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是中國古代傳統竹制吹奏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年35歲的曹昊是石家莊市新華區的一名古琴老師,多年來,他對古樂器情有獨鐘。作為唐普化尺八制作技術非遺傳承人,說起尺八樂器制作技藝,曹昊如數家珍,他不僅會手工制作尺八樂器,還能吹奏古樂曲。“今後我将盡力傳承好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讓更多人了解它背後的故事,讓中華民族更多的文化瑰寶回歸年輕人的生活。”曹昊信心滿懷地說。

曹昊在演奏尺八。
尺八制作再現盛唐華音
晨光熹微,幾縷暖暖的陽光斜斜地透過窗戶,照進屋内靠牆放置的一排翠綠竹子上,一股淡淡的竹香便四散開來。一天之計在于晨,每天早晨,一睜眼,曹昊在竹香中簡單洗漱完畢,走進他的尺八工坊,坐在工作台前,開啟了他癡迷的尺八制作。
“尺八古樂器制作,選材嚴謹、工序考究,需要粗壯的竹纖維,目前主要選用南方的桂竹。”曹昊随手拿起一根晾曬的竹材,娓娓道來。
唐普化尺八制作與其他派别不同,竹材的形态各異,曲直皆可,不切割拼接,重視竹材天分,同時對每竹節間距有着嚴格的比例要求。最初,為了尋找到優質竹材,他時常跑進山裡親自挑選。“翻完一座竹山,能找到10根符合條件的竹子,就算運氣好了。如今,我多是委托當地竹農幫忙尋找再寄過來。”他感慨道,即便是有經驗的竹農挑選的竹子也并非都能制成尺八,“将挑好的竹材用爐子慢烤殺青後,還需要将其靜置在太陽底下晾曬1年半到3年,直到它由翠綠變成白色或者黃色,而這時能留下兩三根好的竹材都很難。”
曹昊戴上防火手套,将一根翠綠的竹材放置在電烤爐上,一邊上下翻烤,一邊摩擦竹子,使其受熱均勻,“太陽好,自然光線好的時候,我就會對選好的竹材進行‘殺青’,為的就是烤去新鮮竹子中的水汽和油性,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制作。”看着翠綠的竹子一點點褪色,曹昊說:“有時候感覺‘殺青’過程特别浪漫、美好。”
據悉,制作一件尺八需要經過選材、晾曬、切割、粗磨、通節、調徑、細磨、鑲嵌、挖孔、上漆、烙銘等數十道工序。當天,曹昊在現場向記者一一進行了示範。
“所有工序基本都是純手工,為了手藝的鍛煉和保持,我不用電動工具,全靠眼睛和手去控制細節,隻有精益求精,才能再現盛世華音。”曹昊說,尤其是尺八通節、調徑時,每一個動作都要全神貫注,一旦力道有偏差,尺八就會因性能和音質的改變而報廢。“有一次,我一锉刀捅下去,沒收住力道,内徑去多了,聲音就垮掉了。吹出來的聲音不合格,整根管子就廢了。”
在曹昊看來,制作尺八必須用手、用心,下手時要果決。“大開大合、粗中有細,那樣才能制作出來合格的尺八,這是我們的堅持。”
對竹材進行殺青。
大學畢業立志做本土的尺八制管師
曹昊的這份堅持,一直持續了十餘年。
曹昊,1987年出生于一個文化世家。他所繼承的樂器制作技術,就是由他的家族世代傳遞下來的。“我母親酷愛音樂,從我記事起,家人就經常放一些古典和流行音樂。”在家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曹昊從小就喜歡音樂。後來通過學習,家裡積攢了20多種樂器,中西各半,“全方位”帶給他源源不斷的靈感。
大學畢業後,他開始專心研習中國最經典的樂器——古琴,并學習吹奏尺八。尺八,這個被遺忘的古樂器,其與生俱來的曆史感,讓曹昊為之沉醉,于是,在家傳的基礎上,曹昊又到成都戒銘尺八工坊學習了近10年的尺八吹奏和制作技術。
“這個尺八不是從宮廷雅樂流傳下來的,而是禅宗。”曹昊緩緩道來。尺八,是中國古代傳統竹制吹奏樂器,從漢笛和羌笛中演化而來,因長一尺八寸,故得名“尺八”。隋唐時期,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之一。南宋之後,尺八技藝傳到日本并逐漸發展起來,而在本土,它卻逐漸被箫、笛子、唢呐、筚篥等樂器取代,很少再為人演奏了。直到近年,随着傳統文化的不斷回歸,尺八這種古老樂器逐漸走進年輕人的視野,煥發出新的生機。
不過,曹昊發現,目前尺八在大陸依然非常小衆。“提到尺八,很多人就會與‘和風’‘忍者’等概念聯系起來。很少有人知道,尺八是咱們中國古代的傳統樂器,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曆史。”曹昊心疼之餘,暗下決心要将尺八文化發揚光大,“我不但要回傳尺八文化,還要做本土的制管師和非遺傳承人。”
2021年,作為中國第一個本土傳承的尺八制管師,曹昊申請了石家莊市新華區非遺項目,并在新華區成立了“北吹竹·唐普化尺八工坊”,現有學員30多人。
為新制成的尺八修孔。
希望把尺八“普而化之”
每周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是曹昊義務教學的時間。在傳承樂器制作技藝的同時,他不斷創新制作過程,更講究對呼吸的鍛煉。
“學制管前,必須先學會吹奏,兩種相輔相成。”曹昊說,制成後的尺八音色蒼涼遼闊,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比洞箫更蒼勁有力,更直白,它引發的是丹田氣,實際上練的是呼吸法,這與傳統内家拳呼吸法幾乎一樣。平日裡,他會帶領學員們繞着工坊前的廣場,一邊大步行走,一邊吹尺八,進而練習呼吸法。
“邊走邊吹考驗人的定力和氣力,定力不足會走神,氣力不足尺八的聲音會有直接的反應。今天的人們需要這樣一面‘鏡子’,檢查自己的心靈和身體狀态。”曹昊的學生李亞琦如此說。
“現代人喜歡玩手機,定力不足,精神容易渙散,尺八可以說是一種修行方式,讓人更加安定、堅決。”曹昊說,尺八可以鍛煉人的氣力,還可以增強精氣神。曹昊的學生潘冬表示,中醫“呼吸到臍”的說法,正是尺八的呼吸法。
在曹昊的學生中,不乏95後的年輕人。馮冠林高中畢業後,跟随曹昊學習古琴,并接觸到尺八。“這個樂器古老又神秘,如果吹奏不得法,根本吹不響。”8年來,馮冠林見證了曹昊老師對尺八古樂器制作至真至純的傳承,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慢慢領悟到尺八的真谛,“内心甯靜,物我合一”。24歲的馮子源跟随曹昊學習了3年尺八演奏,“如果将來有能力,也要跟老師學習制作尺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我是做樂器的,但我并不希望尺八隻是個樂器。”曹昊希望把尺八“普而化之”,讓更多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靈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義務教學的同時,竹裂修繕是該工坊的另一特色,曹昊稱其為“喜聞竹裂”。原來,尺八在北方易開裂,很多人會選擇陰幹等方式來避免這種情況,而曹昊更願意保持竹子原有的狀态,裂了就去修繕。“同為竹制,笛箫是薄壁樂器,品質越好,越不容易開裂。而尺八與之相反,它是厚壁樂器,竹纖維越粗壯,越容易開裂,這說明材質好。”曹昊修繕尺八不收錢,隻收取一些綁線、生漆、锉刀等制作、維修材料。曹昊解釋說,這是一種善意的循環,“全國各地的尺八愛好者都可以寄尺八過來修繕,隻要能修,我一定盡力而為。而他們給我的‘酬勞’,也會免費用在以後更多的尺八愛好者身上。”
采訪結束時,曹昊拿起他精心制作的尺八,用一段精彩的演繹再現盛唐華音,向世人展示它被塵封已久的光芒。
文/圖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杜慧 實習生 李曉妍
編輯 李兵 責編 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