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書記“把脈”鄉村産業

作者:鄉産天下
總書記“把脈”鄉村産業
總書記“把脈”鄉村産業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隻有産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2022年第7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對加快發展鄉村産業提出了重要要求。

總書記“把脈”鄉村産業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25日上午,習近平在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走進葡萄種植園,同農技人員和村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點贊鄉村産業

“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鄉村産業,強調“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建構鄉村産業體系,實作産業興旺”。

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時,總書記多次點贊鄉村産業,為特色産業謀思路,為農民緻富找門路,為鄉村振興找出路。

2020年4月,陝西

在秦嶺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習近平總書記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誇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産業。總書記指出:從發展扶貧産業,重在群衆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産業鍊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定貧困群衆持續穩定增收。

2020年5月,山西

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标準化種植基地,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田間,察看黃花長勢,了解黃花的田間管理、市場價格、産品銷路等。總書記指出:鄉親們脫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定鄉親們持續增收緻富。希望把黃花産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産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緻富花”。

2021年3月,福建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産業發展情況。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在沙縣夏茂鎮俞邦村,總書記詳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并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産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産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适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2021年4月,廣西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才灣鎮毛竹山村的葡萄種植園,察看葡萄長勢,詳細詢問葡萄産量、品質、銷路、價格等情況。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态,貫通産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總書記“把脈”鄉村産業

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和效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圖為2022年3月6日,遊客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龍港灣智慧農業園空中草莓館參觀遊玩。人民圖檔 苗育才/攝

加快鄉村産業發展

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針對鄉村産業發展的特點、難點和痛點,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要求。

從全國面上看,鄉村産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鍊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準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産業同質化比較突出。總書記指出:要适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産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

發展鄉村産業,不像過去就是種幾畝地、養幾頭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條件的要通過全産業鍊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要積極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優化産業布局,推動農村由賣原字号向賣制成品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産業新業态,既要有速度,更要高品質,實作健康可持續。

發展鄉村産業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很多地方農業産業更新過程中,往往規模越來越大、用工越來越少、農戶參與程度越來越低,總書記指出:這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但是,我們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要形成企業和農戶産業鍊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農戶能幹的盡量讓農戶幹,企業幹自己擅長的事,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要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縣為機關開展建立,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針對“發展鄉村産業還有很多政策堵點和痛點,最突出的是用地難、貸款難”這一問題,總書記指出:鄉村建設用地需要給一些新增建設用地名額,更要靠内部挖潛。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多管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農産品保險,受到農民歡迎,這是個方向,要總結經驗、加快推廣。

來源▉ 學而時習微信公衆号

編輯▉ 楊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