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12月26日晚,四面八方市民齊聚蘭州音樂廳,聆聽音樂傑作《敦煌仁慈》。蘭州大劇院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主持了年終壓力軸計劃,成為2020年官方劇目。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3天前,《敦煌仁慈》一直是一場艱難的投票,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花了5年時間創作史詩作品,自首演以來一直深深紮根于人們的心中,但生活在西北地區的人們卻能看到敦煌,卻不知道壁畫變成了聲音,用聲音向大家傳達智慧, 慈悲的傳遞,到底如何诠釋?我如何收到它?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當晚的演出陣容豪華: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擔任指揮,著名男高音王雲鵬、張曉萌、女高音董方、吳洪妮、男高音王川月、女高音黃穎、徐磊、原生态女高音澤仁中金、原生态低音哈斯巴根和敦煌舞蹈籃闆陳延甯連蘭州交響樂團, 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8點.m,蘭州音樂廳座無虛席,譚盾一出現就感受到了金城觀衆的熱情,陣陣掌聲比一波還要高,随着樂器的啁啾,《敦煌仁慈》隆重開幕。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當晚的表演分為《菩提樹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園》《心》《涅槃》6幕,每個場景都蘊含着深刻的理念,旨在用音樂與文化、曆史、精神對話,引導人們行善。

譚盾攜音樂巨制《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值得一提的是,以"敦煌仁慈"為主題的推介,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在細膩生動壯麗中自由蛻變,讓敦煌壁畫與歌唱完美結合,耀眼榮耀。

此外,演出現場按照敦煌壁畫的修複,對蜻蜓、鋼琴等古樂器的反彈,以及中國傳統樂器、木魚、介紹等穿插在音樂中,彰顯了敦煌古代樂器的無盡魅力。

在兩小時的演出中,獨唱、合唱輪流,民族氛圍濃郁,古典音樂《矩陣》時不時柔和悠揚,有時像洪一樣有力,交響樂團與合唱組合貫穿始終,深陷于洞穴壁畫中動感的"複活",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演出結束時,熱情的金城觀衆将向譚盾和所有演職人員緻以最熱烈的掌聲!

來源:高紅梅,《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來源: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