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離婚究竟算不算一種“失敗”?網際網路勸分,身邊人勸和。四舍五入,似乎還是身邊人說話“計深遠”——單身帶孩子很辛苦、二婚再好也不如頭婚、TA對孩子還是好的、已經知錯了給個台階吧……

我們能從這些勸和話語中,讀出東方傳統道德規範對當下觀念行動依稀猶存的掌控力。為了維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受傷害的一方選擇寬容,的确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寬容的底線在哪裡?如何界定寬容與委屈求全之間的界限?以犧牲自尊來保全婚姻值得嗎?

最近硬糖君在追《親愛的小孩》,劇中新手媽媽一諾已深陷育兒焦慮,而面對嶽母和婆婆的博弈,丈夫肖路卻選擇了和稀泥。生完孩子丈夫不在身邊,大雨夜她和母親抱着發燒的女兒孤立無援,孩子周歲宴被陌生女孩闖入暴露丈夫婚外情,分割共同财産撕破最後的體面……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所有的冠軍,彈道都是相似的。而脫靶者,各有各的偏離。射擊如是,家庭也如是。通過林林總總的細節,《親愛的小孩》為觀衆展現了中國式家庭的淋漓真相。當我們看家庭劇,看的是雞飛狗跳的高潮疊起,是人生悲歡的共情解氣,更是片刻靜默後不得不去重新思考:

理想的家庭關系究竟是什麼樣?離婚可以成為下一段人生的起點嗎?在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的交接點上,這些難題有新的解法嗎?

生完娃才知道的家庭真相

妻子因為幼兒啼哭而焦心,身旁丈夫卻在呼呼大睡。《親愛的小孩》的情節太典型,看得觀衆心有戚戚,時不時在彈幕裡跳出來評評理:帶孩子全甩給老婆,誰也不是鐵人呀。

正是通過極緻臨摹一個剛剛迎接新生命的小家庭和兩個原生家庭,《親愛的小孩》全景式的呈現了中國式家庭的瑣碎日常與情緒爆發點,既有尺度上的突破,也有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創新。那些看似該忍能忍的微塵,累積成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對于任何一個中國式家庭,生娃都是巨大考驗,從結構到靈魂那種。當年的你侬我侬,如今是孩爸孩媽。彼時的賢婿乖媳,轉眼成前世冤家。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在兵荒馬亂中疾速适應自己的新角色,這可比談戀愛更沒抓沒撓——戀愛還有那麼多情專、戀綜,哪裡有家庭專家手把手教你怎麼忽然應付這麼多最近之人、這麼多突發狀況。

别的新手媽媽是坐月子,方一諾(任素汐飾)則是闖關遊戲。面對陌生小生命,她的緊張讓人感同身受。一諾堅持母乳喂養,卻讓孩子患上了母乳性黃疸。為了保護一諾的情緒,丈夫肖路(秦昊飾)不讓月嫂瑨姐(劉琳飾)告訴她真相。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結果一諾懷疑月嫂偷偷給孩子喂奶粉,把人家“德華”氣走了。半夜起來喂奶,一諾渴了想喝水卻叫不醒肖路。當德華把水拿給一諾時,她淚花都噙在眼眶裡了。平心而論,瑨姐照顧孩子還是很上心的。

瑨姐離開,肖母和方母都想照顧禾禾,于是兩家人擠在一起照顧孩子,難免拌嘴。吵開鍋的時候,肖路也扛不住了:“誰不想被哄啊,我也想被哄啊。”面對他的情緒奔潰,硬糖君仿佛又覺得一家人誰都沒有錯,錯的隻是相處的方式。

家庭之中沒有天生的“敵人”,隻有錯位的愛帶來的摩擦。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撞在一起可能就讓人感到難以消受。一諾是第一次當媽媽,肖路也是新手爸爸,肖母和方母也是頭回當奶奶和外婆嘛。都是“新手”,咱也不能對他們苛求完美呀。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除了争得面紅耳赤,《親愛的小孩》也展露了不少溫情的瞬間。為了母親和婆婆都能照顧禾禾,肖路把自己趕到沙發上睡,他沒有抱怨過。方母為了照顧女兒和孫女,提前兩年退休,放棄了更豐厚的退休補貼。肖母看似不拘小節實則細心,不僅自己戒煙還監督肖旭戒煙,改變有目共睹。後面鬧離婚,肖母還帶上一諾愛吃的辣蘿蔔幹和土特産找她談心,溫暖的對話代表着心靈的和解。

《親愛的小孩》才開播,觀衆就咋舌尺度大,可能是對濾鏡美化的生活習以為常,忘記了生活的瑣碎。但所謂的尺度,隻是源于過去較少讨論。說破無毒,中國式家庭并不“可怕”。那些在劇集中被一一鋪陳開的人生岔路口,也引領觀衆探讨現實世界裡同樣熱議的話題:孩子該由誰帶,小夫妻、嶽母還是婆婆?和平離婚真的可以做到嗎?夫妻關系破裂,要不要為了孩子堅持不離?

理想家庭的渴望與現實之殇

“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是以而産生的顧忌,這才是家的意義。”李安借《飲食男女》表達對家庭的看法,今天仍有其借鑒意義。由限制牽制而産生的平衡,在換位思考後的包容退讓,才是家庭幸福的核心智慧。

以《親愛的小孩》來看,它恰恰是選擇了相對中立的視角,對每個家庭成員的想法進行了審視。相較于很多家庭劇以及我們常見的現實生活中的站隊、拉偏架,這部劇對多重家庭關系的診脈算是相當公允。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一諾和肖路的核心沖突,是物質條件與親情陪伴的拉扯。肖路想着攢夠這兩年的錢就不拼事業了,可一諾認為他會錯過孩子的成長。雙方心理覺得都是為了這個家好,卻沒考慮到對方當下最迫切的需求。

肖母和方母的摩擦,則是哺育的理念之争。方母講求凡事計劃要清單才執行,肖母追求自然率性仍然用養兒子的方法帶孫女。帶娃本沒有金科玉律,關鍵是一家人要達成共識,才能勁往一處使。實在有分歧的時候避免故步自封,試一試親家的方法,沒準兒能打開新的認知領域。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親密關系的處理,肖路和一諾明明還有感情卻要分開令人感到遺憾。肖路在婚姻中開小差,最初的确是對家庭沖突的一種消極應對。他甯願待着車裡,也不願上樓看妻子和母親争吵,因為幫哪邊都會傷害另一邊。想斬斷和朱珠的關系,卻被妻子誤解,失去了最後挽救婚姻的機會。

中國家庭永遠有算不清的賬和難念的經,但也正是在撕破臉皮後讓觀衆更加看到了我們對理想家庭關系的渴望。學會和解,才能在生活磋磨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當肖路枯坐在民政局門口,他的追悔何嘗不讓人扼腕歎息?一個個耳光抽自己,大概也在檢討婚姻裡的疏失。如果時光倒流回妻子待産的那一天,他應該會采取截然不同的應對模式。

當我們覺得生活一團糟的時候,别忘了那些默默在低谷陪着你的親朋好友。《親愛的小孩》中,正是一諾的父母和閨蜜療愈了她的心傷。方爸對一諾的安慰,是深沉巍峨的父愛。不管離婚與否,父親都是她永遠的庇護所。看到早起刷小龍蝦的方爸,一切盡在不言中。

就連口直心快的肖母,也真正站在了兒媳這邊共鳴:“我不是來勸你的,甭管怎麼說咱們也是婆媳一場。”肖母預感一諾獨自帶娃不會輕松,是以她說以後有用得着的地方喊她一聲。雷雯和謝天華多次勸慰一諾,擔心一諾沒胃口,謝天華還給她帶了愛吃的早餐。

離婚切斷了幸福的可能嗎?《親愛的小孩》說不是的。方一諾站了起來:“就離個婚死不了,我還有工作和父母,還要把禾禾帶大。”她慢慢接納了謝天華,也給自己的人生開了另一扇門。肖路則走出陰霾,與董帆相知相守。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夫妻兩人從難以釋懷到各自找到新的航路,是劇集撫慰觀衆的正向價值關照。不以一次婚姻的失敗,為今後的人生判生死。過往不是拿來懲罰現在的自己,而是為未來的幸福提供經驗反思。這是《親愛的小孩》溫情的核心,也是現實主義創作寶貴的初心。

我們想從家庭劇看到什麼?

既然結婚,是夫妻雙方各種家庭關系的組合。那麼離婚,就是對這種合作關系的終止。搭夥過日子,合則聚,不合則散。不必過分神聖化婚姻的意義,也不必誇大對結婚或離婚的恐懼。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過去的家庭劇中,離異者也并非全盤皆輸。《中國式離婚》裡的肖麗,《空房子》中的楊紅英,《牽手》中的夏小雪,都是在離婚後事業上恢複自信,再次煥發女性魅力更令前夫重新審視當初離婚的決定。雖然有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補償化叙事,但也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離婚女性的出路。

随着時代觀念的流變,觀衆想從家庭劇中擷取的“東西”也在悄然變化。對他們來說,優質的家庭劇不再隻是制作精良、故事精彩,更在于能否通過劇集内容與自身發生現實的共鳴共情,給予他們情緒價值和人文關懷。說觀衆就喜歡狗血吵架大概是刻闆印象,畢竟人們更在意一地雞毛之後能否獲得心靈的平靜。

從年初的《人世間》到剛完結不久的《心居》,再到熱播的《親愛的小孩》,愛奇藝用三部優質家庭劇展現了該類型劇集核心的疊代。《人世間》描摹了城市社會變遷的史詩場景,以及幾個家庭悲歡離合中的情懷與熱望;《心居》是外來人口在大城市紮根打拼的奮鬥曆程,以及都市女性的婚姻抉擇。

相較于前兩者,《親愛的小孩》切口更小落點更準,它探讨的是離異者如何重構幸福的家庭關系。過去家庭劇,講到離婚就沒啥後續可演了,仿佛大家的日子就此劃上休止符。但對于現實生活來說,離婚之後還有更多人生大事需要規劃籌謀。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不管結婚與否,觀衆都能在《親愛的小孩》裡獲得現實關照。沒結婚的可能是打“預防針”,想想如何在捍衛自我時對家人多些了解,預先了解維護一個家庭應該具備那些品質和努力。

結婚有娃的則可以完成某些和解,當時怎麼都想不通的坎兒,如今被劇集一啟發說不定就釋懷了。沒準還能發現自己處理沖突的智慧,比劇中人高明不少。經曆過大風浪婚姻之船依舊續航的觀衆,恐怕更有發言權。

當國産家庭劇開始直面生活真相

當一部家庭劇能夠将溫情的核心傳遞給觀衆,才算是吻合了潤物細無聲的真義。《親愛的小孩》用真實質感喚醒觀衆共情,不失為創作導向上的守正創新。當我們看家庭劇時,除了雞毛蒜皮更期待從中汲取到影響現實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