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何謂“旗艦手機”?

多年前當我們說到“旗艦手機”時,通常指的是每個品牌最強、最貴的單一機型。有的時候,這個詞甚至可能專指某段時間被大家所“公認”的那一款裝置。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這并不奇怪,畢竟在當年那個非智能機大行其道的環境下,絕大多數品牌奉行的都是“科技以換殼為本”,是以絕大多數機型其實很難有配置上的差異。相比之下,極少數擁有更高研發預算、确實能在體驗上做出差異化的産品,自然也就很容易成為公認的“旗艦機皇”。

不過這樣的情況随着智能手機的流行、特别是國内手機廠商的崛起,很快就發生了改變。數年前,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數款國産“旗艦手機”的釋出。而“旗艦”這個名号的前面,有時候甚至還會被加上各種字首,例如“青年旗艦”、“千元旗艦”、“入門旗艦”,甚至是“百元旗艦”。

但随着近年來手機行業的大浪淘沙,以上這種“旗艦”滿地跑的現象,如今也已經基本不複存在了。不過整合行業也并沒有是以就沒有回到過去那樣、隻有一兩款“旗艦”的時代。

“旗艦手機”不再隻有唯一解,而是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2022年4月11日晚間,vivo召開了今年的第一場“旗艦産品釋出會”。然而這次他們推出的卻并非僅有一款裝置,而是一口氣帶來了折疊屏旗艦X Fold與大屏旗艦X Note,兩款形态完全不同的頂級産品。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這兩款機型哪一個更“旗艦”?老實說,它們之間無法分出高下,因為兩者無論是産品形态、功能理念,還是細節配置上均有各自的突出之處。

X Fold憑借着航天級的精密鉸鍊結構,成為了目前行業中折痕、耐用度解決得最好,同時也是影像配置最高的大尺寸折疊屏機型。而X Note則不僅是目前業内少見的7英寸大屏手機,更憑借着内置的自研V1影像晶片和豪華的蔡司四攝系統,在顯示效果與影像能力等多個方面填補了目前手機行業“大屏裝置”的諸多空白。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然而,X Fold與X Note所代表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那就是“旗艦手機”真正不再局限于唯一的型号或配置,而是有了多樣化的細分發展趨勢。而且這種現象并非vivo所獨有,而是在最近幾年間,成為了席卷整個手機行業的一大變化。

影像、商務、遊戲、折疊屏……“旗艦手機”全面開花

如今的“旗艦手機”到底有多細分?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想必大家就能有所體會。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比如說,在傳統的直闆旗艦手機領域,如今既能看到像vivo X Note這樣的大屏、商務向的産品,也有例如小米12這種小尺寸、在小體型中依然能夠提供高性能的“小鋼炮”,還能看到諸如努比亞Z40 Pro與小米11 Ultra這樣,明顯為追求極緻拍照和攝錄體驗而設計的“影像旗艦”。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又比如說,針對遊戲玩家的需求,以紅魔、黑鲨、聯想拯救者以及華碩ROG為代表的“旗艦遊戲手機”,近年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旗艦手機相比,這些專為遊戲而來的頂級産品不僅僅是在散熱上堆了更多料,同時在機身結構、操控方式,以及充電體驗等方面也往往有獨到之處。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除此之外,在2022年的旗艦手機新品中,“安全性”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技術創新方向之一。例如骁龍8支援晶片級的安全特性,結合榮耀Magic V内置的獨立安全存儲晶片和雙TEE安全系統,使用者的資料安全和支付安全将得到雙保險的旗艦級安全守護。

就在前幾天剛剛釋出的vivo X Note與X Fold裡,vivo首次利用骁龍8安全處理單元對高安全性和高保障安全性應用進行增強。骁龍8為vivo X Fold和X Note帶來獨家SPU晶片級安全隐私防護,具備軟硬體全方位的安全保護能力支援。這也是代表了智能手機行業在隐私系統、安全加密、應用實時風險自動預防等功能上的最新方向。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當然更不要說,自從2019年首批折疊屏裝置量産以來,随着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形态各異、功能側重也各有不同的“折疊屏旗艦”。有為單手握持設計的OPPO Find N,有加入多顆增強晶片、功能頗有特色的榮耀Magic V,還有前文中曾提及、在影像和螢幕折痕控制上表現格外強悍的vivo X Fold。

中國品牌發力“旗艦手機”細分市場,背後的原因并不簡單

沒錯,從以上的這些形态各異、功能取向也各有不同的“旗艦手機”中不難發現,它們幾乎都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傑作。而縱觀整個手機行業,最近幾年這些形态各異、各有特點的旗艦手機中,源自中國品牌的優秀産品也占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原神》的興起,對旗艦手機的性能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大陸目前的移動網絡建設品質也好、移動網際網路産業本身的發展狀況也罷,在全球都名列前茅。這就意味着許多最新的相關技術在國内的網絡環境下,都會優先得到采用與展現,例如5G VoNR通話、高畫質手遊、各種高畫質線上視訊,如今在國内市場都發展得如火如荼。而這也為各類“旗艦手機”充分發揮它們的優勢創造了條件。

另一方面,從手機市場的現狀來說,如今中國品牌在各種銷量榜單上基本都已占據了前幾名。然而與此同時,在單款機型、特别是單款旗艦機型的銷售上,國内品牌與海外廠商相比客觀上卻依然存在差距。通俗地說,也就是國産手機雖然賣的更多,但大多靠的還是“機海戰術”,在單款機型、特别是單款高端機型的銷售上依然還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間。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在這樣的情況下,投入更多的研發精力在高端産品線、力争通過細分化的産品定位,在旗艦市場完成品牌定位和市場影響力的突破,自然也就成為了各大國内手機廠商的共識。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有抱負的中國手機品牌,更是得到了一份強有力的助益。

為什麼旗艦手機多選擇骁龍?因為有難以忽略的優勢

縱觀最近這兩三年間頗有影響力的旗艦手機細分産品會發現,它們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高通的頂級骁龍移動平台。為什麼會這樣?這其實并非巧合。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骁龍8讓黑鲨5 Pro的性能傲視群雄

首先,一款産品之是以能夠被稱之為“旗艦”,頂尖的性能當然是最基本的要素。而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高通的骁龍8系移動平台,也一直牢牢占據安卓手機最強性能的寶座。以最新的骁龍8為例,在黑鲨5 Pro與紅魔7 Pro等旗艦遊戲手機上,它就充分展現出了顯著高于其他競争對手的性能潛力,既為玩家提供了充足的“戰力”,也讓旗艦電競裝置有了更多的“底氣”。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其次,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所講到的那樣,如今國内手機廠商普遍都在追求差異化的産品設計。但是大家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的是,移動平台本身的硬體設計有時候就會成為“差異化”能否得以實作的關鍵阻礙。比如說縱觀前段時間某品牌推出的影像旗艦機型會發現,隻有搭載了骁龍移動平台的型号,才配備了廠商自研的影像晶片。而這,顯然就會帶來使用者體驗上的不同。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骁龍遊戲合作夥伴陣容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一款手機的使用者體驗好不好,除了基礎硬體性能外,軟體層面的适配也同樣至關重要。對于高通來說,骁龍移動平台有着自研的Adreno GPU架構和自研的Hexagon DSP,這意味着不需要經由ARM之手,自己就可實作與各大主流3D引擎、遊戲開發商、AI方案商的深度合作與驅動優化。而這些優化則可以直接被手機廠商采用,以提升旗艦産品的遊戲性能、軟體相容性,以及AI處理效率。

事實上,如果大家有留心今年上市的一些旗艦手機就會發現,在好幾個品牌今年的這些新品裡,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往往在功能上都會有更為全面的表現。

比如說,在今年的多個品牌的好幾款新品手機系列中,隻有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才擁有更為完整的AI移動視訊優化功能,而基于其他家SoC的産品,這些功能卻往往有所缺失。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又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智能手機“高刷屏”會更加耗電,而能夠實作螢幕重新整理率自動多段調節的LTPO2.0技術,則可以很好地平衡螢幕功耗和顯示效果,但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到目前為止,有且僅有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才能支援LTPO螢幕特性——而一些使用了其他平台的手機,哪怕螢幕硬體上完全相同,但卻無法完整支援可變重新整理率特性。

除此之外,雖然現在多家晶片廠商都有聯合手機廠商進行移動平台的深度開發,但縱觀這些“定制晶片”,大多數都隻是強化AI算力,或者針對少數幾個遊戲進行調試之類的淺層工作。相比之下,vivo基于新骁龍8平台,在X Note與X Fold上實作的、軟硬搭配的定制SPU安全功能,則展現了不同平台在開發難度、軟體适配等方面,上遊廠商支援力度的差異。

旗艦手機百花齊放背後,為何骁龍成為“唯一解”

最後我們不得不指出的是,消費者往往對于“旗艦手機”不僅會期望有着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也會希望這樣的産品有着更為長期的支援,能夠安心使用更長的時間。而高通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則要比競争對手明顯更強。要知道他們早在幾年前就已明确,會與谷歌合作為旗下的高端移動平台確定至少四年的Android大版本更新。

更不要說縱觀如今的手機市場會發現,在一些品牌新的産品線裡,往往隻有基于骁龍平台的新品會上市即搭載新版系統和UI,而基于其他平台的新品,甚至出現了上市時間更晚、但還使用老版本系統的現象。

很顯然,綜合以上這些資訊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對于如今這些有抱負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在頂級旗艦産品線上選使用高通骁龍平台,不僅僅是因為其在性能、技術上的優勢,甚至是為了實作産品差異化、為了確定使用者長期體驗,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