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
楊绛和張愛玲,年紀相差9歲,都是出身名門、受過高等教育的閨秀,也都在青年時代就于民國文壇名聲鵲起。
兩位才女生前罕有交集,但在張愛玲去世多年後,楊绛在給友人的信中依然對張愛玲發出了激烈的批評。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
“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
“我說句平心話,她的文筆不錯。但意境卑下,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性饑渴者。”
張愛玲
“你生活的時期和我不同,你未經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漢奸是敵人,對漢奸概不寬容。”
“‘大東亞共榮圈’中人,我們都看不入眼。”
“夏志清很看中張愛玲,但是他後來對錢鐘書說,在美初見張愛玲,吓了一跳。”
“她舉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現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樣美了(從照片可證)。我沒有見過她。”
楊绛先生寫這封信時,已是将近百歲之年的老人,她的信一般都不長,但為了張愛玲,足足寫了二百多字。
楊绛
從外表、行為舉止、文風格調到人品道德,楊绛對張愛玲可謂作出全方位的尖銳批評。
楊绛甚至拉出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的視角作為佐證,畢竟夏志清确實是著名“張粉”,曾經說過:“凡是中國人,都應該讀張愛玲。”
民國文人們互相拉“鄙視鍊”很常見,張愛玲自己就直白嘲笑過冰心,寫小說内涵過傅雷,不過楊绛對她的惡感顯然要特殊一些。
畢竟楊绛先生的性格平淡幽默,留下的文字都是質樸又從容的,百歲人生仿佛一首隽永長詩,波瀾起伏皆能讓她化為涓涓細流。
楊绛
楊绛性格如此,且和張愛玲沒有直接的交集,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她年近百歲還會重重批評呢?
“‘大東亞共榮圈’中人”,應該就是答案。
何謂“‘大東亞共榮圈’中人”,簡而言之,就是漢奸。
楊绛出生于1911年,日寇對中華大地的侵略蹂躏,伴随着她整個前半生,她對日本侵略者及其漢奸爪牙的痛恨是刻骨的。
張愛玲與假裝是中國人的日本女演員李香蘭
楊绛對張愛玲的惡感,大體就是因為張愛玲第一任丈夫就是漢奸胡蘭成,且兩人定情結婚時胡蘭成就是漢奸,而非後來才下水的。
日本侵略者對中國觊觎多年,對中國的侵略不僅僅是軍事上的,也是文化上的。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入侵,有着周密的計劃,分區域分性質進行強力壓迫或者定向滲透。
比如東北被日本占領時,學校裡已經不教中文,學生們必須學日語,上課時如果說了中文會被日本老師體罰,野蠻推行文化滅絕。
張愛玲
而上海這樣的“萬國租界”“十裡洋場”,日本采用的方式就是尋找着縫隙,無所不用其極的滲透。
一面把自己豢養的“文字打手”輸送進媒體、大學、出版社,占據顯要地位,用傳媒武器,打資訊戰,美化侵略;
一面在上海文壇尋找見識淺、名聲大、受歡迎的年輕作家,加以哄騙和拉攏,讓他們不知不覺中成了為日本人服務的鷹犬。
胡蘭成和張愛玲,恰好分别屬于這兩種類型,且二人一見面就天雷勾動地火,張愛玲不顧一切地成了有婦之夫胡蘭成的地下情人。
胡蘭成比張愛玲大14歲,兩人初遇時,他不但家中有妻有妾,而且已經年近不惑。
胡蘭成
胡蘭成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出身名門、且正是人生最巅峰的張愛玲,對他一見鐘情,不惜身敗名裂也要飛蛾撲火呢。
1906年二月二十八日,胡蘭成出生于浙江嵊縣下北鄉胡村,雖然不是豪門大戶,但也算是略有薄産的耕讀之家。
胡蘭成的母親是續弦,自然和他父親的年紀相差不少,不知是不是因為老夫少妻,胡父對胡母十分體貼,夫妻感情甚好。
胡蘭成自小看着父親母親恩愛,對男女之間的溫柔小意耳濡目染,無師自通地成了善于和女人打交道的多情種子。
胡蘭成的“多情”類似于賈寶玉,表面看起來對所有女人都尊重,實際上對所有女人都無情。
對胡蘭成來說,隻有死了的女人,才是最好的女人,比如他的原配發妻唐玉鳳。
張愛玲
唐玉鳳活着的時候,隻是個讓胡蘭成“沒有稱心過”的鄉下女人。
和胡蘭成的十年婚姻裡,唐玉鳳為胡蘭成奉養母親、打理家務,要躲得遠遠的,免得讓胡蘭成在時髦的城裡同僚面前難堪。
與此同時,唐玉鳳還要忍耐胡蘭成的沾花惹草。省吃儉用、籌措金錢讓胡蘭成可以有資金,上下鑽營謀取名利。
冷淡和重壓,讓唐玉鳳操勞過度,不過28歲就離開了人世,諷刺的是,因為死得早,唐玉鳳立刻成了胡蘭成心中的朱砂痣。
唐玉鳳生前得到的評語是“不稱心”“不滿意”,滿身土氣的鄉下女人,死後則成了胡蘭成的“白素貞”,為愛癡狂的白蛇娘娘。
這麼幹自然不是胡蘭成浪子回頭,追悔莫及,而是用死人作牌坊,好友善他對其他女人進行精神控制和PUA。
胡蘭成平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斷章取義,用優美無比的文字,玩弄文字遊戲。
右為張愛玲
這一手用在政治上,就是用文字稀釋日本人的暴行,将漢奸的投降和賣國,美化為媾和與忍辱負重。
這把戲用來對付女人,則是将早早死去的原配捧上神壇,隻認唐玉鳳是“從始至終唯一的妻”。
他用看似深情的文字,把其他女人貶低為“妾”,以此作為精神控制的武器。
當然這種皮裡陽秋,張愛玲這樣會把文字當作生命又深愛他的女人會放在心上,并是以耿耿于懷。
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上海,那時候民國已經建立數年,曾經在晚清煊赫的官宦之家,大多走向沒落,張家就是其中之一。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是清末重臣張佩綸的小兒子,他的母親李菊藕是張佩綸的繼室夫人,外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晚清巨擘李鴻章。
李菊藕
張佩綸在人生最失意時得到李鴻章的扶持,成了他的幕僚和女婿,李菊藕比張佩綸年輕18歲,是李鴻章的老來女。
張佩綸和李菊藕婚後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張廷重,因為父母都出身名門,張廷重自小的教育就分外嚴格。
張愛玲筆下的封建大家族,總是有變态的父權和壓抑的女性,但實際上,他的父親在很多方面具有相當開放和超前的态度。
也是這種态度,給張愛玲帶來的是畸形的家庭、破碎的親情和不完整的童年,并最終讓她落入胡蘭成的溫柔陷阱。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也是出身門庭顯赫的晚清官宦豪門,她的祖父黃翼升和張佩綸一樣,是李鴻章的重要助手。
黃逸梵是小妾生的庶女,但她和雙胞胎兄弟黃定柱是黃家唯二的繼承人,是以嫁妝極其豐厚。
張家的家底也不薄,再加上張廷重繼承了母親李菊藕的私産,是以兩個人組成的小家是不愁吃穿的。
黃逸梵
但滿清到民國的改變堪稱翻天覆地,張廷重從國小習的八股文自然就沒了用武之地,他的仕途也因為人脈斷絕而沒了希望。
男人事業失敗之後,十有八九都會沾染惡習,張廷重的惡習就是抽大煙和尋花問柳。
黃逸梵是個天生具有冒險精神的女性,她厭惡封閉的生活和落魄的丈夫,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
張廷重雖然惡習重重,但那時候的他也有兩個好處,一是尊重家中女性的受教育權,二是尊重家中女性的财産獨立。
無論是妹妹還是妻子,如果想出國留學或者按照自己意志生活,張廷重都予以友善。
1924年張廷重的妹妹張茂淵要前往英國留學,因為對婚姻生活感到苦悶,黃逸梵提出陪着小姑子一同前往。
如果張廷重是一個視封建禮教為圭臬的“遺少”,自己的老婆和未婚的妹妹自然沒可能成行,但顯然他不是,是以兩個女人開心地上路了。
張愛玲
唯一受到影響的就是時年隻有四歲的張愛玲,黃逸梵是為了追求全新的生活而出走的,女兒隻是她想逃離的舊日枷鎖的一部分。
張愛玲小時候也許不懂,但長大後,自然就明白了,她是被母親抛棄的累贅,就如後來黃逸梵在惱怒中對張愛玲的呵斥:
“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甯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着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父親的寬縱冷漠,母親的疏遠刻薄,構成了張愛玲孤寂的童年和偏激的少女時代。
楊绛所說的“奇裝異服”,就是張愛玲為了讨好母親穿戴的“大人的服飾”,且因為缺少母親的指點,确實既不好看又引來議論紛紛。
因為缺少父愛母愛,張愛玲一直對年長的男性和标新立異的女性有着特殊的好感,大概在她的心目中把這兩種人當作父母的替代品。
張愛玲的文壇閨蜜,毫無疑問是女作家蘇青,為了蘇青,她曾經無緣無故把冰心嘲笑得體無完膚。
蘇青
也是因為蘇青,張愛玲認識了決定她一生悲苦夢魇的胡蘭成。
蘇青是甯波人,算是胡蘭成的浙江老鄉,兩人相識的時間比胡蘭成與張愛玲認識的時間早得多。
若說胡蘭成是一隻專門在花叢中流連的“狂蜂”,那蘇青則是善于玩弄感情遊戲的“浪蝶”,兩人氣味相投,也算是彼此的知己。
蘇青雖然比張愛玲大了6歲,但兩人正式踏入文壇的時間卻差不多,畢竟那之前蘇青經曆了兩段婚姻,成名作更是《結婚十年》。
1943年前後蘇青張愛玲作為上海文壇女性代表,堪稱一時瑜亮,兩人的關系也曾親密至極。
對外是互相吹捧,聯手把其他人貶得一塌糊塗;在生活裡也是“好到換衣裳穿”的閨中密友。
張愛玲
蘇青主辦的《天地》雜志上刊登了張愛玲的作品,她的“藍顔”胡蘭成一讀之下驚為天人,厚着臉皮向蘇青打探張愛玲的資訊。
蘇青自然知道胡蘭成的為人,原本因為嫉妒也是因為對張愛玲的一點愛護,她還不肯多說,但架不住胡蘭成軟磨硬泡,最終還是讓他得逞。
蘇青這樣見多識廣的女人,都難以抵抗胡蘭成的溫柔體貼,和他暧昧多年。
張愛玲當時不過二十三四歲,還從沒談過戀愛,自然也很快落入胡蘭成的手中。
蘇青冷眼看着胡蘭成對張愛玲使出他的追女三闆斧:
首先是甜言蜜語,漂亮話誰都愛聽,更别提是才子所為:“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于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
這樣把女性捧到天上的情話,哪顆心不會為之悸動。
其次是慷慨大方。胡蘭成雖然一直沒有發過大财,甚至大半生都是在吃軟飯,但他手中但凡有點錢,就對女人十分大方。
胡蘭成
因為父親和母親的自私,張愛玲雖然衣食無憂地長大,但手裡從無餘錢,父親母親給她錢時,都好似債主放債。
成名之後為了賭氣,張愛玲也确實會以“還債”作為理由給母親錢,胡蘭成聽說之後,立刻把手中所有的錢都給了張愛玲讓她去“出氣”。
那時候胡蘭成已經做過汪僞漢奸政府的高官,也是最受日本人看重的時候,是以拿出的錢委實不少,讓張愛玲十分感動。
最後一招則是大殺器——求婚。
雖然胡蘭成是個處處留情的渣男,但他又像賈寶玉一樣,喜歡對人許下終身,仿佛每個女人都能和他親親熱熱開開心心地過一輩子。
其實這未必是欺騙,畢竟對胡蘭成來說隻有死了的原配是“妻”,其他女人都是妾,就和賈寶玉的丫鬟一樣,要多少有多少。
張愛玲
對胡蘭成的這番價值觀,蘇青應該是知曉的,是以她退縮了,隻肯和胡蘭成玩若即若離的愛情遊戲。
張愛玲卻是當真的,她一頭紮進去,絲毫不顧胡蘭成當時既有生兒育女的妻,又有“白芍藥”一樣貌美的妾。
更不管胡蘭成是日本侵略者手中排得上号的“文字打手”,進步人士咬牙切齒的“文化漢奸”。
于是兩人相識沒幾個月,就辦了一場簡單又簡陋的婚禮,沒有儀式,一紙自制婚書上寫道:
“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前半截幹巴巴的制式文章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半截流傳後世的“雞湯名言”來自于胡蘭成。
張愛玲就此心滿意足,她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在這個家裡,她可以放下自己所有僞裝的成熟和矯飾的高傲。
張愛玲
她不是那個衆人眼中高高在上、刻薄小性的新銳作家,她隻想為自己深愛的男人低賤到塵埃裡。
張愛玲的愛是如此專注,以至于她既看不到胡蘭成對愛情的虛僞,也看不到胡蘭成作為漢奸對國家的危害。
在胡蘭成的影響下,張愛玲對家國在日本血腥侵略下受到的傷害更加無知無覺,筆下對日本的寬容日甚,就這樣成了漢奸的附庸。
1945年日寇投降,他們在中國制造的罪孽被全盤清算,作為他們鷹犬的漢奸自然也難逃法網。
胡蘭成曾經官至漢奸政府的宣傳部次長,屬于被追究的重犯,為了逃避懲處,胡蘭成抛下張愛玲逃亡。
如果僅僅是因為這個理由分離,按照張愛玲的性格,勢必要等待胡蘭成到地老天荒。
不過胡蘭成的一個怪癖免除了這種麻煩。
張愛玲
就如賈寶玉喜歡哪個姐姐妹妹丫鬟婢女就讓所有人都知道一樣,胡蘭成每愛上一個新歡,必然要讓舊愛知曉所有細節。
胡蘭成逃亡途中喜歡上了兩個女人,他不但事無巨細把暧昧奸情都寫下來寄給張愛玲,甚至在張愛玲追來之後還讓她和其他女人同居一室。
張愛玲雖然愛極了《紅樓夢》,也堪稱一代“紅學”專家,但她顯然沒法讓自己成為坦然面對三妻四妾的“紅樓夢中人”。
一而再的遭受背叛打擊之後,張愛玲果斷地把胸中那顆千瘡百孔的心挖出來丢棄。
但她還是舍不得胡蘭成吃苦,于是模仿當年胡蘭成為她一擲千金,把成名幾年的大部分報酬總計三十萬元都給了胡蘭成。
雖然對張愛玲來說,這麼做是為了放下所有愛恨糾纏,但她這麼做顯然也是資助了在逃漢奸。
張愛玲
兩人1944年初相識,8月就結成夫妻,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胡蘭成開始化名逃亡四處藏匿,1947年6月正式決裂。
兩人相識相處滿打滿算不過三年時光,卻毀了張愛玲之後的大半生。
直到1995年張愛玲孤獨地死在美國,她的一顆心都再無完整,名聲更是難逃漢奸之嫌。
畢竟家國被蹂躏時,對苦難和加害者視而不見、對敵人寬容且提供幫助的人,無論如何都不算完全無辜。
楊绛先生年至百歲,都無法原諒張愛玲甚至惡語相向,也是情有可原。