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倾情尺八制作 再现盛唐华音

尺八是中国古代传统竹制吹奏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年35岁的曹昊是石家庄市新华区的一名古琴老师,多年来,他对古乐器情有独钟。作为唐普化尺八制作技术非遗传承人,说起尺八乐器制作技艺,曹昊如数家珍,他不仅会手工制作尺八乐器,还能吹奏古乐曲。“今后我将尽力传承好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让中华民族更多的文化瑰宝回归年轻人的生活。”曹昊信心满怀地说。

倾情尺八制作 再现盛唐华音

曹昊在演奏尺八。

尺八制作再现盛唐华音

晨光熹微,几缕暖暖的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户,照进屋内靠墙放置的一排翠绿竹子上,一股淡淡的竹香便四散开来。一天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一睁眼,曹昊在竹香中简单洗漱完毕,走进他的尺八工坊,坐在工作台前,开启了他痴迷的尺八制作。

“尺八古乐器制作,选材严谨、工序考究,需要粗壮的竹纤维,目前主要选用南方的桂竹。”曹昊随手拿起一根晾晒的竹材,娓娓道来。

唐普化尺八制作与其他派别不同,竹材的形态各异,曲直皆可,不切割拼接,重视竹材天分,同时对每竹节间距有着严格的比例要求。最初,为了寻找到优质竹材,他时常跑进山里亲自挑选。“翻完一座竹山,能找到10根符合条件的竹子,就算运气好了。如今,我多是委托当地竹农帮忙寻找再寄过来。”他感慨道,即便是有经验的竹农挑选的竹子也并非都能制成尺八,“将挑好的竹材用炉子慢烤杀青后,还需要将其静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年半到3年,直到它由翠绿变成白色或者黄色,而这时能留下两三根好的竹材都很难。”

曹昊戴上防火手套,将一根翠绿的竹材放置在电烤炉上,一边上下翻烤,一边摩擦竹子,使其受热均匀,“太阳好,自然光线好的时候,我就会对选好的竹材进行‘杀青’,为的就是烤去新鲜竹子中的水汽和油性,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制作。”看着翠绿的竹子一点点褪色,曹昊说:“有时候感觉‘杀青’过程特别浪漫、美好。”

据悉,制作一件尺八需要经过选材、晾晒、切割、粗磨、通节、调径、细磨、镶嵌、挖孔、上漆、烙铭等数十道工序。当天,曹昊在现场向记者一一进行了演示。

“所有工序基本都是纯手工,为了手艺的锻炼和保持,我不用电动工具,全靠眼睛和手去控制细节,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再现盛世华音。”曹昊说,尤其是尺八通节、调径时,每一个动作都要全神贯注,一旦力道有偏差,尺八就会因性能和音质的改变而报废。“有一次,我一锉刀捅下去,没收住力道,内径去多了,声音就垮掉了。吹出来的声音不合格,整根管子就废了。”

在曹昊看来,制作尺八必须用手、用心,下手时要果决。“大开大合、粗中有细,那样才能制作出来合格的尺八,这是我们的坚持。”

倾情尺八制作 再现盛唐华音

对竹材进行杀青。

大学毕业立志做本土的尺八制管师

曹昊的这份坚持,一直持续了十余年。

曹昊,1987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所继承的乐器制作技术,就是由他的家族世代传递下来的。“我母亲酷爱音乐,从我记事起,家人就经常放一些古典和流行音乐。”在家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曹昊从小就喜欢音乐。后来通过学习,家里积攒了20多种乐器,中西各半,“全方位”带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专心研习中国最经典的乐器——古琴,并学习吹奏尺八。尺八,这个被遗忘的古乐器,其与生俱来的历史感,让曹昊为之沉醉,于是,在家传的基础上,曹昊又到成都戒铭尺八工坊学习了近10年的尺八吹奏和制作技术。

“这个尺八不是从宫廷雅乐流传下来的,而是禅宗。”曹昊缓缓道来。尺八,是中国古代传统竹制吹奏乐器,从汉笛和羌笛中演化而来,因长一尺八寸,故得名“尺八”。隋唐时期,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南宋之后,尺八技艺传到日本并逐渐发展起来,而在本土,它却逐渐被箫、笛子、唢呐、筚篥等乐器取代,很少再为人演奏了。直到近年,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回归,尺八这种古老乐器逐渐走进年轻人的视野,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过,曹昊发现,目前尺八在大陆依然非常小众。“提到尺八,很多人就会与‘和风’‘忍者’等概念联系起来。很少有人知道,尺八是咱们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曹昊心疼之余,暗下决心要将尺八文化发扬光大,“我不但要回传尺八文化,还要做本土的制管师和非遗传承人。”

2021年,作为中国第一个本土传承的尺八制管师,曹昊申请了石家庄市新华区非遗项目,并在新华区成立了“北吹竹·唐普化尺八工坊”,现有学员30多人。

倾情尺八制作 再现盛唐华音

为新制成的尺八修孔。

希望把尺八“普而化之”

每周日上午9时30分至12时,是曹昊义务教学的时间。在传承乐器制作技艺的同时,他不断创新制作过程,更讲究对呼吸的锻炼。

“学制管前,必须先学会吹奏,两种相辅相成。”曹昊说,制成后的尺八音色苍凉辽阔,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比洞箫更苍劲有力,更直白,它引发的是丹田气,实际上练的是呼吸法,这与传统内家拳呼吸法几乎一样。平日里,他会带领学员们绕着工坊前的广场,一边大步行走,一边吹尺八,从而练习呼吸法。

“边走边吹考验人的定力和气力,定力不足会走神,气力不足尺八的声音会有直接的反应。今天的人们需要这样一面‘镜子’,检查自己的心灵和身体状态。”曹昊的学生李亚琦如此说。

“现代人喜欢玩手机,定力不足,精神容易涣散,尺八可以说是一种修行方式,让人更加安定、坚决。”曹昊说,尺八可以锻炼人的气力,还可以增强精气神。曹昊的学生潘冬表示,中医“呼吸到脐”的说法,正是尺八的呼吸法。

在曹昊的学生中,不乏95后的年轻人。冯冠林高中毕业后,跟随曹昊学习古琴,并接触到尺八。“这个乐器古老又神秘,如果吹奏不得法,根本吹不响。”8年来,冯冠林见证了曹昊老师对尺八古乐器制作至真至纯的传承,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慢慢领悟到尺八的真谛,“内心宁静,物我合一”。24岁的冯子源跟随曹昊学习了3年尺八演奏,“如果将来有能力,也要跟老师学习制作尺八,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我是做乐器的,但我并不希望尺八只是个乐器。”曹昊希望把尺八“普而化之”,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灵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义务教学的同时,竹裂修缮是该工坊的另一特色,曹昊称其为“喜闻竹裂”。原来,尺八在北方易开裂,很多人会选择阴干等方式来避免这种情况,而曹昊更愿意保持竹子原有的状态,裂了就去修缮。“同为竹制,笛箫是薄壁乐器,品质越好,越不容易开裂。而尺八与之相反,它是厚壁乐器,竹纤维越粗壮,越容易开裂,这说明材质好。”曹昊修缮尺八不收钱,只收取一些绑线、生漆、锉刀等制作、维修材料。曹昊解释说,这是一种善意的循环,“全国各地的尺八爱好者都可以寄尺八过来修缮,只要能修,我一定尽力而为。而他们给我的‘酬劳’,也会免费用在以后更多的尺八爱好者身上。”

采访结束时,曹昊拿起他精心制作的尺八,用一段精彩的演绎再现盛唐华音,向世人展示它被尘封已久的光芒。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杜慧 实习生 李晓妍

倾情尺八制作 再现盛唐华音

编辑 李兵 责编 老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