫院的防控意識措施到位。他每天在感染隔離病房和高危發燒診所工作72小時,每天打300多個電話。為了減少物質消耗,他還減少了吃飯和上廁所的次數。

隔離觀察結束後,他回到行政崗位,協調醫療集團人員和醫療用品的部署、資訊上傳釋出、應急現場處置和醫院隔離點後續準備等重要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外,他還自願參加夜間返鄉者測溫工作。從5 p.m到8 p.m,第二天将在國道上進行溫度測量和過往車輛的登記。

堅持原心,勇于擔當的使命。王震以專業知識保障群衆福祉,面對緊迫險惡的任務,勇敢肩負起重擔,無畏逆行,充分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作用,展現醫師心靈的崇高精神和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曾榮獲甯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鎮海區優秀共産黨員、鎮海區抗疫"最美家庭"等榮譽。

"作為黨員,我們必須站起來,永遠沖上去。盡一切努力用自己的技術和高度的責任感來保護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王震堅定地說。

資料來源:甯波市海區人民政府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