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染千年秀林

作者:光明網

【中國故事】

作者:李玉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國碑》《生命交響》等)

雄安的春天是從千年秀林開始的,這裡風景獨好。

垂柳

2017年,在河北雄安設立新區的消息傳來。與樹木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進階林業工程師劉志軍主動遞交了工作申請:“我要把職業生涯的後半程貢獻給雄安新區”

冬日的冰冷一天天退卻,風的腰肢開始變得柔軟,笑語嫣然,拂面不寒。每次路過十萬畝苗景兼用林,劉志軍總會特别留意一下那幾株垂柳。它們從故土連根拔起移植到雄安來,已經四年了,早已落地生根。當初遷挪時,被斬斷的那些細小根須的傷口已經愈合,又生發、生長出了全新的根系,用力向下,再向下,隻為成全枝幹與樹冠的向上,再向上。

插圖:郭紅松

雄安新區植樹造林遵循的是近自然森林、原生冠苗木以及異齡、複層、混交的原則,作為一個從河北林學院畢業,與樹木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進階林業工程師,劉志軍對這個原則的了解要比大多數人深刻得多。劉志軍今年整整五十歲,半百之身,說他搞了半輩子林業一點都不誇張。走出校門之後,劉志軍先是在易縣白馬國有林場一待就是九年,又在橋家河國有林場當了六年的場長。2007年,在基層鍛煉了十幾年的劉志軍回到了縣城,在易縣林業局種苗管理站繼續與樹苗、草木為伍。

2017年,在河北雄安設立新區的消息傳來。震驚、喜悅與期盼交織,劉志軍的心蠢蠢欲動。他的夫妻已經退休,唯一的女兒也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雙親健在,身體尚可。深思熟慮之後,劉志軍這年年底主動遞交了工作申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要把職業生涯的後半程貢獻給雄安新區。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翌年,早春二月,劉志軍第一次踏足雄安。易縣是半山區,太行山脈蜿蜒起伏,間雜着丘陵與平原。易縣與雄安新區相距七十公裡,别小看這不足百公裡的空間距離,站在雄安的土地上,極目遠眺,視野的盡頭沒有山,隻有地平線。就樹種而言,整個華北平原幾乎沒有特别大的差别,大多是楊樹、柳樹、榆樹、槐樹、椿樹這樣的鄉土樹種。在這些樹中,劉志軍獨愛柳樹。上學的時候,光“詠柳”的古詩就摘抄了厚厚的一大學。雖然春天有迎春花,但在劉志軍眼中,最早向人們傳遞春的消息的其實是柳樹,尤其是河邊臨水照影的垂柳。每年甫一立春,柳樹就開始暗中發力,芽孢一點點鼓脹起來。乍暖還寒,隻需輕輕用一寸力就噴薄而出。春天的顔色就是從柳芽的鵝黃開始的,鵝黃、嫩綠、水綠、新綠、翠綠、碧綠、青綠、油綠,最後是飽經風霜的黛綠和老綠。隻此青綠,生生不息。試問哪一個植綠、護綠的林業人,不愛極了這給人希望與生機的綠色?

等到劉志軍正式入職時,一萬畝的大清河片林一期工程已經栽植完畢,等待他的将是一個更大的舞台,十萬畝苗景兼用林。

白皮松

石其旺下定了決心。工作營結束之後,他毅然決然從原機關中國鐵建第五勘察設計院辭職,留在了雄安新區的建設工地上,成為雄安集團生态建設公司的一員

當劉志軍還在深思熟慮、左右權衡時,石其旺已經作為雄安新區規劃工作營的營員抵達了雄安新區。

2017年4月25日,雄安新區規劃工作營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二層學術報告廳啟動,對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兩個規劃的總體布局方案進行優化完善。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獲批設立不久,五大建築央企齊聚雄安新區。中國鐵建第五勘察設計院派出了一個六人小組,1989年出生的石其旺便是其中的一員。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是要建設成為高水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級、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以及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全國樣闆。按照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植樹造林項目要在大規模城市建設開始之前率先啟動。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先植綠、後建城,未來的雄安居民走出家門,300米進公園、1公裡進林帶、3公裡進森林。這也就意味着雄安的“千年大計”要從一棵樹、一片林開始。那到底什麼樣的“林”能與“千年大計”的定位相适應,什麼樣的“林”能與“國家大事”的定位相比對呢?

石其旺參加的雄安新區規劃工作營是個臨時機構,日常采取半軍事化管理模式,營員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風華正茂,朝氣蓬勃。到雄安的第一天,石其旺就領到了工作服,一套軍綠色的迷彩服。對于迷彩服的記憶,他還停留在剛上大學軍訓的階段。此一時,彼一時,同樣的色彩,同樣的衣服,再次穿在身上,感覺已然是千差萬别。來雄安之前,石其旺在中國鐵建第五勘察設計院從事的是與鐵路相關的綠化設計,鐵路沿線以及車站站點周圍景觀的綠化規劃是他的主要工作。石其旺從來沒有參與過超過一萬畝的綠化項目,而這個紀錄,一到雄安新區就被打破了。

大清河片林是雄安新區全域綠化的第一個項目,白溝引河與大清河的夾角處,新區起步區和雄縣縣城之間,規劃面積一萬畝。一萬畝!一個令人激動的數字。這份震撼給了石其旺勇氣,讓他下定了決心。工作營結束後,他毅然決然從原機關中國鐵建第五勘察設計院辭職,留在了雄安新區的建設工地上,成為雄安集團生态建設公司的一員。工作營的那段時間,石其旺與同僚們經受住了煉獄般的考驗,無數個方案,無數次修改,在石其旺看來都是一種幸福,工作營的作息是“早睡早起”:早上睡、早上起。

2017年11月,雄安新區的第一棵樹在大清河片林紮根,一棵看上去略顯瘦小、羸弱的白皮松。在這片一萬畝的林區内,種植了57種、537028棵樹。石其旺能把綠化苗木的棵數精準到個位數,當然,他的腳印也深深地印在了這片千年秀林裡。

“千年秀林”原本是衆多雄安新區綠化規劃設計方案中的一個,遺憾的是那個方案最終被淘汰了,但名字卻幸運地保留了下來。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就得要有一片千年秀林。

每次行走在大清河片林裡,石其旺都要抑制住自己掃碼的沖動。這片林地裡的每一棵樹上都挂着一張二維碼圖檔,這是樹們的專屬“身份證”,隻需用“雄安森林”App掃描一下,這棵樹的來源、品種、産地等資訊就會顯示出來,一目了然。掃描二維碼時的提示音,“叮,叮,叮”,即便重複千百遍,石其旺也是百聽不厭,他總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悅耳、悅心。

在衆多的樹種裡,石其旺最喜歡白皮松,這是中國特有的樹種,長成後,樹姿挺拔,玉樹臨風,而且四季常綠。那将是冬季蕭瑟的華北平原上一抹難得的青綠之趣。白皮松的樹皮像極了石其旺身上的迷彩服,是以他更願意将它視作自己的營友,因為他們是基于同樣的機緣,相繼告别了各自的昨日過往,主動或被動選擇了雄安這片土地,重新紮根,幸福地生活,茁壯地生長。偶爾,石其旺也會回憶起當初自己放棄北京的工作,初來雄安時的情境,父母倒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早已在北京落地生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大姐和首都師範大學的碩士二姐不贊成、也不反對,她們隻是分别語重心長地給了弟弟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如今,雄安新區五歲了,2022年的雄安春色,一天比一天明媚、生動,一天比一天花團錦簇、綠意盎然。若不是被疫情所困,這個時候應該邀請兩個姐姐來雄安走一遭,讓她們實地走一走,親眼看一看。人世間,真實是最動人的,唯有真實的力量無可匹敵。當感受過真實的雄安,姐姐們就會了解自己當初的選擇了吧。

沙棘

從走出校門到成為一名雄安建設者,劉文勇的工作始終沒有離開過一個“水”字。他的新機關——生态建設公司水利事業部,全面負責雄安防洪堤建設工程

相比石其旺這棵從北京移植到雄安的白皮松,劉文勇遷徙的空間距離就顯得十分遙遠。

看到中國雄安集團2019年社會招聘啟事時,劉文勇就職于西藏雅魯藏布江邊的國家電投集團山南電力有限公司。跟夫妻簡單商議後,劉文勇在網上報了名。

劉文勇是陝西關中人,從小生活在渭河邊,擡頭便見秦嶺。2008年從河北工程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後,劉文勇為愛情留在了華北平原保定。他先入職中國水電五局,後跳槽至國家電投西藏分公司,每一次的工作變化都讓劉文勇離家越來越遠。

這一次雄安集團的招聘,也許就是上蒼賜予自己回家、回到親人身邊的機會呐!站在雅魯藏布江邊,劉文勇心潮澎湃。辭職,意味着放棄高薪和央企勞模待遇,值得嗎?江水滔滔,滾滾向前,給了劉文勇笃定的答案。能夠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在一個更大的平台上,實作更大的人生價值,何其有幸!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就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孟加拉國,就是賈木納河。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将會是雅魯藏布江最終的歸宿。大海是河流的家,已過而立之年的劉文勇也想回家了。

筆試地點在北京,時間是周日的上午。

周六從拉薩貢嘎機場飛北京首都機場,周日上午考試完畢,立刻坐下午的飛機傳回,一點沒影響下周一正常上班。一個月後,面試通知到了。接到面試通知時,劉文勇剛好在保定的家裡休假。妻子比劉文勇更高興。朝朝暮暮的團聚正在向這對從結婚到現在就聚少離多的夫妻招手呢,哪能不開心!從保定市區到雄安新區,車程隻有一個小時。第一輪面試,第二輪面試,從十選一到三選一,披荊斬棘的劉文勇終于成了雄安人。

從走出校門到成為一名雄安建設者,劉文勇的工作始終沒有離開過一個“水”字。他的新機關——生态建設公司水利事業部,全面負責雄安防洪堤建設工程。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以來被稱為“九河下梢”,上遊的九條河彙聚于此,下通津門海河。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時,白洋澱水位超過11米時段達13天之久。近年來“九河”相繼斷流,隻剩下府河、孝義河和白溝引河還有水。20世紀60年代以降,白洋澱曆經六次幹涸,特别是1983年至1988年連續5年幹澱,名滿天下的“華北之腎”一步步走向衰竭。恢複白洋澱的水量、水質是大勢所趨,但雄安新區的防洪堤建設更是勢在必行。

上班第一天,劉文勇就成為雄安新區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工程建設大軍的一員。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工程全長100公裡,防洪标準為200年一遇,堤防等級為1級。除西北圍堤外,其餘堤防工程全部在2019年進場施工,其中南拒馬河右堤、白溝引河右堤、萍河左堤全部以及新安北堤防洪治理工程的白洋澱碼頭段,共40多公裡,必須要在2020年主汛期前完成水利堤防填築,具備防洪能力。不僅如此,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不僅要滿足防洪功能,還要兼顧生态綠化,在均質土壩的外層,按照3∶1的坡度比又加築了一層生态堤,專門用作水利生态景觀的綠化層。

自從在雄安新區紮根,每年一進入七月,劉文勇的心就會提溜到嗓子眼。雄安的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之間,也就是白洋澱當地人所說的“七下八上”。劉文勇的心則是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2021年7月12号傍晚,雄安新區烏雲壓境,暴風雨兵臨城下,誰料卻是虛晃一槍,半夜子時雲開霧散。但劉文勇心中的惶恐與不安卻絲毫沒有減退。悶熱潮濕的天氣一直憋着,直到7月17号,一場蓄謀已久的大雨拉開了帷幕,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河南鄭州發生“7·20”暴雨洪澇災害,以漳河為界,一河之隔的河北也是險象環生。

那段時間,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工程所有的施勞工員都轉變了身份,他們的工作重點不再是建設,而是防汛抗洪、搶險救災。萬幸的是,已經完工的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抵禦住了考驗,雖然也零星出現了幾次險情,但終歸有驚無險,雄安新區平安度汛。

風雨過後,劉文勇沿着環起步區生态防洪堤信步而行。這裡栽植的苗木,也是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的組成部分,樹冠圓圓的饅頭柳、穿着迷彩服的白皮松、著名的染井吉野櫻花……劉文勇腳步不停,一直在向前搜尋。其實,他何嘗不知道這裡不可能有他的那株心中之樹。

劉文勇心心念念的樹是西藏沙棘,在他曾經工作過的山南市錯那縣,有一片中國最美的沙棘林,每一棵樹齡都超過五百歲,其中不乏千年之樹。當初離開山南時,劉文勇曾經動念要帶一株沙棘樹苗回來,終因種種緣由而計劃擱淺。時至今日,常引以為憾。在劉文勇的認知裡,沙棘不僅僅是一種防風固沙的植物,更代表着堅忍不拔、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如果遙遠的西藏沙棘注定無緣雄安這片土地,沒有機會移栽到千年秀林中來,那就讓自己化身為一株沙棘,守護這片沃土吧!

白蠟

彭戰旗是最早參與《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相關部分規劃的設計師之一。《綱要》被批複的同時,他也考慮好了,要從一個夢想的規劃者,變成一個撸起袖子加油幹的建設者

誰的人生能沒有遺憾呢?剛工作那會兒,一位長者曾語重心長地告訴彭戰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妥協史,無一例外。彼時的彭戰旗并不認同,隻覺得老人家的提醒是遲暮之年鬥志盡失的表現,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東風吹,戰鼓擂,戰旗獵獵,我怕誰?屬羊的彭戰旗是一頭又倔又犟的羊。

2003年,本命年的好運,将剛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畢業的彭戰旗,一路綠燈送進了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成為一名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師。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在安徽滁州,琅琊山抽水蓄能電站。“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項目工地距離滁州市區僅三公裡。工作之餘,彭戰旗獨自前往醉翁亭拜谒懷古。坐在醉翁亭中吟詠《醉翁亭記》,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每一名設計師,一年當中最起碼要有一個季度在項目施工現場,而熱愛行走的彭戰旗,隻有一個季度是端坐在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自己的辦公桌前,其他的三個季度,大都穿梭在他參與的項目工地上。他手繪了一張行迹圖,參與過的項目,實地考察過的高山大川,金沙江、長江、瀾滄江、怒江……凡是走過看過的地方,就在上面插上一杆紅色的戰旗。2012年,彭戰旗行走的足迹到了剛果河畔。在剛果(金)科考的途中,走遍東部戰亂地區後,不幸感染瘧疾,回國後不久就發病了,輾轉幾家醫院,最終在北京友誼醫院确診。此時的彭戰旗已經高燒昏迷。蒙眬中,他聽見醫生說:“怎麼這麼晚才送來?所有能用的藥都用上吧!”

九死一生,從瀕臨死亡的邊緣掙紮回來的彭戰旗,又接受了近一個月的抗癌治療,因為之前搶救他的部分藥物有着極高的緻癌風險。在那一個月裡,同病房的病友來來去去,有的康複出院,有的往生極樂。健康與死亡交替,希望與幻滅共存,向死而生的彭戰旗對生命、活着甚至妥協有了新的感受。窗外有棵樹冠碩大的樹,秋風微涼時,一樹金黃,連周圍的空氣都暈染得金燦燦的,像一輪從地裡生長出來的太陽。主治醫師告訴彭戰旗,那是一棵白蠟樹。

再見白蠟時,彭戰旗已經身在雄安新區。他是最早參與《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相關部分規劃的設計師之一。2018年初,規劃工作基本完成,彭戰旗收拾行囊打算回北京,上司半開玩笑地對他說:“戰旗,這就回去了?為什麼不留在這裡,把畫在紙上的規劃圖變成真實的雄安新區呢?認真考慮一下吧!”

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複。

《綱要》被批複的同時,彭戰旗也考慮好了,他決定留在雄安新區,從一個與千年夢想擦肩而過的規劃者,變成一個撸起袖子加油幹的建設者。正如千年秀林一樣,根植雄安大地,蔭于世人,明道無聲。千年秀林裡也栽植了為數不少的白蠟樹,通直的樹幹無異于北方漢子剛正、堅毅的性格,而秋日裡的橙黃與靜美,又夾帶着一絲北方女人特有的典雅與端莊。新植下的白蠟樹齡尚淺,是少男的陽光與少女的明媚。不急,就像年輕的雄安新區一樣,大家可以一起成長。

2018年成為雄安人之後,彭戰旗四年幹了四件事:河口生态濕地、河道綜合治理和生态堤防建設,打造生态治理示範;生活垃圾騰退和工業固廢治理,還原新區生态本底;雄安新區公益性公墓及殡儀館、雄安新區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和環衛綜合體設施等重大民生項目建設;組建了一支從前端環衛清潔服務、垃圾轉運到終端處置的全鍊條環衛營運專業隊伍。件件都是雄安品質、雄安速度。昔日的同學、朋友都知道他在雄安新區工作,時不時詢問他新區的建設進度。但凡有人問,彭戰旗就耐心地一一作答。資訊爆炸的時代,熱點事件層出不窮,雄安新區從最初宣布時的頭條新聞,慢慢沉寂下來,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還是網絡與自媒體,雄安新區的建設消息有章有法、有點有面,不追求熱度,卻自帶雄安溫度。

又是一年春天了!楊柳如煙,白皮松青翠,白蠟也在積蓄着蘇醒的力量。“蓮池書院翠柳風,三月春雨喜花紅。容景閣,谪仙蹤,易水古硯素墨濃。”在浩蕩的春風裡,口占一曲《漁歌子》,彭戰旗壯志在胸。

雄安的春天是從千年秀林開始的,這裡風景獨好。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5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