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給電觀寫電池月報,先摘一些初步的結論做一些探讨,後面會再出一份比較系統的完整分析文章。
我看到的情況是,随着磷酸鐵锂的應用越來越廣,總體來看,三元的競争力真的在減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有一些整車企業的電芯選擇已經開始逐漸分化了,我們具體來看小鵬、埃安、歐拉和特斯拉。

▲圖1. 目前3月份不同類型電池占比
從屬性來看,中國車企和特斯拉是舉着磷酸鐵锂的大旗的,日系、韓系和德國車企并沒有準備好。比亞迪和特斯拉兩家以一己之力,把中國磷酸鐵锂重新普及的速度推到了非常高的速度。
▲圖2. 不同車企鐵锂化的速度
Part 1 磷酸鐵锂化的過程
傳統車企來看,比亞迪是第一個全面徹底磷酸鐵锂化的,随着後續漢DM疊代到DM-i,基本看不到三元電池的使用了。而A00領域五菱、奇瑞和長安,都是大跨步地使用磷酸鐵锂電池作為低成本的方案。而主力A級車裡面的吉利還沒有動作,而我們後續分析下傳祺和歐拉。
▲圖3. 傳統自主品牌的鐵锂化
在新勢力裡面,除了特斯拉以外,零跑、小鵬和蔚來都在快速推進磷酸鐵锂化。
▲圖4. 新勢力的鐵锂化
我是這麼了解成本的差異的,之前鐵锂和三元大概有1毛/Wh的價格差異,随着漲價30%以上,用鐵锂替換高電壓體系的鎳55的電芯,從成本來看還是存在一定的優勢的。随着車價傳導到消費市場,磷酸鐵锂的需求速度還是比中鎳三元更快一些。而且從新勢力車企來看,400-500公裡的三元,其實沒有展現出三元的特點。
▲表1. 新勢力車企的電池情況
是以目前三元隻能往600公裡以上的車型去開發,這個空間确實有點窄。
Part 2 幾個重點企業
(1) 特斯拉
特斯拉的情況比較簡單,三元隻有1.1萬台,占比17%。
▲圖5. 特斯拉的電池供應情況(3月)
(2) 小鵬
小鵬的情況,從甯德時代開始切換還不少的,也正是由于三台車,兩種化學體系和三個供應商,造成的電量種類比較多。
▲圖6. 小鵬的情況
看下面這個表,安龍同志要管好這麼多産品,确實要花費很大心力。
▲圖7. 小鵬的電池選擇
小結:先寫到這裡吧,詳細的分析後續可以看電動汽車觀察家上的解讀。目前我們還在靜默中,次條也可以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